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
2020
年,有
88%
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购买母婴类产品,有
73%
的消费者将线上平台作为母婴产品的主要消费渠道,电商平台已成为消费者母婴购物的首选小到奶嘴尿布,大到孕妇食品和儿童家具
……
这一系列消费或将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长而迎来
“
井喷式
”
的发展高峰,万亿红海市场已然开启。
庞大的母婴市场规模以及新生一代年轻爸妈的消费实力和欲望,让与母婴领域能够挂上钩的节日、节点都被拿来策划成了线上购物节,各平台轮番上演母婴专场,母婴电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为母婴电商行业送来一大利好。未来,母婴电商仍要以提升产品品质为着力点,构建品牌护城河,建立信任之基。
母婴电商规模破万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家长们普遍有着极强为宝宝
“
氪金
”
的意愿。据统计,
2021
年,我国平均每月在孩子抚养和教育上的花费占家庭收入比重超过
20%
的达到了七成,金额超
5000
元。
据艾瑞发布的《
2021
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新生代父母中
90
后年轻人占比大,高学历的父母占比较高。他们更加崇尚科学养娃,追求高端化、精细化、个性化,同时,更倚重线上渠道进行母婴产品消费。
数据显示,
2020
年,有
88%
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母婴类产品,有
73%
的消费者将线上平台作为母婴产品的主要消费渠道,电商平台已成为消费者母婴购物的首选。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电商的发展推动着母婴行业运营思路和模式的转变,搭建多终端体系适配消费者体验需求对母婴行业而言势在必行。
在智研咨询发布的《
2020-2026
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前景报告》中,在
2010
至
2019
年这一个时间段里,母婴行业规模上涨了
25645
亿元。网经社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母婴电商交易规模不断增长。从
2011
年的
38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0000.5
亿元,预计
2021
年市场规模超
1.1
万亿元。预测
2021
年增增速为
9.99%
,呈上升趋势,而
“
三孩
”
时代的到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增速。
众多民企加码母婴电商
随着
“
三孩
”
政策的开放实施,母婴电商成为了电商行业又一具有商机的细分领域。当下,各大电商几乎无一例外均有涉足。无论是京东、拼多多、天猫、唯品会等综合平台类电商,还是宝宝树、蜜芽、好孩子等垂直平台类,亦或是辣妈帮、亲宝宝、妈妈帮、宝宝知道等社区类平台电商,都纷纷上线了母婴产品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首次将儿童节的元素融入
618
年中大促,分别举办
“
为你读书
”
、六一宝宝节
“
开心直播夜
”
,为电商节
“
全家桶
”
增加新的成员。
此外,进口母婴电商市场发展加速。
“
三孩
”
政策放开带来目标群体人口基数增长,增量市场是进口母婴电商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京东国际、苏宁国际、洋码头、行云集团、洋葱集团、宝妈环球购等进口综合电商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随着
“
三孩
”
时代的到来,母婴电商有望进一步提升增速,给宝宝树、蜜芽等母婴电商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政策之下,无疑将带动更多投资者加紧抢滩母婴行业,新品牌和各个细分赛道也将迎来更大增长。同时,
90
后、
Z
世代进阶为母婴人群主力军,现母婴市场已发展到个性化母婴电商平台时期,比拼的或许不再是商品的种类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持续满足平台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行业乱象仍需警惕
电诉宝数据表明,母婴电商存在商品质量、物流问题、虚假促销、退款问题、冻结商家资金、发货问题、售后服务、货不对板等问题,涉及投诉平台有孩子王、贝贝、德国
W
家、妈妈购等垂直类电商平台以及天猫、淘宝等综合类平台。
此外,日前新华社披露了
“
三无
”
童鞋、
“
山寨
”
童装等
2.2
亿儿童背后的消费
“
陷阱
”
,点名了某商铺和平台。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方熠智表示,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交易平台作为第三方若明知店铺的欺诈行为而无作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方熠智提醒,在为孩子购买母婴类产品时应该注意警惕产品质量问题,目前市场上母婴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尽量选择售后有保障的大牌连锁产品,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母婴类产品质量抽检,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无良厂商,从源头上遏制质量低下的母婴产品流入市场,净化市场环境,让广大家长放心购买。
未来,母婴电商平台仍要筑牢诚信基石,严选高品质、良口碑的产品,净化市场环境,与消费者保持长期的信任。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在母婴电商赛道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6
月
8
日
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