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资料分享,从西周到近代最全城建史梳理!涵盖所有考点!学好城建史对于把握整个规划思想体系有着基础的作用!
中外城建史
每年在各大院校硕士研究生考试中都会有所涉及
那么如何把两本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好用的思维导图和图集尤为重要
本次为第三次分享:中国城市建设史内容
篇幅有限,城建史内容较多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积攒12个(不删除、不分组)
配文:正在免费获取九华山手绘城建史资料
积攒3小时后 联系管理员
可获取高清中国建史图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和图集见下文
城建史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根基,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很多都存在着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子。学好城建史对于把握整个规划思想体系有着基础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过程中,
可以将城建史作为首先复习的内容,推荐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史》,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补充学习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
下面带着大家从西周开始,到近现代为止,按照时间顺序,完整的梳理整个中国城市建设史。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完整梳理一遍城建史,对于古代重要城市平面图,要能够完整的能够画出。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220年)
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匠人》所载的王城规则制度。 这个制度正是西周开国之初,以周公营洛为代表的第一次都邑建设高潮而制订的营国制度。
作品原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白话译文: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影响: 1.周王城的规划艺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2.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道路分级3.轴线对称布局4.建筑布局“左祖右社,前朝后市”5.反映的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6.总的来说,影响极其深远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
管子的规划思想
内容: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管子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作为城市建设统一,农业生产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他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制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意义:《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
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阐述了对道路,农田,山林,秋谷比例分配分析,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
秦咸阳
城市布局
1. 咸阳分渭南渭北两部分,为城市主体,咸阳宫为全城中心,此宫的南北轴线为全城中轴线。
2. 渭南为建设重点,有宫殿,亭台,上林苑;渭北以咸阳宫为主体,向东发展筑有六国宫殿。
3. 充分利用地形,规划结构上除以渭河联系两区外,更以高原地带作为宫廷区,较低地带作为市里以及手工作坊区,主从分明。
4. 打破建外郭传统,以积极充实郊区县的方法取代外郭功能,既提高防御又发展郊区经济。
5. 咸阳又以广阔的京畿为背景,依靠道路作为联系手段,把散布城市200里以内的两百多座官观环绕咸阳聚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规划特点
1. 与城市本体为主,联合扩大京畿为背景,扩大规划境界,体现帝都宏伟。
2. 运用天体观念布置城市从规划意识上表达帝都的尊严
西汉长安
规划要点
1. 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
2. 按《周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与战国时期不同,宫殿市场居民区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1/2以上
4. 实行闾里制,闾里和宫城相参
5. 从城门大道有三条并列道路组成,与门宽度大致相同,中间为驰道(帝王专用道)
6. 汉长安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西两侧。
7. 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长安城周围黄帝陵,墓处设陵城
东汉洛阳
城市建设
1. 基址:河山拱戴,形式中于天下
2. 城市布局:呈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不规则长方形,城市共设12门,南四北二东西各三
3. 行政中心:城市以宫城为主,实行南北宫制,几乎占了一半的土地。
4. 道路系统:道路为经纬深制,均与城门相通。
5. 市肆:城内设有一处市场,另外在城东城南设有两处市场。
6. 园林绿地:宫城附近建有几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7. 城内出现我国第一座国家级学院—国子监
三国至隋唐时期(220 ~907年)
曹魏邺城
城市特点
1. 宫城为城市主体,宫城的主轴线贯穿全城
2. 全城实行严格的分区,强化礼制秩序,宫城、官署、居民分隔,不相干扰
3. 道路网格化,分级明确,主要道路呈丁字交叉
4. 居住坊里标准化,位于城面,规模相同
5. 园林与宫苑结合,重视其防御的智能
6. 宫禁区自成一体,设施齐备,有厩门直通城外,使宫禁区成为坚强的堡垒,平时与城相连时独立一体,是城堡建设与城市的有机结合
7. 邺城的建设是从当时实际出发,大胆的继承并改革营国制度,从而成为中期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样板
意义
1. 中国城建史上的第一个砖城
2. 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廊区分城郭的形制,也自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加明确,等级更加森严。
3. 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北魏洛阳城
城市布局
1. 宫城内存外廊三城环套,宫廷区居中略偏西北,是城市的中心区,正对宫门的铜驼大街是全城中轴线。经宣门延伸跨洛,向南直抵廓外的圜五,中轴线的强化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
2. 内城北部是帝王专用园林,南部铜驼大街两侧为宫署、寺庙、祭坛、祭天的寰五在城南洛河南岸。
3. 外廓建有坊里320里,每里坊三百步有坊,设有三个市场,大市在外廓西部,小市在东部,四通市城南
规划特点
1. 内城西北角建有三座小城,称金镛城,三城为连为一体,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2. 城内道路呈方格形,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铜驼大街为轴线,道路宽度约40米。
3. 扩展了曹魏邺城中的中轴布局思想,以宫为中心,主轴线路跨河延续
4. 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各功能区是按实际需要围宫城布置
5. 以里为单位,运用方格网系统协调用地比例,保持城市轮廓的完美
6. 继承南宫北苑的传统,并注意合理利用旧城遗址
7. 不做外廓城墙,居住区商业区设在外廓,寺庙成为城市的主要内容
六朝建康城
建设总结
1. 建康城地理环境复杂,几个朝代不断改建扩建,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状,而且规模很大,是我国不规则都城的典型代表。
2. 宫城是城市的主体,宫城与内城继承营国制度传统,择中立宫,中轴对称,使城市中心地带井然有序,城市外居民则杂乱无章,城市道路结合地形而非标准网格系统。
3. 建康城以宫城为主体,联石头城,东府城,西府城为一体,分工明确,主次分明,群体城市的布局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建设特点
1. 建康城地理环境复杂,有n个朝代不断改建扩建,城市平面呈不规则,且规模很大,是我国不规则都城的典型代表。
2. 城市依靠长江天险和玄武湖,是城建结合自然的典范。
3. 宫城是城市的主体,中轴对称,秩序井然,坊市则杂乱无章。
4. 城市道路结合地形,而非标准网格系统
5. 城内主要商市集中在秦淮河北及雨花台
6. 建康城以宫城为主体,联石头城,东府城,西府城为一体,分工明确,主次分明,群体城市的布局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7. 寺庙多,大力兴建园林
隋唐长安
布局特点
1. 体现《周礼》形制,平面方形,旁三门,做主有舍,但市在宫南
2. 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
3. 宫门前自北向南有全城中轴线
4. 严整的方格网道路,道路分三级:全市性南北东西道,地区性道路,坊曲(宽度超过实际需要)
5. 全程109坊,严格的里坊制
6. 城南设东西两市,对称布局,每市场占两坊
7. 考虑了水系绿化,城市绿化良好
8. 城市规模坊里面积大得惊人,超出需要
规划特点
1. 继承前人对城市规划传统的改革成就,将对称布局手法运用于城市总体布局及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布局当中,强调秩序感
2. 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官民不相参意图明显,结构简洁明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正,有利于严格城市管理
3. 隋唐长安是平地,建新都有规划和严密的组织计划再进行建设,表明当时城市建设上物质技术与科学技术相当发达
4. 规划中某些问题处理比较主观,城市部分设施建设不够合理,如两市太少又过于集中,坊里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夹城干扰交通,供居民游憩场所太少等。
唐东都洛阳
规划特点
1. 规划布局上既强调严谨,又注重实际,在建设中富于灵活性,城市结构不及长安严谨,但城市面貌更加宜人。
2. 注重环境条件的利用,因地制宜,巧于布置,各得其所。
3. 善于总结以经的城市建设经验,注重实际,减少主观臆断。
4. 城市商品的经济更趋活跃,集中设市增加,后期出现商业街雏形。
宋元、明清时期(960 ~1912年)
北宋东京
布局特点
1. 平面形状不方正规则,三套方城,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从内到外:大内——子城——罗城
2. 井字形方格网道路,以宫城为中心,道路划分有自发性。
3. 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商住混杂。
4. 市肆分布在全城,形成商业街,但也有集中分布
5. 城市河道较多,“四水贯都”水运系统完备
6. 注重街道绿化,新建园林,完善的下水系统,消防系统。
7. 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嘹望亭
南宋临安(杭州)
城市布局特点
1. 城市形态与总体布局。由于自然地形特征,临安城的平面形态呈南北长、东西狭的形制,城市主要干道与主要河流平行,御街是临安城的主轴线,从南到北贯穿全城,皇城在主轴线的南端。
2. 城市功能分区:宫廷区,行政区,商业区,手工业区,码头仓库区,文教区,居住区,城防区以及风景区。市坊居皇城之北,共分八厢,68坊,沿主轴线布置城市主要行政区和商业区。
3. 城市道路系统。A.与城市自然地形和水系相结合,主要城市干道为五纵四横,道路多曲折错接,呈不规则方格网状,道路间距不均匀。B.为加强城市消防,一方面放宽街巷路幅,一方面在重要的建筑物前和人流较为集中的行市所在留出空地,辟作广场,对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4. 城市水系和绿化。筑堤防潮,疏浚西湖,美化西湖;河湖纵横构成城市水上交通体系;城市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密布,与自然环境浑为一体。
宋平江府
布局特点
1. 城市平面南北长、东西短,城墙略有屈曲,共有五个城门。
2. 城市道路呈方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正对城门几条比较重要。
3. 河道与街道组成和谐系统,形成前街后河水陆双棋盘格局。
4. 府台所在子城在城市中央偏南,是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的特点。
5. 城市分布许多坊,但设有坊墙坊门,仅是管理制度。
6. 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和行
7. 宋州佛道两教并崇,宋教建筑与街道河道配合良好,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
8. 园林艺术已有相当的层次和规模
规划建设特点
1. 水系是平江城的命脉,综合了航运,给排水,防御等多种功能,也是平江城市格局2000年基本不变的主要因素。
2. 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使平江城在城市平面形式是仿制度等方面,不同于北方的统治中心城市。
3. 城市道路与水系有机结合,构成城市水路交通网,极为便利。
4. 前街后河小桥流水人家极富情致的居住形式,成为江南水乡城市的特色风貌。
5. 众多宗教建筑,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和面貌,构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观。
6. 小巧优雅的江南私家园林是平江城的主要构成要素,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平江图的意义
1. 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确切的反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提供了研究古代整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2. 平江图是宋代平江城的现状,同时反映了历史上城市的格局,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并且平江没有严格的里坊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制,说明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不同特点。
元大都
布局特点
1. 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
2. 规则的工程与不规则的苑囿相结合。
3. 道路呈方格网布局,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
4. 完善的上下水系统
5. 体现周礼考工记
6. 地上地下建筑紧密结合北京气候与街巷划分紧密结合
7. 城市建设与规划统一领导
规划特点
1.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和手法——三套城墙,宫城居中,轴对称布局,结合具体情况,革新了城市市坊制度。
2. 宫与苑有机结合,取得了高度建设艺术效果。
3. 城市水系发达,满足了城市运输和生活用水需要,水面与绿化结合丰富了城市景观,并且城市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4. 规划建设过程中,组织严密,计划细致,统一指挥,使规划意图得到执行和贯彻,使元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观壮丽的城市之一。
明清北京城
规划特点
1)规划思想: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
a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传统宗法礼制思想布置,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传统。
b反映城市居民方面因地制宜,有自发形成特点,有较大灵活性。
2)总体布局
恢复传统宗法礼制思想皇城为中心,东建太庙,西设社稷坛,北设市,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3)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宏伟壮丽。
4)道路系统:北京城的街道,基本为元大都基础,干道规整,宫城居住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不便。
5)商业布局:商肆分布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商业中心偏北,明北京由东城南扩建,在其中形成繁杂的商业区。
6)居住布局:居住区在皇城四周,以“坊”作用地管理,以胡同划分长条居住,全区无集中绿化,但院落内多绿化,全城绿荫。
7)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居民多掘井取水,下水道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
8)设有严格坊里制,采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
近现代城市规划
近代上海
(1)上海的地位
a中国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
b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
c多功能经济中心,航运,外贸,金融,交通,枢纽,企业文化中心。
(2)发展过程
1)设立租界
2)城市改建(工业区分布,对外交通,市内交通,居住,市政,绿化)
3)“大上海都市规划”——中心区规划1927
a将市区建在江湾##路一带,另在吴淞建港,虹江建新码头,另有联络铁路、总站、道路用小方格+放射道路方式
b影响
“中西合璧”思想,美国早期功能主义+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及建筑群手法。
生硬的拼凑,使整个规划缺乏整体性,有些建筑是建筑家们抵制崇洋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
4)日本规划
以原“中心区规划”的市中心为中心,划分十种地区,“中央车站”及吴凇地区为规划重点,追加吴淞工业地带规划,制定建筑条例,技术标准细致。
5)上海都市计划三稿 1946
a一稿1000万人,运用“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理论,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问题。
b二稿1500万;三稿进一步研究人口疏散,提高了绿地比重,研究了工业区分布。
c影响:上次规划积累了不少历史资料,对交通等技术问题研究比较细致,运用中未能很好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但从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当时这些理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联模式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亟须建立城市规划体系,为此引入“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也即所谓三段式,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①在具体规划中,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视原有城市基础的利用和改造;②采用一整套的规划定额指标,对建设标准进行控制;③讲求构图和城市建设艺术,带有古典主义色彩,城市总图布置众多广场和强调对称式的轴线式干道系统,讲究轴线、对称、放射路、对景;④城市建设一度出现了“规模过大、占地过多、求新过急、标准过高”的所谓“四过“现象,忽视工程经济等问题。
梁陈方案1950年 ,梁思成先生与陈占样先生,针对建国后北京的发展,提出的规划设想,史称“梁陈方案”,其重点在于对背景旧城区的整体保护。主要观点:(1)该方案认为北京城人口密度大,可发展空间不足,且北京为古都,文物建筑及它们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个环境是城市的特点,必须加以保护,因此建议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2)新中心同城内文化风景区、博物馆区、庆典集会大广场、商业繁菜区、市行政区的供应设备,以及北城、西城原有住宅区,都密切联系着,有合理的短距离。新中心的中轴线距离复兴门不到二公里。未能实现的原因:①意识形态;②缺乏对资金及市政的考虑;③城市设计宣传不足
总结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城市从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演变2)道路系统由礼制为主转向适应实际需要3)城墙等防御设施不断强化4)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5)建设发展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状况6)政治和军事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学习中国城建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地区针对性,比如考南京的学校,就要针对性复习江苏的城建史,尤其是南京城的建设史;考杭州的同学就要注意南宋临安城的布局特点,考合肥的同学要注意合肥模式,等等,很多学校都会去考察对本省城建史的了解。
参照着书本和本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一遍中国城市建设史,同时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梳理出不同朝代城市建设思想和规划方法的异同,对比城市轴线、道路系统、商业市肆、居住方式、水系绿化、规模尺度等,尤其是以汉长安、唐长安、宋东京为代表的汉、唐、宋三个朝代的城市建设的对比,总结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目标针对院校▼: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江农、南林、安农大、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农、浙农林、华科、天大、河南农业大学、东大、北林、华中农业大学、福农、西建大、海大、河南农大、苏科大、安建大、浙江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合工大、苏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中农、北京林业大学、浙理工、浙大、南农、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海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三峡大学 温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美院、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科技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南大学 上海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 安徽大学艺术设计考研,艺术设计考研快题、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考研、室内景观快题、环境设计快题、环境设计考研理论、环境设计考研、艺术学考研、设计学考研、环设快题、环艺经验分享。建筑考研、建筑手绘、建筑理论基础、建筑软件基础、建筑学参数化、建筑快题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学、建筑快题手绘、建筑快题考研快题、建筑规划园林、建筑学手绘、建筑考研快题方案、建筑方案题解析,九华山手绘军团手绘培训,九华山手绘、建筑手绘设计表达,建筑手绘表达、建筑规划手绘、建筑设计技法、建筑节点抄绘、建筑语汇、建筑案例图译抄绘,建筑考研书籍、建筑考研资料、建筑画图题、建筑史复习、建筑考研经验分享、建筑考研状元笔记、建筑案例抄绘、城乡规划、城乡规划考研、规划设计、规划考研、规划手绘、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城规考研、规划快题、城规快题、城市规划原理、规划理论、规划软件、城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考研、景观考研、景观手绘、景观快题方案、风景园林考研快题、园林快题手绘、景观快题考研快题、景观建筑快题方案真题解析,九华山手绘军团手绘培训,风景园林考研理论,景观软件、风景园林软件,室内手绘,景观设计、景观抄绘、工业设计、工业产品快题、工业设计考研、艺术设计考研,艺术设计考研快题、艺术设计考研理论、设计学考研、艺术设计理论、室内设计考研、室内考研快题、室内快题、室内软件设计、室内作品集、景观作品集、环境艺术设计考研、环艺景观考研、艺术设计考研、室内景观快题、环境设计快题、环境设计考研理论、环境设计考研、艺术学考研、设计学考研、环设快题、环艺经验分享、视觉传达考研、数字媒体考研、视觉传达快题、黑白装饰画、视传手绘理论、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世界现代设计史、视觉传达快题、字体设计、包装设计、IP设计、视觉软件、Ps,AI ,AE,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