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山靖王妃墓中发现的"铜祖",应该是让人感到颇为尴尬的文物之一。
在我国的考古历史上,曾出土过不少形式各样的文物,比如磅礴大气的司母戊鼎,再比如米粒大小的曾侯乙玉琀,总之就是造型千奇百怪,各种形状的都有。
而有这么一件文物,光看其形状,就让人浮想联翩,在了解其用途后,更让人有些脸红。
这件文物,就是在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所发现的铜祖,其造型之独特,让考古学者都颇为尴尬。
那么,这个铜祖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作为王妃的窦绾,为什么会把这个东西当做陪葬品呢?
在解释这几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窦绾和刘胜这对儿夫妻身上的故事。
先说刘胜,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弟,其生母为汉景帝的妃子贾夫人。
刘胜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只不过他之所以名气大,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功绩,而是因为他太能生儿子。
根据史料记载,刘胜这个人十分喜好酒色,而他的这种爱好,让他有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后人,《史记》中就对此做过介绍,提到刘胜有儿子一百二十多人。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馀人”---《史记》
要知道,刘胜一共才活了五十三岁,但在有限的人生里,却能繁衍出这么多后人,不得不说,他可真是助推西汉人口事业提升的“第一功臣”。
不过,要是仅仅把刘胜当做一个只知道贪图酒色的庸人,那就有点小瞧他了,结合刘胜的生平来看,显然他是一个极具大智慧的藩王。
史载,刘胜曾经趁着一次宴会,向汉武帝提出当时诸侯王屡遭官吏欺凌之事,而他在这次建议中的陈奏,言辞引经据典,逻辑相当紧凑,靠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最终让汉武帝下令,废除了官吏检举诸侯王的权力,极大改善了当时诸侯王的待遇。
除此之外,刘胜一生喜好酒色的生活方式,在后世看来颇有“自污”的意义,他曾经对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刘彭祖说过,一个合格的藩王,就应该“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
正是靠着这样的方式,刘胜在汉武帝时代得以善终,在五十三岁那年寿终正寝,死后谥号为“靖”,史称其为“中山靖王”。
而刘胜的王妃窦绾,在汉代时也算是名门之后,根据史料记载,窦绾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窦漪房)的侄孙女。
窦绾何时与刘胜成婚,史料中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摊上刘胜这个“花心大萝卜”,窦绾在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太如意。
毕竟丈夫刘胜的一百多个儿子,绝大多数都不是窦绾所生的。
丈夫四处寻花问柳,并且还和别的女人生下了不少孩子,这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对妻子来说,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但受限于古代的各种礼法约束,作为窦绾而言,是不可能与丈夫刘胜离婚的,因此,相信在窦绾的大部分人生里,独守空房,度过一个又一个漆黑漫长的夜晚,是她生活的常态。
可能是出于愧疚,也可能是有心补偿妻子,刘胜在生前,为妻子窦绾修建了一座十分豪华的墓地,墓地的规模之大,甚至比刘胜本人的墓穴还要更胜一筹。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件文物,也就是铜祖,就是发现于窦绾的墓中。
所谓铜祖,就是用铜这种金属,制成的类似于男人重要器官的高仿真艺术品,说得更简单点,就是古代的一种成人用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身为王妃,居然堂而皇之地把这种物品带到墓中当陪葬品呢?
其实,这和古代的生殖崇拜有很大关系,早在上古的时候,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能拥有大量的人口,就成了古人最大的愿望,毕竟人口的多少,是实力高低的象征。
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古人极为重视对生殖的崇拜,因此就把男人的重要器官当做具备神力、魔力的象征,并且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因此,古人就会制造出不少形状类似的物品,并进行祭拜,比如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两件陶器,其外观造型,基本上与男人的重要器官一般无二。
另外,还有木祖、石祖等等,甚至那些圆柱形状的塔和石柱,都是古代先民出于对生殖的崇拜,所特意建造和制造的祭祀对象。
说白了,生殖崇拜的根本意义,就是古人希望能多子多孙、枝繁叶茂,这是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的一种特有风俗。
而把铜祖当成陪葬品,同样也是这个意思,并且,不仅仅是在王妃窦绾的墓中有,在汉代的其他墓葬中,同样也有存在。
比如,刘胜本人的墓里,就出土了一个玉制的“玉祖”,还有,在江都王的王妃墓中,也发现了数个铜祖,另外,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汉阳陵陪葬墓里,均发现了数量不一的铜祖。
由此可见,汉代把铜祖这种用品作为陪葬物,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习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拿铜祖这样的物品当陪葬品,也只限于存在于汉代贵族的墓中,像前文所说的刘胜以及江都王,另外包括其他发现铜祖的墓葬,其墓主人的身份,均为贵族出身,最次也是汉代的宗室。
至于平民的墓穴里,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东西,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
当然,铜祖除了有寄愿多子多孙的作用之外,其本身最大的用处,还是它的基础功能,也就是帮助像窦绾这样的孤独女子排解寂寞。
作为一个健康成熟的女性,生理上有需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现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
但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丈夫四处寻花问柳,无暇顾及自己的时候,就像刘胜那样,就造成了古代女性在这方面,处在一种极为压抑的状态,但限于礼法,又不能与丈夫离婚,因此,就要想办法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
所以,用各种材质所制成的类似于男人器官的物品,就成了古代女子闺房中的一个好东西。
究竟什么时候这种东西成了女子闺房中的乐趣,已经无从考证,但从汉代贵族墓葬中所发现的铜祖来看,说明这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汉时期的整体社会文化比较开放,而在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像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在嫁给汉景帝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已婚已育的女子,但汉景帝依旧还是娶了她,这一点,在明清时期根本无法想象。
最后说回铜祖,根据考古报告,窦绾墓中所发现的那几个铜祖,不仅口径粗细不一,并且其中还是镂空的,可以注入温水,甚至还有几个,居然具备了伸缩的功能。
不得不说,古人在这方面的想象力,一点都不比现代人逊色。
央视曾经有一期节目,名字叫做《龙塘下的王陵》,这期节目所介绍的内容,就是关于刘胜夫妇的墓葬,而在节目中,专家就对铜祖进行了简单介绍。
不过,估计是有点不好意思,在介绍铜祖时,那位专家大叔含糊其辞,先后使用了“这也就是说”,“或者说”,“也不能够说是”等模棱两可的语句,一时间,满满的尴尬几乎都要溢出屏幕。
能让专业的考古人员都感到尴尬的文物,除了铜祖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文物。
比如,在马王堆的三号墓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三种帛书,书名分别为《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以及《十问》。
而这三种帛书之所以让专家有些尴尬,是因为其内容涉及到了房中术。
并且,其内容十分详尽,对于阴阳之道也讲述得极为全面,是我国所见最早的房中术文献。
总之,在目前所发现的古代墓葬中,存在着各种形态不一,用途不一的陪葬品,但不管其原本的用途是什么,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讲,都是一个能够了解历史、见证历史的最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