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制作
剪影画风流畅自然,故事起承转合经典有趣,配乐脱胎戏曲的格调有板有眼,艺术感极为强烈,细察深思四字一诀,却有深意,好看耐看。
本片体现的民间计谋:
解决矛盾,加入第三方很有效,尽量提前串通好
耍赖、不认错太被动,更有效的是反咬一口、强行加罪
表面上达成对方的需求,瓦解对方的对抗,才容易伺机进攻。
“亲眼所见”作为证据,经常错误。抽象的“细察深思”是文人的思维与方法的局限。
用戏曲的形象,算是动画片低成本制作的途径。
本片的故事完全依靠对白来讲述,可以完全当做广播剧来听。
非常偶尔的,导演会加一些喜剧镜头:比如快跑、摔跟头。
村妇的配音很具喜剧效果,面对责难、无赖、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弱势身份的畏缩、惊慌,腔调依然高昂、冷静、轻松。(影评来自时光网电影社区)
编辑:埙子
素材来源:百度百科、时光网电影社区
声明:本文由戏曲宝编辑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