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五 每晚21:00见 | 德普第 705

在中国,有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它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它就是中国所独有的——皮影戏。

德普皮影课道具,德普美术刘懿老师纯手工制作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电影”。

2011年, 皮影戏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这个名噪一时的“古代电影”,在德普美术老师刘懿老师的巧手之下,走进了德普 小学五年级1班的美术课堂,上演了一出《猪八戒吃西瓜》

下面,有请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登场,音乐请准备(点击下方视频,邀请演员出场)~~~

主角儿出场后,皮影戏就要开始啦~~~这可忙坏了后台的小工作人员们——

后勤组 负责环境营造,关灯拉窗帘等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影响演出效果,一点都不能马虎。

角色组 负责角色演绎,孙悟空聪明活泼,猪八戒憨态可掬,唐僧宽厚仁爱,沙僧正直踏实,还有那块西瓜和在一旁当解说的旁白,一个都不能少。

咦,站在屏幕旁边的帅小伙是干嘛的呢?

他是本次演出的 灯光师 ,从家里带来手电筒,就地取材地成为了本场演出的灯光指导!

一切就绪后,这群十一二岁的孩子,给大家还原了皮影戏的风采。

德普皮影课堂

如果说皮影课带给了大家惊喜,那么这场课背后的故事,则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整个皮影戏的道具,全都是美术老师刘懿 纯手工制作的 !!

唐僧师徒是纯手工画的,寥寥几笔就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再用蜡笔上色,瞬间栩栩如生。然后用剪刀剪下来,用覆膜机过塑,孙悟空就腾空出世啦~~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人物更加灵动,每个人物的胳膊都是 可拆卸的。

用来支撑人物的 竹签有故事 :为了让同学们表演时操作更方便,刘懿老师在选取材料时舍弃了直接可用的一次性筷子,跑去串串店淘来了长度更长的竹签。

竹签有尖容易扎伤学生?那就把尖去掉!于是,刘老师把自己买来30根竹签,逐一用刀砍掉尖,再找来磨刀石,一 一地磨平!

表演皮影戏时的 白色屏幕也来历非凡

它的前身是学校后勤处废弃的一只纸箱。“将其中一面抠了一个洞,用宣纸绷起来,然后把后面剪掉,侧面削去一半,再用草和树装饰……”

然后,废弃纸箱就华丽变身了!

和传统观念中“皮影就是一个表演的道具”不同,刘老师指出,皮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 集音乐、美术、戏剧和民间故事于一体 ,是多门学科的交叉。

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懂,她还将皮影人物分解成头部、上身、上肢、下身和下肢5个部分讲解。当然,这个人物也是她纯手工绘制的。

了解了皮影的结构,现在到了动手制作的时刻了~~~寥寥几笔,大师兄腾空出世了!

孩子们也没让人失望,认真劲儿十足地开工啦!

老师说了,后面会帮我们过塑、打洞并串上绳子和棍子呢,可得好好画!

同样的示范,课后却收到了形式、色彩不同的作品!而这,正是德普想要的。

▎老师点评

虽然我做了示范,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新。孙悟空的发型,头上的造型,以及颜色等都不一样。孩子们能 在规定的人物中,融入自己的想法 ,这非常好。

在上课的过程中,同一个主题,我们会要求孩子们给出不同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在里面。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在以“模仿”起步的美术课上, “像”也从来不是我们的标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正在成为“最后的皮影”,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除了铭记了解,我们能够做的,还有传承!

德普,懂中国,懂世界!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