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皮肤综合征 ,也有 散发病例 ,多由 外胚叶 组织的器官 发育异常 ,可出现脑、皮肤、 周围神经 、肾等多器官受累,临床特征是面部 皮脂腺瘤 癫痫发作 智能减退 。发病率约为1/6000活婴,男女之比为2:1。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 第一批罕见病 目录》,结节性硬化症被收录其中。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现。典型表现为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多于 儿童期 发病,男多于女。
特征是口鼻 三角区 皮脂腺瘤,对称蝶形分布,呈淡红色或红褐色,为针尖至 蚕豆 大小的坚硬蜡样 丘疹 ,按之稍褪色。90%在4岁前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很少累及上唇。85%患者出生后就有3个以上1mm长树叶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色素脱失 斑,在 紫外灯 下观察尤为明显,见于四肢及躯干。20%可在10岁以后出现腰 骶区 的鲨鱼皮斑,略高出正常皮肤,局部皮肤增厚粗糙,呈灰褐色或微棕色斑块。13%患者可表现 甲床 纤维瘤 ,又称Koenen 肿瘤 ,自指(趾)甲沟处长出, 趾甲 常见,多见于青春期,可为本病惟一 皮损 。其中3个以上的色素脱失斑和甲床下纤维瘤是本病最特征的皮损。 [1-2] 其他如 咖啡牛奶斑 皮肤纤维瘤 等均可见。
2. 神经系统 损害
(1) 癫痫 为本病的主要神经症状,发病率占70%~90%,早自婴幼儿期开始,发作形式多样,可自 婴儿痉挛症 开始,至部分性 局灶性 或复杂性发作、 全面性 大发作 。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后可继发违拗、固执等癫痫性 人格障碍 。若伴有皮肤色素脱失可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以后转化为全面性、简单部分性和 复杂部分性发作 ,频繁发作者多有性格改变。
(2)智能减退多进行性加重,伴有 情绪不稳 、行为幼稚、易冲动和 思维紊乱 精神症状 ,智能减退者几乎都有癫痫发作,早发癫痫者易出现智能减退,癫痫发作伴高峰节律异常脑电图者常有严重的 智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 孤独症
(3)少数可有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 。如 锥体外系 体征或 单瘫 偏瘫 、截瘫、腱反射亢进等,如室管膜 下结节 阻塞 脑脊液循环 通路或局部巨大结节、并发肿瘤等可引起 颅内压增高 表现。 [2]
3.眼部症状
50%患者有 视网膜 胶质瘤 ,称为晶体瘤。 眼底检查 在眼球后极视 乳头 或附近可见多个虫卵样或 桑椹 样钙化结节,或在视网膜周边有黄白色环状损害 [2] 。此外尚可出现 小眼球 、突眼、 青光眼 、晶体混浊、 白内障 玻璃体出血 色素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出血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4.肾脏病变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 )和 肾囊肿 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 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腹部包块 等,在TSC死亡者中因 肾脏疾病 而夭折者约占27.5%,是该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5.心脏病变
47%~67%患者可出现 心脏横纹肌瘤 ,该肿瘤一般在 新生儿期 最大,随年龄增大而缩小至消失,可引起 心力衰竭 ,是本病 婴儿期 最重要的 死亡原因 ,产前超声最早能在妊娠22周时发现肿瘤,提示患TSC的可能为50%。
6.肺部病变
肺淋巴管肌瘤病 (LAM)累及肺部常见于育龄女性患者,是 结缔组织 平滑肌 及血管 过度生长 形成网状结节与多发性小囊性变,可出现气短、 咳嗽 肺心病 自发性气胸 的表现。
7.骨骼病变
骨质硬化 ,颅骨 硬化症 最为常见,亦好发于指、趾骨,为骨小梁增生所致;囊性变,全身骨骼均可受累, X线 可发现; 脊柱裂 多趾 (指)畸形。
8.其他脏器
包括消化道、甲状腺、甲状旁腺、子宫、膀胱、 肾上腺 乳腺 、胸腺等均可能有受累,目前认为TSC除 骨骼肌 松果 体外可累及所有 组织器官
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因巨 脑回 而导致的巨脑回压迹。
2.头颅 CT MRI
平扫 可见室管膜下脑室边缘及 大脑皮层 表面多个结节状稍低或 等密度 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 高密度 钙化,为双侧多发性,增强呈普遍增强,结节更清晰,可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结节。皮层和 小脑 的结节有确诊意义。
可见高幅失律和各种癫痫波。
正常。
可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 多囊肾
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肿瘤在最初三年内变小过程显著,成年逐步消失,故大龄儿童及成人检测阳性率低。
7.心电图
可发现 心律失常 ,常见 预激综合征
8.胸部X线
可发现肺部 错构瘤 气胸 等该病。 [1-2]
1.确诊的TSC
2个主要指征或一个主要指征加上两个次要指征;
2.拟诊的TSC
1个主要指征加上1个次要指征;
3.可能的TSC
1个主要指征或2个及以上次要指征。[3]
4.主要指征
(1)面部 血管纤维瘤 或前额斑块;
(2)非外伤性 指(趾)甲 甲周纤维瘤
(3) 色素减退斑 (≧3);
(4)鲨革样皮疹( 结缔组织痣 );
(5)多发性视网膜错构瘤结节;
(6)皮质结节;
(7)室管膜下结节;
(8)室管膜下巨细胞 星形细胞瘤
(9)单个或多发的心脏横纹肌瘤;
(10)肺淋巴管性 肌瘤 病;
(11)肾 血管平滑肌瘤
5.次要指征
(1)多发性、 随机分布 牙釉质 凹陷;
(2)错构瘤性 直肠息肉 组织学 证实);
(3) 骨囊肿 放射学 证实);
(4) 脑白质 放射状移行束(放射学证实);
(5)牙龈纤维瘤;
(6)非肾性错构瘤(组织学证实);
(7) 视网膜色素 缺失斑;
(8)Confetti皮损;
(9) 多发性肾囊肿 (组织学证实)。
6.备注
(1)若脑内皮质 发育异常 与脑白质移形束同时存在,只能算一个指征;
(2)若肺淋巴管性肌瘤病与肾血管平滑肌瘤共存,则需有其他TSC指征才能确诊;
(3)脑白质移形束与局灶皮质发育异常常见于TSC患者,但因其常单独出现且不具特异性,故只做为次要指征。
由于TSC1和TSC2蛋白参与调节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激酶活性,因此考虑应用 雷帕霉素 治疗TSC。雷帕霉素属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因抑制mTOR活性、参与调节 细胞生长 用于抗真菌治疗,在 器官移植 术后也作为 免疫调节 药物应用。
抗癫痫治疗,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有助于预防继发的癫痫 脑病 和认知行为损害,婴儿痉挛症的治疗推荐 个体化用药 方案,研究显示 氨己烯酸 对73%的TSC婴儿痉挛症患者有效,TSC相关癫痫可能对多种 抗癫痫药 效果不佳,部分 小样本 研究显示 外科 手术治疗 可达到满意效果。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直径大于3.5cm~4.0cm时易发生出血而出现疼痛,此时有干预指征,可行 肾动脉栓塞 肾部分切除术 。部分研究也证实mTOR 抑制剂 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效,但 FDA 尚未批准此 适应证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见于 育龄妇女 ,提示 雌激素 可能参与刺激肺部 平滑肌细胞 生长。 孕酮激素 治疗和/或 卵巢切除术 可减少雌激素产生,但治疗效果 个体差异 较大。也有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对肺淋巴管肌瘤病有效,同样FDA也尚未批准此适应证。
其他 对症治疗 包括脱水降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行手术治疗,面部皮脂腺瘤可整容治疗。 [1]
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治愈疾病,也无法准确预测疾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但经过严密的监测和适当的治疗,患者寿命可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江主编. 神经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6-327.
2. 王维治 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7-1368.
3.RoachES,SparaganaSP.Diagnosisoftuberoussclerosiscomplex:JChildNeurol,2004:Sep;19(9):643-9.
关于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 .医政医管局 [引用日期2018-06-11] 本病是单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有面部血管纤维瘤、智力迟钝及癫痫。皮肤有如下的表现。血管纤维瘤也称Pringle皮脂腺瘤。初见于3~10岁,到青春期变得更加广泛。皮疹是硬、光滑、黄色、毛细血管扩张的丘疹或小结节。好发于鼻的两旁及鼻唇沟。甲周纤维瘤甲皱处即甲的两侧或甲根部长出红色、圆...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来自: 百科名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