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OKR与考核、薪酬如何断开关系?
关于实施OKR后,考核和薪酬怎么搞的问题。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
“OKR不与考核、薪酬挂钩,如何激发团队积极性?”
看完感觉就是“哇塞,炸,不挂钩这可是要断绝关系啊!这跟男女朋友分手一样,一刀两断,然后靠着OKR就能激发团队积极性呀!”
怎么做?具体来看看:

(图片来源于该网络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OKR的各个过程如何起到激励作用,都提供了相应的措施,比如 制定环节,那就是路演、对抗赛和达人大赛 ……整体感觉很有综艺的味道,
比如,路演其实就是现在各类综艺节目的海选,对抗赛不就是导师抢人环节嘛!还有达人大赛那应该就是进入总决赛了。
这要搞好,HR先得成为综艺节目策划大师才行,这要制定OKR,HR先得把员工训练成为渴望成为达人的 “素人” 才行,关键的问题在于有多少员工愿意主动成为素人呢?
又有多少员工会为了成为“达人”拼命表现呢?
也就是您在推行OKR类似于路演、对抗赛的时候,您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并不是OKR如何帮到业务,而是要激发员工参赛的动力……做个HR太难了!
到了执行OKR环节,为了激励积极性,作者提出来要设立类似于 人民公仆奖、最佳教练奖、明礼奖 等等5、6个奖项,还要举办类似于谢师礼、最佳盟友、客户茶话会等等活动……
如果搞OKR不是把HR推向综艺策划人的角色,我还真理解不了这么多奖项和活动,到底能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多大的帮助?
“奖项的标准是啥?” 估计又要开很多会来确定吧!
我搞过荣誉奖,每次评奖从申报到评奖到组织颁奖,那都是要扒层皮的事情,估计OKR的推动者的OKR就是:成就一个明星级的综艺节目策划者……
难怪OKR如此风靡,那可不,都是用综艺节目的思路在推广,能不火爆嘛?
这么多奖这么多活动,是否能激励员工的动力尚且不提,会不会搞得劳师动众、劳民伤财我觉得倒是非常有可能。
我这可不是“血口喷人”,无数的研究已经证明(关于这些研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为何不管薪酬怎么变革,员工都不买单?” )。
类似于各种奖项的短期激励其实并不能有效激励员工,但往往由于这些奖励的存在,导致错误的激励方向,使得员工为了奖励而努力或者由于奖励毕竟属于少数,而觉得奖励与自己无缘,从而降低努力!
其实有个道理很简单,这种奖励办法不是今天才出现,有些公司会把这种激励方式固定化,但只是作为员工激励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存在,并没有要完全代替其它激励手段(比如绩效评价)的意思。
既然全球这么多人在研究激励方式,如果这些小奖小励真的有用,干嘛到现在仍然有大量的公司在主流激励措施上仍采用绩效评价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不能没有绩效评价 ,所以我们今天想聊的就是,OKR与绩效评价断绝关系后,如何做绩效评价!
但为了不影响OKR的有效实施,我们又必须减弱(减弱而非断绝)OKR和绩效评价之间的关联,具体如何操作呢?
严格意义上来讲,OKR是目标管理的一种方法,而不是考核办法,但这里面有个误解就是实施OKR后要取消绩效考核,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很简单, 没有绩效考核,如何进行奖励分配、晋升管理和调薪等工作呢?
如果你觉得取消绩效考核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那么可以取消,如果没有,请你慎重!
第一个问题:OKR为何要跟绩效考核脱离关系?(是脱离不是取消)
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小李子和韩MM两人都是公司的同一个岗位,他们的工作表现总结起来如下:
小李子:聪明、专注于取得成果。比较看重金钱,一直试图弄清楚如何赚更多的钱。
韩MM:聪明、专注,成就导向。她坚信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他们两个人都很努力,公司为了嘉奖员工的付出,特地设计了以下的绩效奖励方案

相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奖励机制的重点,小李子特别明白,因此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小李子经常“积极”与经理进行“沟通谈判”,并成功降低了目标的难度和需要完成的任务量。
并最终在考核期结束后,实现了120%的目标完成率。
韩MM是一个实干家(老实人),积极挑战部门分配下来的高难度任务,她不觉得应该跟领导沟通,她认为这是领导在栽培她,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80%的目标完成率,虽然没完成,但成果已远远超出公司的任何人。
好了,问题来了,作为领导,你如何给以上两位小伙伴分配奖金?谁应该获得更高的奖金?
A、小李子
B、韩MM
看了整个案例,大家肯定都会选B,但从尊重制度流程的角度来说,您只能把更高的奖金给到小李子,因为这是考核办法里面写了的,这也才能算“公平”。
而要给韩MM更高的奖金,你会发现经理根本做不到,因为考核结果不支持,即使韩MM完成度最好。
但这样对韩MM就不公平了,她以后还会努力付出吗?或者会不会因此选择离职呢?
以上这个小故事就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考核问题,你非常希望你的员工能设置挑战性目标的时候,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但是你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却鼓励保守的行为,挫伤积极挑战的员工,这种操作本来就不合理。这也才需要OKR,才需要OKR与绩效考核脱离。
那么,OKR和绩效考核脱离后应该如何做呢?一般我给企业做咨询和培训的时候,我都是这样建议的。
第二个问题:脱钩后绩效考核如何做?
绩效考核的实施时间:四季度OKR完成评审之后一个月
绩效考核的流程:
第一步:OKR评价+自评+360度评估
每季度进行OKR评价时都应该保留详细的评价信息包作为年度绩效评价的参考,是的作为参考而不是评价的依据。
OKR四个季度的成绩汇总,作为经理评价下属绩效考核的参考资料,权重占比建议是30%,自我评价,这个将作为经理评价下属绩效考核的参考资料,不计入评分。
工作上有深度合作的同事的360度反馈评价(一年收集1-2次),作为经理评价下属绩效考核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经理参考以上资料, 重点评估员工对组织的整体贡献,对下属全年绩效进行评价 ,并给出详细的评价理由。
第三步:由各部门经理组成一个校准小组(或由公司考核委员会直接任命),对各个经理所作出的员工评价进行审议校准。
校准小组的作用是利用群体智慧解决不同经理之间评价尺度不同(有些严格有些宽松)的问题(需要校准小组深入讨论并积极与各个经理进行沟通)。
并 从全局的角度来评估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贡献度 ,从而给出最终评价结果。
校准小组成员筛选标准:
1.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具备公平公正的品格;
3.至少比被评价者高一个职级;
4.高层管理者可作为最高级别的校准小组,负责最终的结果审核。
第四步:奖金分配+绩效结果反馈
这一步一般要与OKR评审错开至少1个月以上,减少员工将奖金分配与OKR进行直接关联,从而保证OKR的独立性。

OKR到底怎么做?
这里我们带来了今年的最后一期OKR线下—— OKR设计及落地实操工作坊 (2天+颁双证)~
讲师介绍

余杰丰
- 蜜蜂学堂联合创始人及 CEO,50万管理者和HR社群创建者。
- 国内OKR理论专家,近1000页OKR可视化笔记,OKR实践推动者。
- 15000+页蜜蜂笔记、蜜蜂读图管理主要作者。
- 历任上市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世界500强、知名零售企业高管。
-
国内管理可视化专家、前沿管理理论专家、管理游戏化工作坊创始人
- 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创始人私人教练
- 学历背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士)
老师OKR研究背景
2016-4:深访近10名Google、Apple、Oracle资深员工,联合硅谷资深工程师及OKR专家,推出微课 《从硅谷企业发展看中国企业OKR如何落地》 ,学习人次破2万。
2016:联合外部专家进入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分享OKR企业落地实践。
2017:蜜蜂学堂内部全面推行OKR实践
2018:全网独家翻译视频 《Google OKR 内部培训课程》 和 《约翰·杜尔关于OKR的访谈》 ,学习人次破1万
2018-2019:针对全球OKR最重要的3本著作 《这就是OKR》 、 《OKR工作法》 、 《OKR》 进行深入解读,整理大量书蜜笔记,推动OKR在国内传播
2016-至今:在多家企业进行OKR的咨询及内训
曾服务客户:
华为、腾讯、中兴、迈瑞、小牛、诺普信、天虹、卓宝、猎聘、脉脉、千聊、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思微、顺德农商、百度、腾邦、摩度、感臻、优迈、青岛啤酒、中人网、中芯、海南绿能、中佳信、贝壳、宏彦科技、佳兆业、康师傅、碧桂园、和明咨询、劳卡家具、选哲科技、中信物业、美利金融、天力士、亿咖通、奥飞、美联英语、首成国际、皇冠酒店、麦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