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前,吴国的君主都是埋头耕种着东南的一亩三分地,不求闻达于诸侯;从他开始,北望中原,不仅和各国聚会
,举办“论坛
”
,还特地朝见了周天子,认祖归宗
,
拉开了走向强盛的序幕。他就是吴国的十九代君主,也是第一称王的君主
——寿梦,姬姓、吴氏。
见到了周天子
公元前
585年,36岁的寿梦即位。
吴国从吴太伯以后,君主换了十几个,但关于国家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好像
抹
去了记忆。自寿梦起,恢复到正常状态,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跳跃在史书中。
祖辈们和其他各国老死不相往来,寿梦意识到不能过闭关锁国的日子。上任的第一年,就亲自带队来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中途经过的国家,也一一拜访。
“五百年前是一家”,用到吴国和周朝身上是最合适。都姓姬,同一个祖宗是古公亶父。大约在公元前1243年,古公亶父
的儿子
太伯来到东南
建立吴国
,但自
第
五代领导人周章以后,几百年来,
和中原
天涯两隔,音信全无。
此时的周简王,能控制的地盘
并
不大,只能眼睁睁看着
各个
“分公司”打着不可开交,
午
夜梦醒,都能听到战场上的号角争鸣
。
自己
却
说不上话,权威荡然无存。突然看到
“失散”多年的亲人登门求见,格外高兴。
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的称谓是
“王”,向下分为公、侯、伯、子、男几个爵位。春秋时,周王室虽然声音越来越小,但还有一定威望,所以诸侯国经常扛着他的招牌号令天下,大多承认周天子是唯一的“王”,他们自己只按爵位自称或是被称“公、侯”等,如齐桓公、晋文公。战国时,周王室的牌子破旧如废品,没人放在眼里,诸侯就多称“王”了。
寿梦还处于春秋时,也许是看到隔壁的楚国已经称王,也许是得到周简王的默许,寿梦也自称为王。
来了一个
“外援”
就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从晋国来了第一个人,叫做巫臣,他让吴国的
发展
有了质的飞跃。
巫臣本是楚国的
大
夫,相当于从发达国家来的专家,吴国聘用他没有花一
分
钱,他来吴国和一个绝色美女有关。这个美女和希腊的海伦一样,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只是故事更加
离奇
。
她叫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出嫁之前和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
3年,公子蛮死去。她嫁给陈国的大夫夏御叔。不到9个月,生下一个儿子夏徵舒,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没有深究。夏徵舒12岁时,夏御叔病死。
夏姬已年过
30岁,依旧美艳动人,陈国的大夫孔宁、仪行父以及君主陈灵公都成了
她的
情人,三个男人互不避让,一起饮酒作乐。夏徵舒已长大成人,不堪受辱,射杀陈灵公。孔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请求借兵。楚庄王起兵讨伐,杀死夏徵舒。
楚庄王也听说了夏姬的美貌,想纳她为妃。楚国的司马子反(芈姓,熊氏,名侧,字子反,楚庄王的弟弟)也想娶夏姬。但都被巫臣
找各种理由劝阻
。
最终,楚庄王把夏姬赐给了一位名叫襄老的连尹(官职)。襄老不久战死沙场,尸首被晋国所得。襄老的儿子黑腰没有替父复仇,反而与夏姬私通。
巫臣内心很想得到夏姬,
反复
唆使,楚庄王
终于
答应
放
夏姬回到郑国。此后,巫臣找了一个机会出使齐国,完成任务后,让副使回国复命,自己来到郑国,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夏姬,并且带着她逃到晋国,被任为邢邑(今河南温县)大夫。
此时,楚庄王已去世,子反听说美人被巫臣抢走了,愤怒不已,和另一个怀恨在心的子重(子反的亲兄弟)联手,灭了巫臣留在楚国的族人,顺便也灭了黑腰全家。
巫臣从晋国写信给
子反
,
痛斥
二人滥杀无辜,发誓要让
他们
疲于奔命而死。
他向晋景公打报告请求出使吴国。理由是:晋楚长期争霸,战
火
不断,晋国可与吴国联手,从北方、东边共同进攻楚国。
吴国
走向强盛
巫臣来到吴国后,寿梦
一见如故
,格外赏识
。
巫臣带来了三件礼物。第一,在他的牵线下,吴国和晋国通好;
第二、
赠送来自
楚国的三十辆战车,都配备了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使用战车,安排战阵。相当于无偿送来了顶级的武器装备,并教会了使用方法。
第三、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让他担任外交官。寿
梦
后
来
任命狐庸担任国相,执掌国政。
在巫臣的帮助下,吴国
不仅
军
队焕然一新,还引进了发达国家的管理制度,曾经的
“乡下野人”功力大涨,脱胎换骨
。
晋、吴联手进攻楚国,以及楚国附属国,蛮夷大片土地本属于楚国,全被吴国占取。
而楚国的将领子反、子重为了应付两线的攻击,
不在战争中,就在去战争的路上
。与吴
交
战中,因楚军多次被击败,楚国人责备子重,子重非常郁闷,心脏病发作而死。
与晋
交
战中,
子反
一次喝醉了酒不能议事,楚国无奈退兵。回国后受到
楚王
责备,子反自尽。
吴王寿梦十年,吴国与鲁、晋、齐、宋、卫、郑等国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会盟
,这是吴国第一次参加与中原诸侯之间的会盟。
自后,
吴国
多次与诸侯国
聚会,
渐渐迈进强国行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西汉时刘向编了一本书叫《说苑》,是古代的杂史小说集,里面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
吴王要攻打楚国,警告左右大臣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一个年轻的侍从想要劝阻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是这样。
吴王觉得奇怪:
“你
每天在这里做什么呢
?
”
侍卫回答说:
“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在高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吴王听后,说:
“好啊!”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这就是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由来,是刘向创作的
短
文
,吴王究竟指谁,
并
不明确,有人说是寿梦,有人说是指他的后人。
寿梦在位共
25岁,随着年龄渐老,开始考虑谁来接班,但他遇到了
一个
难题。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