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是我国当代优秀女作家,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扑在文学创作上,这一生获奖无数,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等,除此之外,还获得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等。
她的作品文风清新,全都是来源于生活感悟,看完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而迟子建不幸遭遇丈夫意外离世后,选择独自一人在大兴安岭深处疗伤,也是在这段时间,迟子建见证了当地原住民鄂温克族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被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慢慢从痛苦情绪中走出来,也以这群老人的生活为创作背景,带来了其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额尔古纳河右岸》被称为忠告版《百年孤独》,其中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见证了鄂温克族几代人顽强的生存事迹,其中夹杂着各种人性,将世间百态展露无遗。
莫言赞她:“她的作品开始像一泓清水,后来则像宽阔的大河。她对于人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加以表现,都愈加深刻了”。
因此,无论你人生中有着怎样的迷茫,都能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找到想要的答案。
比如,很多人想不通人到晚年最大的依仗是谁,而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迟子建:人到晚年才明白,最大的依仗不是丈夫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迟子建所说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鄂温克族的人与山林,河流,土地和天空是生活在一起的。他们是山林的一部分,就如驯鹿是山林的组成者是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无论遭遇什么,每个人都选择顽强拼搏,越挫越勇,他们深知,如果自己再退缩,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
其实这也是告诉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做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想着靠自己解决,没有人能帮我们一辈子,如果总是依赖身边亲近的人,不仅会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压力,也会让自己渐渐失去独立性,余生也会过得很艰难。
而一个人到了晚年,身心状态下滑,唯有依赖自己,才能让自己不再那么彷徨焦虑,无论经历什么,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先稳住阵脚,才能让关爱自己的人少分担一些压力和麻烦,这才是表达爱最好的方式。唯有学会依赖自己,让自己不断变得强大,才能有足够勇气面对未来,才能让关心自己的人少担心。
而迟子建更是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说道:“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其实这句话是说,没有路的时候是指一个人没有主见的时候,根本就不懂该走怎样的路;而如果完全依赖他人,听从身边人的意见,给的建议多了,也不懂走哪条路。唯有坚守自己的本心,依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以上就是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里告诉我们的智慧,如果你能听进去,就能明白人到晚年最大的依仗是谁,不妨对照自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生才会越来越好。
迟子建的智慧不止于此,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迟子建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
它将一段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一处东北大兴安岭地带的地理空间铸成了一部史诗,将纯真的人性和壮美的大自然刻画成为永恒。
迟子建的文字唯美脱俗,却不乏直面现实的犀利,有一种复归于朴的童趣,却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洞悉,经过三十多年的写作,她已经创作了超过6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80多部单行本,几乎将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
在迟子建笔下的文字温润如玉、平实简约,却饱含着泣血般的悲鸣,那种无声的悲恸比任何巧妙的文字更能打动读者。
作品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并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阅读它,就像听一曲叩人心扉的命运交响曲,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激昂震撼。
这是一本打开就停不下来的书,你会因为它而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拥有不断走向新的人生智慧!
就如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所说:“我守着这团火,无论遇到狂风、大雪、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未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一个人要有一颗怎样坚韧强大的心,才能历经那么多的起落悲欢、生死离别而不倒?
读完这本书,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从生活的苟且和琐碎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DB】K 额尔古纳河右岸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迟子建小说套装 ¥99 精选 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海峡导报观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