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动画中的工匠精神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当代水墨动画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进入了集中授课的尾声阶段,项目组邀请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三位老导演做客中国美术学院,讲述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他们是:著名动画导演、《鹿铃》首席原画常光希老师;著名动画导演、《山水情》导演之一阎善春老师;著名动画导演、《山水情》首席原画孙总青老师。
以下内容节选自三位老师的授课过程。

常:简单说一下三个人的关系,孙总青是上海电影学院动画系的第一届学生,我是第二届学生,由于她的成绩特别好,所以留校做我们班的助教。当时全班同学合作的一个毕业设计,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我们三人一起参与了《大闹天宫》的创作,阎善春是原画,孙总青和我是动画。


阎:现在大家提到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和《山水情》四部水墨动画,都是几十年前的作品,那时还是胶片时代,现在已经是数字时代了。我可以讲述那时候的创作过程,但是现在用处不大,那时就是一个笨方法,靠耐心,硬画。1988年,在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获得大奖。当时,我应《中国电影年鉴》之约,写了一篇题为《在新的起点上》的文章,指出上海美影厂自1960年至1988年近30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四部水墨动画片,实在是太少了,我期盼以《山水情》为新起点,在以后30年里,美影厂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水墨动画片来。令人遗憾的是,30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生产出新的水墨动画片,我感觉很遗憾。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时代的大背景中去思考,老美影是为党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的事业单位,它追求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美影按国家计划生产,产品由国家收购,全在计划之中。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水墨动画的生产所必需的大量资金要自筹(《山水情》的成本很高,当时国家补贴,水墨动画投入比一般的动画高出四倍的资金),资金成了制约水墨动画片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美影厂水墨动画的衰落与计划经济的解体是同步的。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信念就是为文化事业服务,热爱动画,具有强烈的工匠精神。我1958年到美影厂,特伟先生当时既是厂长又是导演,还是了不起的艺术家、管理家。在《在新的起点上》这篇文章中,我特别谈到《山水情》的主创人员中导演特伟先生、马克宣先生,编剧王树忱先生都已先后去世,他们对美术电影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将永志不忘。在这个新时代,我认为中国动画人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水墨动画来。





关于水墨动画的分块
阎:原动画是分工合作的,一方是“动作设计组”,不需要最后的效果,只要运动准确即可,表演很重要,导演通过了,再交到下一个环节。另一方是“分块小组”,将色块按照墨色的浓烈层次进行分块,分块原画完成设计后,把画稿交给分块动画,他要画出随着形体变化而变化的“块”,然后把画稿交给描线上色拷贝到明片上,最后把明片交给摄影师,由她按照“数据”、“程序”和经验,用电影胶片拍摄出水墨动画样片。几个胶片层叠起来就出现了墨韵的效果。而有些镜头不需要分开,就一边画一边分,每个线条画2层。有浓淡墨色的地方,就有很多层,这个分块的方法是钱家俊老先生发明的,分块很复杂,要先学会欣赏画,理解墨的效果,大虚小虚,拍摄曝光才能做出效果。水墨动画的核心拍摄技术和秘密掌握在摄影师手中,坦白地说,连我也不知道。

孙:特伟曾说:“美影的水墨是一个宝。” 我近几年也做了一些水墨动画短片,我在做水墨动画《趣》的时候,里面的金鱼因为动作运动的很快,所以分块工作也进行的也很顺利,动作越慢越难。后来做了根据鲁迅的《伤逝》改编的水墨动画片,里面的分块,转面很难画,必须要很仔细,一两秒的镜头要画一大叠。每一层曝光是多少都要记录。



创作人生观
常:美影厂人才培养的传统是师傅带徒弟,我参加《大闹天宫》时的师傅就是严定宪和林文肖。从20岁的动画做起,以后做见习原画、原画,直到论资排辈做了导演已经过了40岁。其实在这个二十年的原画经历中我得到了难得的收获,我参与了不同风格的影片,受到不同导演的熏陶,为我在之后的导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影厂40年的创作经历,使我深深感到美影厂是一个学校,通过实践来学习。我们的领导、同事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不论高低都可以交流艺术,扩展知识面。虽然那时候没有改革开放,但是那时候我们也从内部交流之中学会了工匠精神。这也是我在美影厂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有精品意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这也是一种精品精神。
阎:美影厂有个好的方面在于面向社会,不保守。经典的动画片都是向大师学习,如张光宇设计的《大闹天宫》、张仃设计的《哪吒闹海》,韩羽设计的《三个和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起点就高了。而且还要注意:“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做片子要有精品意识。
孙:美影厂有个特点,大家工作都特别的认真,前辈的品质、品德影响了我们,不计名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很单纯、很愉快!我当时是加陆青老师的动画,她特别有敬业精神,也很严格,每张画都要经过她严格的检查,并且她能找出哪张是她画的,哪张是我画的。动画的稿子需要原画通过,原画的稿子需要导演通过。我记得当时陆青画“玉帝喝琼浆玉液”这个镜头时,玉帝用小手指甲轻轻一点这个动作,动作缓缓的,画得很优美。但是这个动作其实是很难表达的。她画得动作很慢、很柔和,又要保持线条不抖动,这就很难。她的铅笔都是削得很细,画2-3根线就要换一支笔,所以她的工作台上都是一排排的铅笔……









《趣》孙总青
来源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编辑 |项依慧
审核 |徐元 于瑾
▼ 直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