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当年赞叹不已的中国水墨动画,如今可能要王者归来了
如果你在傍晚6、7点钟,打开电视,调到少儿频道,通常能看到下面这几个人物:
首先是一群羊,老的老,少的少,高的高,矮的矮,看似内心善良,实则阴险狡诈,以残害一只戴着红色帽子的狼为乐趣,乐此不疲;
之后你可能会看到两头熊,一只棕熊和另一只更棕的熊,用森林里应该出现的棍子棒子锯子斧头和森林里不应该出现的机枪大炮,跟长得颇似东北某著名笑星的中年男子火并,场面火爆;
然后可能还会看到一头穿着艳红色连体衣的猪,一边扭着它两头身的身体摆着POSE,一边消灭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各路妖魔鬼怪。
看完这些动画片,我就想问一句话,抛开剧情,这些动画人物,美吗?
那个羊,透着一股十年前网络FLASH动画般的画质,再看那个熊和那个猪,粗糙的3D建模,生硬的面部表情,让人觉得动画人物像刚打了两针玻尿酸还没缓过来。这样的画面似乎难以让人满意。
要知道,当年的中国动画,可就是凭借着精美绝伦的画面,惊艳全世界的啊!
一、让人惊掉下巴的中国水墨动画片
说到水墨画动画片,相信你一定能想到这一部,对,就是《小蝌蚪找妈妈》。
▲虾公公,弯着腰,小蝌蚪问他:“我们的妈妈在哪您知道?”
《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拍摄于1961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片中的动物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大师创作的鱼虾形象。传说大师为这部动画画了一百多张原画。按照齐老先生现在一张画的价值来算,我的天,这部动画片投资过亿啊!
▲这是齐白石老人画的虾,比比看
动画片打破了传统“单线平涂”的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没有边缘线,整部动画片透着水墨画晕染的美感,充满着中国画独有的气韵。
传说这种动画的制作方法曾经是国家机密。想想看,让无数外国人惊掉下巴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也蛮爽的。
这部动画片获得的奖项包括:
1961年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1962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1962年第四届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第四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8年第三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1981年第四届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青少年奖二等奖。
拿奖拿到手软,简直就是大写的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动画片问世后的20多年后,依然可以获得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青少年奖这样的国际奖项,这部水墨动画影响力之久,技术之高超可见一斑了。
乘着《小蝌蚪找妈妈》这部水墨动画片的热度,美影厂迅速开始了下一部水墨动画片的制作。1961年,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开始筹备,历时两年制作完成。同《小蝌蚪找妈妈》一样,这部动画片制作团队依然是大师云集。
背景设计是来自西安的国画大家方济众,大师李可染也曾借出几幅牧牛图挂在摄制组的墙上,供制作人员学习参考。
▲《牧笛》动画剧照
1963年,这部犹如田园诗般的动画作品问世。相比《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让中国水墨动画再一次升华——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整部作品完整的诠释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美。
凭借唯美的水墨画面和高超的意境,该片在当年获得了第三届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又是一次大写的骄傲!
然而在这之后,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水墨动画制作陷入了停滞,很长时间都没有新作品诞生。直到1982年,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水墨动画片《鹿铃》问世,中国水墨动画片才算是又一次露出头角。
相比前两部影片,该片在色彩上更加丰富,人物描绘也更加生动,现代气息更浓了一些。该片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7月再获苏联第十三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特别奖。
▲《鹿铃》动画剧照,快看细腻的表情
终于,在1988年10月,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在美影厂摄制完成。影片拍摄过程中,史无前例地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通过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笔墨之下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各种现代动画手法也充分得到应用,把这部中国水墨动画推向新的境界。
影片一出现便获点赞无数,得到包括1988年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1989年首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1990年第十四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1991年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最佳童话片奖等12项国内外大奖。
▲《山水情》
但让人倍感遗憾的是,《山水情》竟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水墨动画片的收关之作。两年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国家电影局停止了对美影厂的资助,美影厂开始自负盈亏。
于是,大批员工去了广州、深圳发展,美影厂走了一大批人,原创基本停滞。美影厂的四部水墨动画片,虽然不算多,但个个经典,为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二、水墨画效果全世界都喜欢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传统的水墨画风也越来越被世界所喜爱,并被借鉴到国外的动画、游戏制作当中。
比如前几年的《功夫熊猫》,将许多标志化的中国元素用到了动画片里,大量与自然相关的背景,借鉴了我们水墨画中写意山水的处理方法,让整部动画独具美感。三部《功夫熊猫》在全球狂卷18亿美元票房,这其中不能不说中国风的画面也有一定功劳。
▲注意后面的山峦背景,充分借鉴了中国水墨画写意风格
▲甚至连东方梦工厂的logo都是水墨画风的
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在动漫产业方面比我们要成熟得多,但水墨绘画技法在他们看来依然是一种极为高级的技法。通常能将这种技法运用自如的也都是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动漫大师。
比如2013年,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推出的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就是一部具有浓浓水墨风的作品。众多日本影评人在看到《辉夜姬物语》后纷纷觉得画面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说凭借水墨画风让吉卜力又找回了动画片中曾经具有的那种“飘逸空灵之美感”。
▲《辉夜姬物语》动画剧照
我们熟悉的《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在画《浪客行》时也是拿毛笔来作画的,他认为毛笔与水墨最能体现他作品中浪客行走于山川湖海中飘逸的感觉。他也凭借这部漫画获得了日本漫画界最高奖项——手冢治虫文化奖。
▲ 井上雄彦漫画《浪客行》有着浓浓的水墨风格
▲ 井上雄彦用水墨在墙上作画
游戏中也常常能看到水墨风格的画风。不同于欧美的粗犷和日韩的唯美,中国水墨画风的美感在于飘逸灵动,让玩家犹如在欣赏一幅国画,尤其投入。
比如卡普空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游戏《大神》,采用水墨画风格加3D绘图方式,结合静态的水墨画与动态游戏画面,将玩家手中的手柄变成毛笔笔触进行各种解谜与战斗,发挥水墨题材的独特创意的同时,也让玩家仿佛置身于如梦画境之中。
▲《大神》游戏画面同样充满水墨风
再比如动作游戏《战国婆娑罗》中也大量使用水墨画效果,让人物在打斗过程中展现更华丽的效果,让玩家光是看画面就感觉很爽快。
▲日本战国题材游戏《战国婆娑罗》中也使用了大量水墨画展示效果
三、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归来的日子或许不远了
水墨风格虽然广受全世界所青睐,但是别人做的东西毕竟还是别人的,我们自己真的就要把这个宝贝丢掉了吗?并没有!
还记得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吗?今年是美影厂成立60周年的日子,通过二十几年的蛰伏,如今的美影厂重新集结了众多优秀动画人才,借着60周年纪念的契机,打算重新制作一部水墨动画长片,这部片子的名字就叫《斑羚飞渡》。
目前动画还处在制作阶段,距离公映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在已经放出的试片当中,还是能够看到熟悉的水墨动画味道!
相比原来老一辈动画人的制作技术,如今制作水墨动画已经采用新的制作媒介来实现。新的技术能否带来新的突破,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希望这些新的水墨动画能像曾经的动画片一样,依旧保持高水准的制作,让每一个画面都仿佛一副深浅、浓淡皆相宜的画作,始终被观者所赞颂,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成为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