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里·捷杰耶夫
常被国人亲切称呼为“姐夫”的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1953年5月3日出生于莫斯科,他很早就开始学习钢琴并
显现出超人音乐天赋
,经常在小型的音乐会上演出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九岁就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录取,师从著名的俄罗斯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伊利耶·穆辛(Ilya Musin)。
柴科夫斯基《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三幕选曲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的学习,十几岁他就在全苏联的指挥比赛中获得大奖,并被誉为天才。几年后,二十三岁的捷杰耶夫又在“卡拉扬指挥比赛”中摘得第二名的佳绩。由于出色的才华与多次获奖的经历,1978年他被任命为基洛夫剧院的助理指挥。协助著名指挥尤里·特米尔卡诺夫(Yuri Temirkanov)工作。
上任后他就在自己的首演中指挥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一举赢得了观众与乐队的心。
捷杰耶夫的指挥手势很有个人特色
捷杰耶夫极大地扩充了乐团的演奏曲目。除了演奏歌剧之外(首演了瓦格纳的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及自《罗恩格林》起全部用德语演绎瓦格纳的作品、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和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所有歌剧作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狮子》和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穆索尔斯基版本的《鲍里斯•戈杜诺夫》;理查德•施特劳斯、莱奥什•雅纳切克、莫扎特、普契尼和多尼采蒂的作品),乐团也开始演奏交响乐以及其他类型的古典音乐。
捷杰耶夫的标志性指挥棒——
接手基洛夫剧院后,捷杰耶夫取得的最大成功是
使这里的乐团和合唱团重新焕发了活力。
他把乐团提高到了真正的国际水准。在1992年与《留声机》杂志的记者大卫·耐斯谈到基洛夫管弦乐团时,捷杰耶夫把穆拉文斯基当作自己的榜样,他说:
“如果你听过他(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你就永远不会忘记他对那些轻柔段落的处理,那种细腻的表现让人难以置信。他对强音段落的处理与其他乐队也不一样,乐队的力度范围大得惊人。我不希望把基洛夫乐团搞成一支音响华丽但很机械的乐队,这不是一条成功的道路。现在有成百上千的乐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拥有自己的个性并且不断提高演奏水平是很难得的。”
捷杰耶夫在基洛夫剧院的第二个成功是
留住了一批优秀的俄罗斯歌唱演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顶尖的歌唱演员纷纷向往去西方发展,那里可以挣到美元,有更多的成为国际级大明星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基洛夫剧院与演员订合同时,允许他们每年花一些时间在西方演出,在基洛夫排演新剧目或有特殊演出任务时返回。这些演员需向剧院上交一部分在西方演出的收入,这样就可以保住剧院留给他们的养老金和医疗救济金。捷杰耶夫认为,自己的演员能够在科文特花园这样的西方著名歌剧院担任主角,也是在为基洛夫赢得荣誉。但是他指出:
“如果我一发现有人为了100美元,去西欧一些低水平的小剧院里演出,而把基洛夫的整个演出季置之不理的话,我会发怒,我会对这些演员说:别再回来了”。
今年58岁的捷杰耶夫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为剧院筹措资金,参加无数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各种管理会议,安排各种演出,还要挤出时间和妻儿相聚。“他不喜欢事事都计划完美,他喜欢挑战。”马林斯基歌剧院的舞台设计师乔治•提平说。因此,他有时会演出迟到,错过一些排练,还会经常指挥一些乐手演没准备好的作品。
助力第二届
中俄文化交流周
指挥沙皇
瓦莱里·捷杰耶夫
携
俄罗斯“航母剧院”
再度
莅临冰城
年度
最值得期待的音乐盛典
What's Next
第二届中俄文化艺术周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
演出时间:2017年8月7日 19:00
演出剧场:哈尔滨大剧院 歌剧厅
票价:VIP 1280元 880元 680元 580 元 380元
■演出曲目
布鲁赫 /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独奏:丹尼尔·罗佐科维奇)
Bruch / Violin Concerto
(soloist:
Daniel Lozakovitj
)
Intermission
柴可夫斯基 / 第五交响曲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5
*含中场休息共90分钟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