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乱认祖宗的刘渊,并非匈奴嫡系,更不是汉朝皇帝的外甥

公元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左国城自立为汉王,建立“汉”国,史称汉赵政权。这件事影响非常之大,就像打开一个“潘多拉”魔咒,在此后的130多年里北方彻底沦陷,历史的车轮进入大动荡的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乱华”,历史课本里叫北民南迁。有意思的是刘渊建汉赵政权,却打着汉朝的招牌,祖庙里供奉着汉朝的三祖五宗,三祖是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汉烈祖刘备,五宗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刘渊还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汉怀帝,对外宣称恢复大汉江山。

此时离大汉覆灭已过去85年,中间还隔了个三国,可见400年大汉基业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大一统的理念居然还能影响着胡人。我认为刘渊乱认祖宗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他有多么爱汉朝,而是想利用汉朝的影响力来扩大的声势,为下一步的称帝举动作铺垫,制造舆论攻势。按《十六国春秋》刘渊的话说,‘当年高祖刘邦派宗室之女与匈奴和亲,于是匈奴是汉朝的外甥,并约为兄弟之国,后来兄长灭亡了,我这个弟弟继承大汉江山不是应该的吗,”

刘渊说的和亲、外甥、约为兄弟,基本上属于史实,听起来好完美一点毛病也没有。当时汉朝初立,匈奴正值强盛期,刘邦鉴于匈奴强大的攻势,于是听从手下刘敬的建议,开创了一种和亲的方式,这样一来,和亲公主生的匈奴王子,就成了汉朝的外甥,一旦这个外甥做了匈奴大单于,局面就对自己越有利。

实际上刘敬提出的和亲政策,运用起来效果微乎其微,和亲只能维持几年的和平,往往几年后匈奴又出来惹事,这时候又得送去公主与财物了,也就是说汉朝与匈奴和亲的次数非常频繁,匈奴铁定是汉朝的外甥。到汉文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约定为兄弟之国,有过很短暂的蜜月期。

那么一个困扰史学家和我的一个问题来了,刘渊是汉朝的外甥吗?为什么提出这个疑问,因为《晋书》里有好几处骂刘渊以及他的子孙是屠各奴,也就是说刘渊出身于匈奴的屠各部落,他并不是匈奴单于的嫡系子孙,于是呢,有人猜测刘渊是假托匈奴嫡系起事。

有些史学家称,屠各胡的前身是匈奴休屠部,就是当年霍去病西出河西走廊2000余里闪电袭击的那个休屠部,于是汉武帝设置5个边塞蜀国接纳这些休屠部众,慢慢形成了屠各部,是接受汉文化最早的一批匈奴人。《晋书》也指出南匈奴里有19个部落,其中屠各部是最强盛的一个。种种迹象表明,刘渊似乎不是匈奴的嫡系。

话说184年,东汉前中山相张纯自立为王,率领鲜卑骑兵南下掠夺,东汉政府本着“以夷制夷”的方针,让匈奴的羌渠单于派太子於夫罗去剿灭张纯。没想到这时候南匈奴发生了政变,十几万匈奴杀死了羌渠单于,立了一个非匈奴嫡系的人当单于,结果这个单于在位一年便去世了,于是南匈奴的大权由德高望重的年老者代管。

於扶罗听说父亲被杀,执行完任务后有家不能回,只能去找汉灵帝为他作主,可是那时候汉灵帝已经驾崩,没人能管得了这事。于是於扶罗自立为匈奴单于,割据在河东郡一带,与白波军混在了一起,曾经还为汉献帝东归洛阳保驾护航。而后这支匈奴嫡系部队成为乱世一支雇佣兵,先后为袁绍、袁术充当打手,后来被曹操打败,归于曹老板的麾下,并让其归国,这里说的於扶罗按照匈奴世系,是刘渊的祖父。

於扶罗死后,弟弟呼厨泉继位,曹操趁呼厨泉去洛阳朝拜,把他扣为人质,趁机把匈奴切割成左右南北中5部,编制就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呼厨泉是南匈奴最后一任单于,此后的匈奴实际上名存实亡,也就没什么嫡庶之分了,谁要有本事重振匈奴昔日雄风,即使不是挛鞑氏(匈奴单于的姓氏)也能做单于,而刘渊就是合适的人选。

晋朝糊涂,又另外在匈奴五部之上设置一个统领匈奴所有军事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刘渊。据史书的推断,刘渊的父亲刘豹在造孩子时,年龄怎么也得有70多岁,问题就出在这,年龄那么老,还能生育吗!不禁使人怀疑刘渊是不是从屠各部认的义子呢?毕竟那时候的刘渊,不论声望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重振匈奴的合适人选,冒认匈奴嫡系有很大的可能性,我这里相信《晋书》的记载,你们认为刘渊是匈奴嫡系子孙吗?

匈奴已经认刘渊当新主人了,不论刘渊是屠各还是匈奴嫡系已经不重要了,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刘渊从小就受汉文化的影响,把政治手段玩的炉火纯青,乱认祖宗只是一个舆论手段,目的就是团结匈奴人,以重振匈奴昔日的辉煌。刘渊是辉煌了,但把北方彻底搅浑,一个100多年的乱世时代来临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