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期刊
展开 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据2020年第3期《考古》期刊内页数据,《考古》编辑委员会有主任1名、副主任1名、顾问12名、委员19名、责任编辑1名、责任编辑1名。 [2]
据2025年4月7日中国知网数据,《考古》共出版文献10317篇,总被下载7788118次、总被引231776次,(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2、(2024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62。 [1] 据2025年4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考古》出版文献量为3185篇,基金论文量为619篇,被引量为51139次,2023年影响因子为1.44。 [3] 据2025年4月7日维普网数据,《考古》发文量为9300篇,被引量为102809次,2023年影响因子为0.612。 [4]
中文名
考古
外文名
Archaeology
语    种
中文
类    别
考古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辑单位
《考古》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55年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CN 11-1208/K
国际刊号
ISSN 0453-2899
定    价
2-803
现任主任
陈星灿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3号楼
属    性
中文核心期刊、CSSCI

办刊历史

播报
编辑
1955年,《考古通讯》创刊,刊期为双月刊。
1959年第1期,《考古通讯》刊名变更为《考古》,刊期为月刊。
1972年,《考古》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1983年,《考古》刊期变更为月刊。 [1]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5]

办刊条件

播报
编辑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考古》主要栏目有考古发现、考古学研究、荆楚史地、楚文化专栏、科技考古、古建研究、信息交流、简牍研究等。 [3]
  • 报道内容
《考古》主要刊载考古学研究论文,发表野外考古发掘调查简报、考古资料的综述和书刊评介,亦反映自然科学在考古中的应用成果。 [3]

人员编制

据2020年第3期《考古》期刊内页数据,《考古》编辑委员会有顾问12名、委员19名、责任编辑1名、责任编辑1名。 [2]
《考古》编辑委员会名单
职务
姓名
顾问
王巍、白云翔、朱风瀚、刘庆柱、杜金鹏、杜德兰、李裕群、罗森、赵辉、
赵志军、袁靖、臧振华
委员
王睦、丛德新、冯时、刘莉、许宏、李峰、李新伟、张弛、杭侃、罗泰、荆志淳、施劲松、宫本一夫、柴晓明、徐良高、高星、梅建军、董新林、傅宪国
责任编辑
刘昶
责任编辑
杨晖 [2]

办刊成果

播报
编辑

出版发行

据2025年4月7日中国知网数据,《考古》共出版文献10317篇。 [1]
据2025年4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考古》出版文献量为3185篇,基金论文量为619篇。 [3]
据2025年4月7日维普网数据,《考古》发文量为9300篇。 [4]

影响因子

据2025年4月7日中国知网数据,《考古》总被下载7788118次、总被引231776次,(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2、(2024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62。 [1]
据2025年4月7日万方数据服务平台数据,《考古》被引量为51139次,2023年影响因子为1.44(考古学刊均影响因子为0.6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90种)中排第1850名。 [3]
据2025年4月7日维普网数据,《考古》被引量为102809次,2023年影响因子为0.612。 [4]

收录情况

《考古》是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1998、1999、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992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来源期刊、武大RCCSE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考古学类顶级期刊、2018版A刊权威期刊、2022版A刊权威期刊),被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生物医学检索系统等平台收录。 [1] [3-4]

荣誉表彰

《考古》曾获社科双百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奖项,并入选2015年“百强社科期刊”、2013年“百强社科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1] [3] [6-8]
2023年,《考古》获评“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优秀史学刊物奖(优秀奖)。 [11]
2025年5月,《考古》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4年度最受欢迎中文期刊和考古学最受欢迎期刊。 [13]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办刊方针

《考古》以学术为本,跟随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步伐,将秉承求实、创新的办刊方针,努力推进刊物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 [9]
期刊标识

投稿指南

1、投给《考古》刊物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考古》刊物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2、《考古》刊物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稿件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信息,行文也请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3、投稿审理期限一般不少于90个法定工作日。通过初审的稿件,本社将在此期限内向作者寄送“拟用稿通知”。《考古》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
4、稿件一经刊发,编辑部即会向作者寄送样刊,《考古》出刊后还会将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等数据库。
5、《考古》对所刊稿件拥有使用权。作者如需将在《考古》刊物所发的文章公开出版物中发表,须事先征得《考古》同意,并详细注明该文在《考古》刊物的原载刊期。 [10]

现任领导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主编
施劲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