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1997年
内容简介:
本书对罗马帝国社会内部的各细胞进行了理性的解剖,精辟地分析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督教的发展及其所起的破坏作用。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以来在国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者简介: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的作者,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
吉本,作为启蒙时代欧洲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不只是写了一部历史巨著,为人类史学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遗产,而且在史学思想上也独具睿智,显示了西方史学在十八世纪的巨大进步。
诚然,吉本的著作也有不少缺陷。例如,他认为“历史的主要题材是战争和政治”,从而忽略了决定社会前进的经济因素,不能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他忽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巨大作用。书中以帝王将相、教皇主教为中心,把历史归结为显贵人物的活动,对奴隶反对奴隶主、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他还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如认为中世纪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等。这些是由作者的时代条件及唯心史观所决定的。但总的看来,其书瑕不掩瑜,不愧为西方史学上的一部杰作。
引言
两安东尼治下的黄金时代
前言(摘自第三章)
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概况
第二章 罗马帝国的团结和国内的繁荣。行省和纪念碑。农业的进步。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体制。帝国体系概况。
对旧政权的挑战
第四章 康茂德的统治
军事寡头政治的形成和东方文化的流入
第五章 禁卫军出卖帝国。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的兴起。
第六章 塞维鲁王朝。卡拉卡拉和格塔。埃拉伽巴卢斯。亚历山大·塞维鲁。妇女对朝政影响的增长。
帝国的瓦解
第七章 出身野蛮人的皇帝。戈狄安一世至三世。阿拉伯人菲利普。
第十章 瓦勒良和伽利埃努斯统治时期的种种不幸。哥特人的入侵。波斯人对亚美尼亚的进犯和瓦勒良的被俘。
形势逆转
第十一章 芝诺比娅和帕尔米拉王国。奥勒良的祝捷盛典和死亡。
新帝制
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的统治和他的三共治者。他的祝捷大会和新秩序。宫廷礼仪的发展。戴克里先的退位和死亡。艺术的衰落。
第十四章 君士坦丁在罗马。他的司法改革。
基督教的兴起
第十五章 基督教成长的五大原因。适宜于它迅速发展的条件。原始基督教徒的人数和处境。
第十六章 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徒的作为。罗马皇帝们的态度。西普里安殉教始末。随时变换的迫害政策。戴克里先及其继承人治下的教会。伽勒里乌斯的宽容敕令。
向东推进
第十七章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兴建及其落成。新型政府的职权划分。警察国家的开端。
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其人。他的家庭。他的死。在沙普尔二世统治下波斯的崛起。
第十九章 尤利安的兴起。他在高卢地区的行政措施。他对巴黎城的热爱。
对基督的承认和异端的出现
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大帝改变信仰。他对基督教表示宽容的敕令。他见到上帝显灵以及他的洗礼。基督教法定地位的确立。宗教势力和世俗力量的划分。
第二十一章 阿里乌斯教派。尼西亚会议和圣父圣子同体论。有关皇帝与阿里乌斯派的论争。阿塔纳西乌斯的为人及其坎坷经历。阿尔勒会议和米兰会议。基督教各派概况。
异教的反改革斗争
第二十二章 尤利安的继位。他的人品。
第二十三章 尤利安的宗教信仰。他的狂热。他对异教的复兴及改革。他对犹太人的态度。他对基督教徒的压迫。神庙及神圣的月桂树林。圣乔治。尤利安和阿塔纳西乌斯。
第二十四章 约维安的当选。尤利安之死及其反响。
基督教的再度受宠
第二十五章 约维安统治下的基督教徒
第二十七章 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提奥多西的功与过。安条克的叛乱和塞萨洛尼卡的大屠杀。提奥多西的悔罪。瓦伦提尼安其人及其死亡。提奥多西之死。
第二十八章 异教的了结。塞拉皮斯神庙的被毁。对异教仪式的查禁。对基督教殉教者的崇拜和多神教活动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