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暖的梨子 · 史林探秘:爱新觉罗家与明朝的恩恩怨怨_董山_ ...· 8 小时前 · |
![]() |
另类的勺子 · mysql下一行减上一行_mob649e81 ...· 3 周前 · |
![]() |
眉毛粗的红茶 · weka 使用命令行_j48 -c ...· 8 月前 · |
![]() |
飞翔的橡皮擦 · MySQL 日期加减 - ·CTW· - 博客园· 9 月前 · |
![]() |
面冷心慈的开心果 · 长三角去年GDP首次突破30万亿_长三角_上 ...· 1 年前 · |
![]() |
想旅行的烈马 · JAVA学习中Swing部分JDialog对 ...· 1 年前 · |
年代
|
户数
|
口数
|
备注
|
---|---|---|---|
洪武十四年(1381年)
|
10654362
|
-
|
|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
10684435
|
-
|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
10652870
|
||
建文四年(1402年)
|
10626779
|
-
|
|
永乐元年(1403年)
|
11415829
|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峰值
|
|
永乐二年(1404年)
|
9685020
|
-
|
|
永乐十年(1412年)
|
10992436
|
-
|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
10066080
|
-
|
|
洪熙元年(1425年)
|
9940566
|
-
|
|
宣德十年(1435年)
|
9702495
|
-
|
|
正统十四年(1449年)
|
9447175
|
-
|
|
景泰七年(1456年)
|
9447175
|
-
|
|
天顺八年(1464年)
|
9107250
|
-
|
|
成化十五年(1479年)
|
9210690
|
71850132
|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
9214144
|
-
|
|
弘治四年(1491年)
|
9113446
|
-
|
|
弘治十五年(1502年)
|
10409788
|
-
|
|
弘治十七年(1504年)
|
10508935
|
-
|
|
正德元年(1506年)
|
9151773
|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谷底
|
|
正德十年(1515年)
|
9383148
|
-
|
|
正德十五年(1520年)
|
9399979
|
-
|
|
嘉靖元年(1522年)
|
9721652
|
-
|
|
嘉靖十一年(1532年)
|
9443229
|
-
|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
9599258
|
-
|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1609350
|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谷底
|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9638396
|
-
|
|
隆庆元年(1567年)
|
10008850
|
-
|
|
隆庆二年(1568年)
|
10008850
|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数。
|
|
隆庆三年(1569年)
|
10008850
|
抄旧
|
|
隆庆四年(1570年)
|
10008850
|
抄旧
|
|
隆庆五年(1571)
|
10008850
|
抄旧
|
|
万历六年(1578年)
|
10621436
|
-
|
|
万历三十年(1602年)
|
10030241
|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11618948倾,为明代之最。
|
|
泰昌元年(1620年)
|
9835426
|
-
|
|
天启元年(1621年)
|
9835426
|
抄旧
|
|
天启三年(1623年)
|
9835426
|
抄旧
|
|
天启五年(1625年)
|
9835426
|
抄旧,口半。
|
|
天启六年(1626年)
|
9835426
|
抄旧,口半。
|
|
王守仁
|
王艮
|
李贽
|
王夫之
|
||
---|---|---|---|---|---|
《金瓶梅》书影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
三言
”、“
二拍
”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226]
《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金瓶梅
》被称为四大奇书。
[226]
冯梦龙
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
”(即《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
凌蒙初
编著的“
二拍
”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
型世言
》(
陆人龙
编著)。
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著名文人有
刘基
、
宋濂
、
高启
、
方孝孺
、
唐寅
、
归有光
、
徐渭
、
王世贞
、
袁宏道
、
钱谦益
、
张岱
、
吴伟业
等人。散曲家则有
王磐
、
冯维敏
、
薛论道
、
陈译
、
康海
等人。
[224]
[225]
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
杨士奇
、
杨荣
、
杨溥
为首的“
台阁体
”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
李梦阳
、
何景明
为首的“
前七子
”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
李攀龙
、
王世贞
为首的“
后七子
”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
唐宋派
”和“
公安派
”。
[227]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
袁宗道
、袁宏道与
袁中道
为代表的
公安派
。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
钟惺
、
谭元春
为代表的
竟陵派
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225]
明朝 戏曲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
弋阳腔
和
昆山腔
(昆腔)。
昆腔
本局限于
吴中
。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
魏良辅
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227]
明朝 数学物理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
克拉维斯
《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
宋应星
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
孙云球
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本草纲目》
1596年
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
》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40年,《
景岳全书
》64卷成书。
王夫之
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1617年,赵蛹著《
植品
》(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明朝 地理科技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
郑和航海图
》编成。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
》。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
采矿技术
。
[232]
1637年,
宋应星
在《
天工开物
》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234]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
在《
物理小识
》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235]
明朝 西学东渐
徐光启
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
工程学
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236]
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
治历
、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
舆地
、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237]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
徐光启
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
李之藻
、
李天经
、
孙元化
、
王徵
,其后又有
方以智
,
王锡阐
等发扬。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
海禁
,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242]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以后,
葡萄牙人
于1511年占领了
马六甲
,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
越冬
”。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243]
|
1398年-1435年
|
1425年-1435年
|
|||
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睿皇帝
|
1427年-1464年
|
1435年-1449年
|
||
恭仁康定
景皇帝
(明宪宗及清朝追谥)
|
1428年-1457年
|
1449年-1457年
|
|||
英宗
|
(复辟)
|
1427年-1464年
|
1457年-1464年
|
||
宪宗
|
1447年-1487年
|
1464年-1487年
|
|||
孝宗
|
1470年-1505年
|
1487年-1505年
|
|||
武宗
|
1491年-1521年
|
1505年-1521年
|
|||
睿宗
(明世宗追尊)
|
(明世宗追谥)
(明世宗改谥)
(明世宗累谥)
|
1476年-1519年
|
-
|
-
|
|
世宗
|
1507年-1566年
|
1521年-1566年
|
|||
穆宗
|
1537年-1572年
|
1566年-1572年
|
|||
神宗
|
1563年-1620年
|
1572年-1620年
|
|||
光宗
|
1582年-1620年
|
1620年
|
|||
熹宗
|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
悊
皇帝
|
1605年-1627年
|
1620年-1627年
|
||
(清世祖去庙号)
(明安宗改上庙号)
|
(清世祖谥)
|
1611年-1644年
|
1627年-1644年
|
||
南明时期(1644-1661)
|
|||||
-
|
(
明安宗
谥)
|
1629年-1644年
|
1644年
|
||
1586年-1641年
|
-
|
-
|
|||
1607年-1646年
|
1644年-1645年
|
||||
1602年-1646年
|
1645年-1646年
|
||||
1605年-1647年
|
1646年
|
||||
1597年-1645年
|
-
|
-
|
|||
1623年-1662年
|
1646年-166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