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楚怀王?

楚怀王是楚国在战国时期由盛转衰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被张仪以六百里地换取与齐国断交之言所骗,怒而兴师伐秦,一战败于丹阳,再战败于蓝田。使得楚国军事实力大…
关注者
98
被浏览
130,971

38 个回答

简要评价:

盛年即位,心怀报复,接手楚国时国力强盛。前期抱负满满进行改革,但受到阻力压制后妥协。中期开始智商掉线,各种严重失误,内政没搞起来,外交又一塌糊涂,战争损失惨重,国土大片丧失。自此之后,楚怀王心理阴影面积巨大,基本放弃挣扎。性格坚韧度不足,遇事头脑不够冷静,虽有抱负,能力有限。


熊槐,28岁继位为楚君,正当盛年,史称楚怀王(前楚怀王)。其继位时,是楚国之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形成当时秦、楚、齐三大强国鼎立的局势。

执政前期,曾出兵攻伐霸权旁落的魏国,夺城掠地。楚国之盛,最终导致韩、魏畏惧,示好于楚。此时,秦楚两国联姻十余代,不曾动过刀兵,魏、韩向楚,齐国虽富强,但一向比较安分。作为君主的楚怀王,意气风发,高枕无虞!

但是,咱们的楚怀王也不是就这么不思进取了。列国皆实行变法强国,他自然也意识到了这种历史的趋势,在国内开展变法。只能说,他的王当的太没压力了,一直顺风顺水,低估了变法对楚国的影响力。

楚怀王与唐昩(史载)进行变法,恢复了很多吴起和楚悼王时期的法令,这些法令可以使楚国强盛,但确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们的联合抗议,给楚怀王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就像《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某次开会事的担心:“这带病的官员上上下下100多号,都查,都撤,政府的工作还怎么展开?”楚怀王开始对变法动摇了!

更可怕的是,楚国没有逐步削弱权贵的过程。大把的富庶土地都在贵族封主手中,私兵甚重。真跟这帮人闹翻了,自己这个王位……想想就头皮发麻。就算能压制住这帮老顽固,国内必然上下离心,他国必然趁机来犯,这……思来想去,最终不得不向贵族势力妥协。

魏人公孙衍为解除秦国东出伐魏之患,游说列国,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五国联兵伐秦。这件事上,楚怀王做的有点不厚道。跟燕国一路货色,只出声,没干实事,结果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变成了三晋联手。函谷关一战,上手的三晋被打的灰头土脸,最后还被樗里疾追出来痛殴一顿,在修鱼之地打的三家联军8万多伤亡。很多人觉得楚怀王太没信义,但想想……秦楚两国数代联姻交好,又是当世强国,还跟自己没多大接壤。楚国干嘛要去得罪人家?而且从函谷关攻秦,就算掠地,也没楚国什么事,分一块飞地给楚国?没意义啊。虽然从之后看来,这是个绝对的失误,但至少在当时,也是情有可原的。

秦惠文王薨,秦武王赢荡继位,修整内政之际。楚怀王趁机出兵灭越,将老爸还没收拾完的事情彻底料理干净,拓地江东,进一步扩张楚国实力。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楚国的实力是增加了。

噩梦现在开始,各位看官的小心脏要挺住,可适当准备速效救心丸几枚!

秦相张仪来到楚国,跟楚怀王说,秦国要攻齐,请楚国与齐国断交,不要参合进来。如果同意,秦国愿将商於600里富庶之地割送给楚国。楚怀王一听,高兴了,这是好买卖啊。陈轸谏言说秦国不可信,很有可能欺骗您,还让你对齐国失去了信誉。结果楚怀王不听,觉得那600里的肥肉太诱人了,最后跟齐国绝交了。张仪回国以后装病,不见人……楚怀王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绝交不够彻底啊?就叫人跑去齐国骂街。却不知道私下秦国和齐国结盟了。

3个月后,楚王的使者终于见到张仪,要求与秦王完成割地事宜。张仪说,不用啊,商於那6里地是秦王赐我的,我直接划给你。使者一听,蒙逼了,不是600里么?张仪说我哪有权利决定把大秦600里划给你啊,是6里地……楚使回国后跟楚怀王一说。楚怀王大怒,于是发兵攻秦。

楚军以屈匄为大将军,率军与秦军决战与丹阳。秦国樗里疾、魏章、甘茂迎敌,大败楚军,斩首8万,俘获屈匄等楚军将领七十余人,并趁机占领了汉中,使秦国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史称丹阳之战。

从上面看,楚怀王一直都是顺利的,跟秦国一直也没什么交恶,相信张仪也不奇怪,却不料被忽悠的这么惨。真是赔了名声(绝齐)又折兵啊!对于一个继位以来都没真正打过败仗的大楚之君,哪受得了这窝囊气,坚决要报复。于是楚怀王亲率倾国之军扑向秦国,直打到蓝田,距秦都城咸阳不过百里。不得不说,这次猛扑,秦国吓的真是脸都绿了……赶紧调集兵员进行抵抗,并私下勾搭魏、韩。

因楚国全力报复,后方空虚,魏、韩两国直插入楚,夺取土地,占领城池。楚军顿时被前后夹击,不得不进行回防。此战史料没有记载双方伤亡,但秦楚两国应该是杀的旗鼓相当,其实也不算丢人,就是外交没搞好,最后还是败了。为防止秦军追击,能够尽量保留楚军实力,楚怀王不得不向秦国各地求和。回师的楚军虽然平息了后方,但损失惨重。史称蓝田之战。

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给这位大楚之王十足的泼了一盆冷水。从历史的轨迹上来看,楚怀王自此再没有大的为政之举,估计是信心被现实摧残,有心理阴影了。后来,齐、魏、韩三国出兵攻楚,楚怀王向秦国求助,使太子横做质子于秦国,秦出兵救楚。

结果,太子横在秦国惹事,一言不合就撕逼,打死了秦国一个大臣。然后赶忙跑回楚国……已经50多岁的楚怀王被这熊孩子(还真是熊家的孩子)气的半死。秦国十分不爽,联合齐、魏、韩,四国攻楚,秦军一路被楚军拦截,而齐、魏、韩三国联军在齐国大将匡章的带领下于相持数月之后在垂沙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昩,攻占大片楚国土地。楚国经此一战,国力大幅衰退。史称垂沙之战。

丹阳蓝田之败后,可以看到楚国再无攻势,这不得不说是楚国没落的一种信号,那个辉煌无比的大楚成了惊弓之鸟。周围的秦国、三晋、齐国,虎狼群嗣,估计此刻的楚怀王只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江山,以待后世明君强国,至少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这样的一个失意王者,沉溺与酒色之中,环绕与靡靡之音之内,只想安然度过余生了。

垂沙之战两年后,新任秦王赢稷出兵攻楚,取城池八座后,邀楚怀王前往秦国议和。众臣认为秦乃虎狼,无信无义,不能去,而公子子兰则认为应该去。其实无论如何,时年已经57岁的楚怀王也没什么选择,如果拒绝邀请,只能给秦国把柄,楚国恐怕还要遭受磨难。

到达秦国的楚怀王被要求割地联盟,楚怀王断然拒绝,结果被秦国扣下。楚国上下震惊,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商议之后,将前番缔结盟约而质齐的太子横请回楚国,立为新楚王,即楚倾襄王。被扣押两年后的楚怀王寻机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他不得不绕路而行,结果到了赵国,赵国不想得罪秦国,没收留他。转而去王魏国的途中,被秦国捉回。后郁郁而终,死于咸阳……秦人送梓棺归楚,史记曰:“楚人怜之”。

这位盛年继位,曾经意气风发欲变法图强而遭受挫折的楚王;志在千里,扩地江东,灭掉越国的楚王;经历欺骗后屡遭惨败,只能眼见楚国风雨飘摇的楚王。最终在秦人的护送下,回归了自己的祖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