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贡布里希的「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句话?

关注者
472
被浏览
110,731

23 个回答

這就是名言警句(aphorism)的壞處。這句話是《藝術的故事》序言的第一句話,而貢布里希用序言的前兩段已經把它說清楚了,並不複雜。單獨抽出來,會造成無窮無盡的誤解。

首先,問題里的引文有誤,貢布里希的原話是,「沒有大寫的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s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也可以翻譯成「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

貢布里希的意思是藝術在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定義不同,而「藝術」這一概念則是武斷地用一個思維框架來套所有藝術家的所有出品。他舉了個例子:某甲對某乙說:你喜歡這幅畫不是因爲「藝術本身」,而是因爲 XXXX。貢布里希認爲,僅僅由於一幅畫讓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歡它,沒有任何問題。沒有錯誤的「喜歡」,只有錯誤的「不喜歡」。錯誤的不喜歡指的是任由偏見蒙蔽自己,喪失了欣賞藝術作品的機會。例如因爲自己不喜歡爬山而不喜歡看跟登山相關的畫,或者說,「我不喜歡單簧管的聲音,所以 Oregon 這個樂隊我沒興趣。」

爲什麼「只有藝術家」?在技術主義盛行的今天,我們喜歡說 creator 或 maker。這其實就是藝術家:做東西的人。

《藝術的故事》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以上立場作爲入門書是很好的。但它只是諸多立場之一。在今天,「沒有錯誤的『喜歡』」是很容易被用來當作反智的藉口的。

我认为这句话并没有那么复杂,想很多人心里应该都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缺乏一个清晰的描述。

恰好看过Gombrich的原作,这句话不过就是他站在后现代主义上一个很平易近人的“解构主义”观点(实际上整本书也都是用的这种娓娓道来的语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艺术本就不该是什么让我们高山仰止的玩意)

引个例子,一个醉鬼看到墙上面写着“走路小心” ,这不过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醉鬼心里却会想“说的真他妈对”。因此无论什么,对一些人是艺术,对另一些人不过是一面墙,无法哪怕稍微准确得判断艺术这种东西是什么。

但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卢浮宫里面确实摆着一些东西,是谁把他们和一面普通的墙区分开?

可以用道德来比喻。我们都知道,并不存在一套上帝给世界创造的审美的法则,就像没有一套完美的行为准则一样。但是作为某个群体的成员,人们如今还是会选择好比不要施舍,因为施舍是一种纵容,尽管昨天它还是怜悯和美德,这样的电车难题虽然无解,可是也无时无刻不在给出答案。 不存在伦理,世间却有纲常和法律,同样,没有艺术,却有艺术家。 艺术家试图为审美立法,用敏感和热情劝说其他人什么应该更美,于是慢慢有人发觉好像是对的,我们跟从他们,不过大写艺术已死,我们并不尾随他们。

“事实上,大写的艺术已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E.H. Gomb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