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学》即 性心理 (SEXPSY),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以心理学的观点,理论和 方法研究 人类性行为 与性文明的发展历程对现代人类性行为的影响和塑造,研究人类的 性生理 发育、性心理发展、 性别角色 社会化过程以及婚姻、家庭与性卫生性健康等。 [1] 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 性征 、性欲、 性行为 有关的 心理状态 心理过程 ,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性生理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性生理发育的障碍或缺陷,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偏差。 世界卫生组织 对性 心理健康 所下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完善人格、 人际交往 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 不容忽视 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性心理,是人类性行为活动中的各种 心理反应 。性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的性心理发展、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以及 性健康 等。正常的性心理,体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心理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性心理咨询和性心理 行为治疗 得以解决。 [2] 心理现象 有一个从动物到人类的发生发展过程。动物的性行为中有没有心理反映呢?这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问题。 一般认为,动物的性行为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主要受 性激素 水平的调整。也就是说, 生理反应 占主要地位。西方的比较心理学家们用动物作了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性激素与动物的 性别分化 、性行为差异、性活动的激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动物的性心理活动,则处在萌芽阶段,可简单归纳如下: ⒈动物的性心理停留在低级心理阶段,主要形式是感觉活动,如嗅觉、触觉、听觉等在性行为中的体现。虽然一些 高等动物 恒河猴 黑猩猩 等,已出现了较高层次的性心理活动,但并没有反映在思维活动上。 ⒉动物的性心理是对性行为的本能反映,没有自觉和主动的性心理活动。 ⒊动物的性心理与季节的关系密切,有一定的季节限制和 性周期 的制约。 从动物的 性本能 到人类的性心理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性心理也经历了由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衰老,性心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性心理活动受着 社会因素 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这就为性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以1886年出版的克拉夫特一埃宾(Richard von Krafft Ebing)所著的《性心理病》(Psychopathia Sexualis)为奠基著作。英国医学家霭理斯 (Ellis H) 对性行为的个案进行了系统收集,从1896年到1928年先后出版了他的巨著《性心理学研究》(Stud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Sex)七大卷,被公认为性心理学的创建者。他的《性心理学》就是他在《性心理研究》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是为非专业研究人员编写的一本浅近易懂而又不失系统全面的性心理手册。著名的 奥地利 学者弗洛伊德对性心理有不同与他人的研究,他把性心理作为生活的最基本动力。他在1905年撰著的《性学三论》集中体现了他的现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产科专家玛司特斯(Masters W)和心理学家 约翰逊 (Johnson V)开始了 性反应 实验研究 。从1954年开始,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三部巨著《人类的性反应》(Human Sexual Response,1966)、《人类性机能失调》(Human Sexual Inadequacy,1970)和《同性恋》(Homosexuality,1979)中,对性心理学的 生理机制 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