如何评价福建师范大学新校长王长平?他作为前北大数学学院院长,会给福师大带来什么改变? ?

王长平(男,汉族),1963年生,福建福州人,九三学社社员,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校长(主持校长行政工作)。
关注者
39
被浏览
99,691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对学生超好的学者型领导王长平校长

希望福建师大能在王长平校长的领导下评上“双一流高校”

在福建师大我最想见的人就是王长平( 主要研究方向:微分几何。1983.9-1986.7 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师从著名数学家姜伯驹院士。1986-1988在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1988年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师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1992.9-1995.7 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师从著名数学家Udo Simon教授。1996年获得德国的Habilitation(特许任教资格),在柏林工业大学任教。1997年回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后担任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院长。2015年5月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校长了。王长平老师2002年获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受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那时我看了很多关于王长平老师的报道,(新浪教育对那时还是北大数学学院院长的王长平老师的采访)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那时强调“强化基础”“分流培养”(前期部分具体方向,后期划分具体方向);北大数学学院三分之一人出国,三分之一人读研,三分之一人就业。北大数学科学学院03级学生孙洪宾同学在《开启“拓扑之门”——记姜伯驹院士的“同调论”课》文中写到孙同学在2005年秋季选修了姜老师的“同调论”。姜老师还非常强调对于基本数学定义的理解与记忆,在期末考试中,几乎每一道题目都有一小问是要求我们叙述定义或者是公理。《大家》栏目对“整体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院士的采访(福建师大旗山校区图书馆有这系列的书就叫《大家》),陈省身老师认为数学就分为几何和代数,那时巴黎大学教授嘉当院士给陈省身老师出了3道题,陈省身老师一道题都答不出来,一段时间都不敢去找嘉当(主要研究方向:李群论和微分几何学)老师。怀着对王长平老师的仰慕我3次来到校长室发现都没人在,于是第4次我就去了行政楼10楼说自己想见王长平校长,当时王长平老师还在主持常委会,王长平老师亲自到12楼为了开启了校长室的门。一见面就主动伸手要与我握手,我受宠若惊,不过我也马上伸出了手与王长平老师握手。我问王长平老师那时为什么陈省身老师推荐您去德国读博。王长平老师回答到那时派了2个人去欧洲留学,一个是他,另一个去了法国,现在已经是院士了。第2次,我又去了校长室找王长平老师,这次聊了15分钟,王长平老师赶着去集美参加校庆。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一对一见他了,事不过三嘛。我们聊到了陈省身老师,丘成桐(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陈省身老师的博士生)老师,北大数院。

后来,我看了丘成桐老师的书《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老师真的热爱数学,热爱学术。丘成桐老师还喜好中国古典文学,少年时就喜欢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也喜爱阅读《史记》《汉书》等历史书籍。

王长平老师在《把学生留在校内,用“国家正规军”去帮助孩子——专访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一文中提到:我们国家在相当一段时间还会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紧缺的问题,作为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优质资源和更多的教育机会。就发现挖掘培养人才而言,与校外培训机构相比,学校可以更了解学生,培养可以更规范更全面,教师和教研可以更出色,特别是可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群体中的好苗子脱颖而出,学校大有作为。 我自己就是被“开发”出来的。我走上数学科研道路,就起始于福州九中,现在的福州外国语学校。我出身普通家庭,进中学之前根本没想到会走上数学科研这条路。但是中学数学老师在我数学天赋像萤火虫闪现了一下后,就把我给“抓”住了,他发现“挖掘”了我。老师买了参考书借给我学习,一步一步扶着我推着我参加数学竞赛,从市赛、省赛到国赛。因为我数学好,参加高考有优势,我考进了北大数学系,没有当年的中学老师,我就没办法走到今天。近年来福建的学科竞赛有些弱化,除了传统的信息学,数理化生四大学科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福建曾经辉煌过,当年福州三中的数学老师池伯鼎就是全国名师。但是现在福建学科的竞赛环境太松散,虽然学生个人能力不错,各所学校也有好老师,但没有组织形成强有力的更高一级的教研平台和队伍。其实学校之间的协作比竞争更重要。在高水平师资不足的同时,我省更缺乏拳头教材。学科竞赛强省湖南就是自己出教材,在数学基础教育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福建这块很弱,当年福建是高考红旗,福建版的教学参考书是大家抢着要的教材,是风向标,就像现在的黄冈和海淀。近年来,我全程参与了全国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和全国高中数学教材的审定工作,最近正在参与对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的修订。我特别希望将来福建省能够出版面向全国的教材和辅助教材,福建应该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未来走向的参与者。

在|两会@谁——福建省人大代表王长平谈大学城区基础教育与人才引进的采访节目中:王长平老师说福建师大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评上“双一流高校”;王长平老师还说到大学城的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福建师大引进的人才只能落户闽侯大学城,这样人才的子女上福一中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成绩很高大概率也只能进闽侯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