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50302
学科门类:文学
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广播、电视及视听新媒体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本专业以视听内容产制与营销、视觉文化创意为核心,重点研究有声语言、视觉符号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探索视听传播的发展前沿与趋势、经营与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全媒化、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视听传播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闻传播专业领军人才。
三、毕业要求
1.素质要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视听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能力要求:具备与广播电视专业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具备与广播电视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现场采访技能、熟练的摄影摄像剪辑能力、熟练的新媒体运用技巧和一定的管理才能;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社会科学调查能力以及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3.知识要求:拥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广播电视传播方面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掌握系统的广播电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应用;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四、学制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度,一般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不多于6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154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理论教学学分:13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34学分,通识选修课不少于18学分,专业基础课12学分,专业核心课40学分,专业拓展课不少于28学分。
专业拓展课采用课群形式,分为7个课程包,学生必须选够28学分。其中,“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新媒体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内容创意与创作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影视文学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研究方法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工作室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二)实践教学学分:22学分,包括毕业论文(作品)6学分。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34学分,实践教学2学分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计22学分。
1.军事训练,2学分,由人民武装部组织开展。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展。一般在第二、三学年完成。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4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共同负责开展。在第一至三学年完成。
4.科研实践,3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在第一至三学年完成。
5.劳动教育,1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组织开展。在第二至四学年完成。
6.专业实习,4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12周),一般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完成。
7.毕业论文(作品),6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毕业论文开题时间为第六学期,答辩时间为第八学期。本科生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1学年。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可获得6学分。毕业作品应提供相应的新闻作品以及不少于8000字的创作报告,每年申报毕业作品人数不超过本专业毕业总人数的30%。
八、修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