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个回答
因为“深刻”。
当初的法国文坛,是艺术至上的。
大仲马是什么?写三个火枪手,写基督山伯爵,那都是猎奇故事啊,拳头加枕头加权谋,复仇加阴谋论……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几十年前的武侠小说?像不像现在的网文套路?
大仲马的作品是偏重故事性的。
所以,别说是小仲马之后了,就算是小仲马还没出道前,大仲马在法国文坛也是被集火批判的靶子。
当时主流的文学观点,是艺术至上。所以,大仲马这种走通俗路子,编故事的,就被骂的很惨很惨的。
而小仲马,人家写的是什么?命运的悲惨,人性挣扎,扭曲,碰撞……
在当时的法国文坛看来:卧槽,这才叫艺术嘛~
·
如果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大仲马相当于金庸,写天龙八部,写射雕神雕。
而小仲马,类似于余华,写活着……
再比如,大仲马就像卡梅隆,拍的是泰坦尼克号,是阿凡达,票房高是高的。
而小仲马相当于科波拉相当于奥森威尔斯,人家拍的是教父,是公民凯恩。
你觉得,法国的主流文坛的传统习性,他们更喜欢谁?
他们会认为,大仲马的小说是畅销是赚钱,但这不是艺术。而小仲马写的悲剧,才是艺术呀~
·
此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点。
大仲马有黑人血统的。
他的祖母是黑人,而且还是黑奴,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这种出生血统,他肯定是受到歧视的。
而很微妙的是,按理说,大仲马有黑人血统,小仲马身为他的儿子也会被歧视对吧?
其实就很微妙了。
写商业小说,反艺术传统,加上黑人血统……大仲马哪怕是最红的时候,都是被主流文坛痛骂的啊!
·
以及,大仲马在写作上也有一些黑点。
他在法国文学界眼里,就是那种商业写作的异端。
以及,他有过代笔枪手,他曾经有一个助手,常年辅助他写作,后来两人还打过官司,只是大仲马被判决保留了署名权,只是给了助手一笔金钱赔偿。
但这个事情,就比较暧昧了,反正大家见仁见智吧。
所以,这位通俗小说之王,其实也有一些比较暧昧的黑点的。
·
我们通过三本法国文学史教材,来看一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郑克鲁的《法国文学史》应该是国内最通行的法国文学史教材了吧,我们来看一下其中大小仲马的份量:
第二卷第五章(19世纪上半叶文学)第八节标题是“ 大仲马和欧仁·苏 ”。小仲马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目录里。
小仲马出现在第十五节“ 中后期戏剧 ”的第一小节中,“ 风俗戏剧和小仲马、拉比什等 ”。
再来看一本法国人自己的文学史,2013年的作品,作者是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 他们父子二人都没有出现在章节标题和“主要作家生卒年表”之中。
- 在“政治和文学大事年表”中,1844年的大事为“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没有出现。
- 在正文中,他们父子二人都只有几行的篇幅:
再看一本出版于1972年的法国文学史,也是法国人自己写的。
父子二人都没有出现在章节标题里。
第二章第三节“全面戏剧的尝试”中,作者专门花了两页的篇幅分析了大仲马的戏剧《安东尼》。
在第十二章第四节,大仲马又拿到了几行的篇幅:
第十六章(喜剧与现实主义)第一节,小仲马出场了:
虽然只选了三本文学史,但也能看出,(就当代学术界的评价来说)小仲马的文学声誉并没有大大超过大仲马,不然不至于在这三本书里完全反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