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楷书毛笔字时,哪个体最好?

关注者
24
被浏览
8,394

23 个回答

谢邀

这个话题是在书法教学中常常要回答的问题。

看到这个话题时,我又回忆了一遍我的学书历程,这里和大家聊一聊。

我们知道毛笔字在书法史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之分。从实用性来看,毛笔字主要记录事件,作为日常的书写使用;从艺术性来看,毛笔字书写的五体书精彩纷呈,抒发胸中逸气,陶冶性灵,变化气质。这两个层面有一定的不同,作为实用性的日常书写的好更倾向于把字写好,写美观、娟秀,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毛笔字写得非常秀丽端正,讲究乌方光的馆阁体极具考试实用性;而在艺术层面理解毛笔字,则要看线条的质感、结构奇正、章法的布局、整幅作品的境界格调等。毛笔字的练习不一定非得从楷书出发再到行书、草书……

试想,书体演变是怎样的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后面的楷书、行书、草书更像是并行发展的,由此来看学习书法更加注重的是点线。

初学书法备齐笔墨纸砚和毛毡,选好笔和选好字帖是关键,怎么选笔?这要根据所学习的字帖而定,一般初学者选用兼毫即可,后期根据具体学书情况再做大小、羊毫和狼毫的精选。

那么,重点落在的字帖的选择上,选帖非常关键。就我自己来说,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介绍一下我最初学书的几本字帖。从唐楷入手,第一本字帖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大概写了一年左右;后来学习行书,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帖》;同时,写一些清篆吴让之的《吴均帖》,这是我最早正式接受学习书法时的几本字帖,是垫底我后来学习书法的基础字帖,也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走的路线。

现在起初学习书法时不在一味着重强调从楷书入手,而是分成不同的专题来攻破书写壁垒。如,练习线条的力度可以直接从篆书开始,练习线条的流畅性则直接从草书开始,练习字的间架结构由唐楷入手。在写好毛笔字的最初即设定不同专题,打通学习,不再以书体为限制,而是从书法的基本元素点和线开始,先掌握写字的基本用笔,然后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也不会枯燥乏味,反而更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元代赵孟頫有一句经典名句“结字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讲的是字的形态结构随时代而发生变化,例如商周金文、秦篆、汉隶、唐楷等,时代的不同官方的正体书也是会发生变化的;然而,用笔却是千古不变的,例如二王笔法,颜真卿篆籀笔法,米芾的集古字等,在用笔上魏晋以降笼罩在二王的用笔系统中。

明窗净几,笔墨精良,沉心静气,执笔写字,点线精到,结构准确,章法合宜,佳作自成。

问哪个体最好根本不能给你答案,古代经典碑帖都是里都是好字,楷法各家有各家特点,没谁最好,

如果第一次拿毛笔,要来我教的话建议走颜楷,造型特点比较突出,笔法明显,易于初学,比如《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我曾经让很多学生自己选碑帖,结果人人选择了欧阳询,最后有的因为没什么进步而半途而废,有的下去偷偷买了田楷练习,所以对欧阳询的字我不建议初学,学废很多人(学通的人才还是有的)

忠告一下,远离今人欧楷字帖,远离所谓书法一本通

书法理论源于书法史,去找书法史阅览,对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