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影制作人戏言,史诗片的定义就是无止境的烧钱片。上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乱世佳人》,时长两百五十余分钟,主要演员六十余位,群众演员达九千多人,是当时的好莱坞第一巨制。后来的《珍珠港》,更是耗资一亿五千万美金,创造了好莱坞历史最高的制作成本。近邻日本有黑泽明的战争史诗《乱》,韩国有《太极旗飘扬》,而华语电影界,也有著名导演李翰祥在1965年拍摄古装史诗大片《西施》,动用八千匹马,八百辆战车,十二万临时演员。除了《乱世佳人》,其他史诗巨制大多是以战争场面为主,并未铺展足够广阔的时代画面和社会阶层生活景态,而《太平轮》不仅有融合了战争、爱情、灾难等诸多元素,还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进行了细致描摹,有浩大的战争场面,也有逼真的时代细节,为此《太平轮》不惜血本,全片耗资达四亿元人民币。在影片最重要的沉船场景中,剧组根据历史资料,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太平轮”,并启用国内最大的水下拍摄基地,用人工造浪机造出上百种不同的波浪,以渲染加强沉船的视觉冲击力。拍摄出的镜头经过顶尖特效团队的后期处理,最终效果极为震撼。
本片在美术和服装造型上也颇费苦心,负责美术的马光荣是《胭脂扣》、《毒战》的美术指导,造型设计陈同勋是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奖得主,他根据六位主角不同的性格、阶层、命运,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戏服,章子怡的朴素大方,宋慧乔的优雅端庄,长泽雅美的清纯秀丽,定妆照一出,很快成为网络上的“冬秋着装时尚指南”,在年轻观众群中掀起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复古风,也是这部电影别有魅力之处。
战略补给舰——悲怆宏大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部爱情史诗片,必然有着高尚而悲悯的家国情怀,而爱情与家国情怀、个人与命运,都形成了深沉的共鸣。如《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斯嘉丽的爱情、命运与战争紧密相连,情由此进入了史,史由此融入了情。而本片截取的主要是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的那段历史,鼎革之期,社会各个阶层都在颤动,汇聚成无形但有力的时代潮流,不论身居高位还是底层,都丧失了对个人命运的掌控权,未来缈不可期,家国情怀和儿女私情混而为一。正是在这种悲怆而绝望的气氛下,影片中的三对爱人搭上了“太平轮”,好似是命运使然,撞上了“建元轮”,太平与建元,像一对谶纬之词,对这个乱世做出了讽刺的注脚:大灾过后,天下太平。
本片的英文名“The
Crossing”也是寓意颇深,字面的意思是交叉、相遇,同时也象征着主人公在惊涛骇浪般的时代变迁中随命运流转的艰难命运。这三对恋人,正是在太平轮上形成了命运的交织,他们无法控制生死,但他们可以决定坚贞、守候与牺牲,他们可以选择爱下去,传递出微弱的光和热,这光和热,正是信念和希望。所谓乱世儿女情更深,当乱世沉船上的儿女之情与家国感伤交织融合,这种“情”便进入了“史”,成为永恒。《太平轮》的故事哀而不伤,哀在人如蝼蚁无法抉择自己的命运,之所以不伤,是因为有信念和希望,有爱,这个残酷糟糕的世界终究会好起来。
航线目的地——中国的爱情史诗经典
因为都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沉船事件改编,《太平轮》一出,旋即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两部影片的立意点虽都在爱之动人,但意图大异其趣,《太平轮》并不局限在一艘船的命运,它追求的是史诗性的格局,描摹的也是大时代下的多段爱情。影史上经典爱情片多如牛毛,但称得上史诗巨作的凤毛麟角——有战乱背景的爱情故事如《断魂蓝桥》、《卡萨布兰卡》,多采取断面刻画,并没有展开历史的画卷,而有宏大历史背景的巨作如《天国王朝》、《勇敢的心》,历史性很强,细节具足,但并不以爱情戏为主,终难称之为“爱情史诗”。真正称得上爱情史诗巨作的,如《乱世佳人》、《冷山》,历史背景宏大,细节丰富,爱情戏精彩跌宕,人文精神突出。最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宇森导演非常推崇的《日瓦戈医生》,他更倾向于把这部电影作为《太平轮》的参照:历史与爱情完美交织,爱情使历史具有温情,历史令爱情更显伟大。
许多经典电影都曾给我们带来过感动,让观众随着浪漫的爱情故事穿梭于历史变幻的风云之中,从中我们看到了斯嘉丽和美国南北战争,看到了日瓦戈和十月革命。如今,作为全女性视角叙事的《太平轮》盛装起航,令我们有机会通过于真、周蕴芬、雅子等佳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感受一段动荡而精彩的中国现代史。——《太平轮》,一部必将成为经典的爱情史诗巨制,一部贺岁档史无前例的明星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