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张捷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俄罗斯文学纪事(1992~2001)》(批准号为05FWW001)。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其最终成果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纪事(1992~2001)》(以下简称《纪事》)一书。
从1992年到2001年这十年正值俄罗斯社会的大变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的文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这个时期处于剧变中的俄罗斯文学,认清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并作出正确评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项目把研究重点放在收集材料、弄清事实和了解全面情况上,最后编出上述《纪事》一书作为最终成果。这是一项对各个学科来说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因为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把整个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纪事》一书是一本资料汇编。它用“编年体”的写法,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排列史实,记述了从1992年到2001年这十年间俄罗斯文学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文学界的各种活动、文学理论问题和文学史问题的讨论和争论、主要文学奖的评奖结果、重要作家的情况和他们的创作、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和理论著作等等。
俄罗斯文学界各种活动的记述,是《纪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讲了俄罗斯文学界两大派的组织(自由派的俄罗斯作家协会和传统派的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召开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讲了这两个组织举办的各种文学活动和参加的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叙述了两派在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斗争和争论(例如两派对1993年“十月事件”的不同态度和它们之间的严重对立)以及从九十年代下半期起两派之间紧张关系的缓解和为实现联合采取的一些步骤。与此同时,也讲了两个作家协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学理论问题和文学史问题的讨论和争论方面,本书用不少条目写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引进和传播以及文学界对它的不同看法和争论,写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回归”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写俄罗斯学者关于如何撰写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讨论和不同意见的交锋,同时也写了关于几部已出版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著作(例如旅居国外的俄罗斯学者和西方斯拉夫学者合著的一部俄罗斯文学史以及库兹涅佐夫和阿格诺索夫主编的两本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教学参考书等)的争论。此外,书中还收入了写高尔基的死因问题、高尔基与斯大林的关系问题、马雅可夫斯基的评价问题、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的著作权问题、对索尔仁尼琴的看法问题等热点问题的争论的条目。
俄罗斯大大小小文学奖数量很多,《纪事》中主要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奖、布克俄罗斯小说奖(后来改名为斯米尔诺夫-布克奖)、反布克奖、凯旋文艺奖、肖洛霍夫奖、格里戈里耶夫奖、莫斯科-彭内奖、索尔仁尼琴文学奖、民族畅销书奖等九种文学奖历届的获奖作家和作品,并将获奖者名单作为附录列于正文之后以供查阅。
在介绍重要作家的情况和他们的创作时,对两大派的作家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既讲自由派的代表人物巴克拉诺夫、扎雷金、雷巴科夫、叶夫图申科、奥库扎瓦、弗拉基莫夫、阿克肖诺夫以及后来靠拢他们的阿斯塔菲耶夫等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也介绍传统派的代表人物邦达列夫、拉斯普京、普罗哈诺夫、别洛夫、阿列克谢耶夫、普罗斯库林、利丘京、博罗金等人的表现和在创作上取得的成果。在介绍苏联解体前已成名的老作家的同时,也介绍了在苏联解体前后涌现的一大批文学新人,其中有从地下或半地下转到地上的作家,例如叶罗菲耶夫、叶夫根尼・波波夫等;有早已开始创作、但是作品得不到发表的机会或没有受到重视的作家,例如哈里托诺夫、阿佐利斯基、谢尔盖耶夫、乌利茨卡娅等。他们大都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而大多数新人都比较年轻,他们是科罗廖夫、科兹洛夫、德米特里耶夫、阿列什科夫斯基、博罗德尼亚、斯拉波夫斯基、布依达、谢根、索罗金、叶尔马科夫、瓦尔拉莫夫、帕夫洛夫、加尔科夫斯基、佩列文、希什金、乌特金等等。此外,还对许多读者关心的苏维埃时代的著名老作家进行了追踪,报导了他们晚年的情况和去世的消息。例如书中关于小说家列昂诺夫、巴巴耶夫斯基、恰科夫斯基、特罗耶波尔斯基、阿纳托利・伊万诺夫、斯塔德纽克,诗人格里巴乔夫、阿利格尔、多尔马托夫斯基、奥沙宁,剧作家加布里洛维奇、萨伦斯基、施泰因、沃洛金以及学者洛特曼、利哈乔夫等人都写有专门的条目。
对重要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的介绍占了《纪事》的很大篇幅。首先着重介绍的是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小说创作,书中总共介绍了八十二部作品。这是从1992年到2001年十年内发表的大量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在挑选作品时不拘一格,只要它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产生过较大影响,就加以介绍。其中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回忆录小说、怪诞小说、侦探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其内容有的写苏维埃时代,有的反映当代生活,也有写俄罗斯历史题材的。就思想政治倾向来说,既有对苏维埃时代持严厉的批评态度的作品(例如阿斯塔菲耶夫、艾特马托夫、巴克拉诺夫、贝科夫、奥库扎瓦、阿克肖诺夫、沃依诺维奇、叶罗菲耶夫、佩列文等人的某些小说),也有基本上肯定苏维埃制度的作品(例如邦达列夫、阿列克谢耶夫等人的新作)。而就艺术方法来说,既介绍了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的作品(例如索罗金、佩列文、哈里托诺夫、叶罗菲耶夫、加尔科夫斯基等人的一些小说),也介绍了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笔法写成的作品(例如邦达列夫、拉斯普京、别洛夫、普罗哈诺夫、利丘京等传统派作家和某些自由派作家的新作)。书中还着重介绍了一些具有所谓的“新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例如瓦尔拉莫夫、帕夫洛夫、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科兹洛夫、等人的新作。读者可以从本书的介绍中了解小说创作的比较全面的情况。
在1992年到2001年这十年内诗歌创作也比较活跃,发表的诗作数量很多,但是缺乏传诵一时的佳作。根据这种情况,《纪事》中介绍诗歌作品的条目相对地比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这十年内出版的诗集不少,反布克奖和格里戈里耶夫奖评奖时,几次把奖金授予一些诗人的诗集,这一情况在《纪事》中得到了反映。书中介绍了甘德列夫斯基、基比罗夫、伊万・日丹诺夫、薇拉・帕夫洛娃的获奖诗集。
在戏剧创作方面,在这时期著名的老剧作家,例如罗佐夫、罗辛、佐林、沙特罗夫等人,未见有新作发表,《纪事》只介绍了格利曼的一个新写的剧本。九十年代下半期开始出现一批年轻的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引起了重视,上演后受到了好评。《纪事》介绍了他们当中的萨韦利耶夫、博加耶夫、格里什科韦茨、西加列夫等人的新作。
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俄罗斯文学理论界似乎缺乏新的突破和大的建树。后现代主义理论引进后,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十多部著作,《纪事》介绍了其中库里岑、利波韦茨基、马尼科夫斯卡娅的三部专著。关于“新现实主义”,还没有专著出现,《纪事》只介绍了报刊上论述它的文章。有分量的文学理论著作不多,只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学者编著的《文学理论》四卷本中的第四卷《文学过程》。在这时期出现了不少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教科书。《纪事》介绍了其中学术性较强的三部著作,一部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学者编写的《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另一部是侨居国外的俄罗斯学者与外国斯拉夫学家合著的七卷本俄罗斯文学史当中的第四本的俄译本《俄罗斯文学史:二十世纪,白银时代》,还有一部是涅法金娜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俄罗斯小说》。此外,《纪事》还对这一时期出版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论文集、资料汇编和辞书作了介绍。具体说,介绍了俄罗斯学者和外国斯拉夫学家合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准则》、利加乔夫的《关于俄罗斯的沉思》、普罗菲利耶夫编的《<静静的顿河>之谜和秘密》、巴比钦科编的1925年到1938年有关文学的文献资料汇编、斯卡托夫和尼古拉耶夫分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作家辞典、德国学者卡扎克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百科辞典》等等。
综上所述,《纪事》介绍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各个门类的作品将近一百部,各种论著、资料汇编和辞书二十多部,这些作品和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1992年到2001年这十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而《纪事》全书则是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各个方面的比较全面、客观和符合实际的反映。
《纪事》作为一本资料书,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各学科中,只有俄苏文学学科做过编写这样的资料书的工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编写和出版过一本《苏联文学纪事(1953~1976)》。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了解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情况提供资料和线索,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当代俄罗斯文学介绍得比较少,而且在介绍时偏重于自由派文学,因此关心俄罗斯文学现状的读者很难对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将会对这些读者有所帮助,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从而形成对俄罗斯文学现状的正确认识。同时它也将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者有所裨益,帮助他们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