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晴好的天气,来宝安和妻子两个人早早把家里窗户和室内外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打扬尘”,“以前打扬尘都是一家人动手干,用一根长竹棍,前端是细竹枝做成的扫把样,家里东西用被单、报纸盖上,然后用扫把从房顶开始打扫,把高处收拾干净后,就可以把盖的被单取了,开始擦窗子、擦门、擦柜子等等,把能擦洗的地方细细过一遍。”来宝安说道,“‘打扬尘’应该是在腊月二十以后开始,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的讲究,还是以个人的合适时间为主。”
做完这些就要准备整个春节期间的食物。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卤肉、蒸馍、蒸碗子,“基本上城区人家都是这么做的。”说起过年习俗,来宝安一一道来。
就像《信南山》诗中说的,“是烝是享,苾苾芬芬。”香气就这样细如丝线般地从蒸笼里透出来,弥漫在院子,飘散在街道。
“每家卤肉都有一点自己的不同,一般都是用花椒、大茴、小茴、草果、桂皮、肉蔻、香叶等作料,再加酱油慢慢熬制成卤汁。”来宝安说道,卤好的猪头肉、鸡肉、牛肉、豆腐干、豆腐卷、莲藕、魔芋豆腐会泡在卤汤里放置一夜,为的是让食材的味道更加浓郁。
卤好肉,就得着手蒸馍和蒸碗子。作为老安康人,来宝安家里有一个优势——一座1983年砌的灶台一直用到现在,蒸笼也是用细细的竹条密密地紧扎在一起,“蒸笼蒸出来的食物更有香气,水在高温下变成水汽,一层一层透过笼屉,蒸出来的东西保留了食材最纯真的滋味,而且浸透了水汽的蒸笼也会在高温下把竹子的清香‘赠与’食物。”来宝安解释道。
蒸碗子种类以安康传统为主,有米粉蒸肉、虎皮肘子、苜蓿羊肉、清蒸羊肉、鸡皮粉、酒米等等,有甜有咸。
鸡皮粉算是安康传统名菜,来宝安每年都会早早去菜市场熟悉的摊位订购土鸡,买回家后,清洗干净,煮熟拆骨,把鸡肉切块铺在碗底,然后再把香菇、粉丝仔细地铺在上面,再放上葱姜调料。剔除的鸡骨和煮鸡的白汤也有大作用,把鸡骨和猪棒骨放在锅里慢慢熬煮,土鸡自有的油脂芳香慢慢溢出,一锅高汤就算成功了,做好的鸡汤要清汤沉淀过滤,最后剩下的高汤清亮如水,鸡香四溢。
酒米一直是年夜饭中受欢迎的一道菜,来宝安制作的酒米也有不同。首先把选好的莲藕切成四片,红萝卜刻花切片,摆成造型铺在碗底,中间再放上一颗红枣。酒米提前洗干净泡上2个小时左右,然后在锅里加水烧开,再放入酒米煮开捞出,最后铺到碗里。酒米蒸好后,食用时,用白糖在锅里熬煮成糖浆,勾上薄芡,再淋在酒米上面,晶莹剔透的糖浆从上到下把酒米包裹起来,这道香甜软糯的蒸酒米就成了餐桌上最受老人孩子欢迎的一道菜。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没有春晚的时候,一大家子围坐在火盆边,盆里的木炭像小山一样架起。”来宝安说道,沉沉的黑夜里闪烁着红色的火光,温暖从火盆向四周扩散,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这正是人们祈盼的好兆头。提前准备好的零食,如瓜子花生、糖果、炸面角、柿饼等等也被摆放在盘子里。
在安康,新年前的除夕夜,要把所有房间的灯打开,这叫做燃灯照岁。来宝安也会在除夕那一天早早地贴上红红的对联,再把灯笼挂上,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后再取下来。
虽然现在很多过年习俗慢慢被新的形式替代,但是传统的精髓也会保留下来,让来宝安高兴的是,上初中的孙子在过年前后,会帮着大人一起包饺子、烧火、挂灯、贴对联,这些年俗文化也耳濡目染沁入他们心中,并久久地传承下去。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依然对传统的年俗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积极融入进来,为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