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洞庭湖区多种方言交汇融合,官话尤其是西南官话强势渗透;明清“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方言嵌入,使得洞庭湖区方言保留着鲜明的赣语痕迹。移民,在洞庭湖区甚至还形成更小的“方言岛”“方言飞地”。

在沅江市赤山岛,就由西南官话形成“赤山话”方言岛(画外音:赤山话选段);在四季红镇,就由湘语娄邵片方言形成“安化话(四季红话)”方言飞地。

现在的洞庭湖区方言,除湘语、西南官话、赣语三大方言外,还有客家话、乡话等方言,并受到各地语言、方言的接触性影响,纷纭复杂。

以沅江为例:市区、共双茶垸、草尾、黄茅洲、南洞庭等地,一般讲“沅江话”――即湘语长益片的一个分支;阳罗洲、南大膳、漉湖,一般讲“南大话”“湘阴话”――即湘语长益片的另一个分支;四季红镇,讲“四季红话”“安化话”――即湘语娄邵片方言;南嘴镇、新湾镇,讲“赤山话”“汉寿话”――即西南官话与老湘语混合方言。

方言的世界里,是“听得见的乡愁”,见了家乡人,咱就说洞庭湖方言,让洞庭浪花永远翻涌着母语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