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个回答
先说结论:痛并快乐着。如果你选择读的是法学,那么你真的得好好看看这篇回答,学长我四年本科和法学相爱相杀的血泪史。(我这么个干活满满的宝藏男孩,你不关注真的就吃大亏了,不信就去翻翻的主页就知道)

前言
有人会觉得自己不是五院四系就觉得自己前途无望,这个思想其实怎么说呢?师兄不是很好评价,假如你也有这种想法,你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个回答:
一、学习篇
在大学,你就再也不是高中那样按部就班的按照学校课程进行学习了,你更多的是需要在你选择的法学领域内学会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学会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如何和自己相处。
1.书是读不完的!而且,最好多读读其他专业的书
我一直对 “学海无涯” 这句话体会不深,直至我学了法学,我甚至觉得 法学作为社会科学,是为数不多的牵涉范围极其宽广的学科之一 。理工科的同学,或许在基础学科的基础专攻某一领域,追求一个确定的标准或结果努力就好。 由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无比复杂,变化莫测,只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与其他领域交叉程度非常高!
以环境法举例—— 除了和法学学科联系紧密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其他部门法学之外,你还得了解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内容 。其他部门法,比如刑法,也得懂一些犯罪心理学、侦查学、证据学等等关联学科。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随口说的一个名词就是一个新的领域,因此一句话会蹦出数个你从来都不知道东西,关键是他们会默认你懂,然后一脸慈爱的问你的理解!!!此刻就很考验演技了!!
我导,“刚刚XXX说的绿色金融机制构建的几点提法还是很不错的。”(随即望向我们几个学生,我的心停了半拍)
博士师兄,“嗯嗯,XXX教授的论述确实很符合环境公共治理的精神,也利于实现帕累托状态,只是感觉在法律上涉及比较少,还不是很全面”(额,师兄说的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博士师姐,“如何将绿色金融以环境法进行落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立法层级、立法模式、权力配置和具体制度构建都得考虑,正好最近我写了一篇小随笔是这方面的内容,老师您有空的话,还请您把把关”(嗯,大概能懂,但是具体内容都写好了?)
三人望向我,我(面上稳如老狗,心中慌得一批),“这一块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金融市场的政府介入边界问题还是得再明晰一些,这一块内容环境法与经济法交叉比较多,我还得多多学习。”(强行往自己知道的领域扯)

法学真的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不要以为做律师、法官就不用学习了,太乃衣服。法院每周的组织学习、律师每天盯着法律数据库生怕又更新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了解一下:

不想自己判错案,尤其现在终身追责制,不想被发回重审,不想被社会舆论喷死的话,法官保持知识更新、审判思维更新是绝对不可懈怠的。不想被当事人问得卡壳从而被质疑不专业,不想被法官指出法条引用错误,不想不会做新类型的案子的话,律师,你还是得多学习。
来,不要怕,师兄教你怎么入门 :
2.考试和作业任务真的很重!——吐血的期末月,一定不能挂科重修!
是的,由于法学课程量大,任务重,所以, 人家是考试周,我们是考试月!!!!

年级群、班级群、寝室群是怎么哀嚎的就不放上来了,太残忍。

为什么要这么拼呢?本科阶段最好不要挂科,挂了科,就跟犯罪一样,即使补考过了(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补考这个制度了,直接重修,即和下一级学弟学妹一起再上一次课,如果是大四有课重修,那你还得延期毕业一年 )也会有档案记录,奖学金和保研基本就对你关上大门了,有讲究的单位和企业也会对你关上大门,所以, 千万不要挂科,挂科就得补考,或者直接重修,很惨的 !!!(关建他喵的,有些学校还有固定挂科率!就是有些科目还非得有人挂,我真的是哔了狗了)

因此, 考前突击非常非常有用 ,一定要 按时出勤、及时完成平时作业、一定多做笔记,功夫在平时 。实在不行, 和学霸们打好关系 ,不然你面对如海的考试范围,你都不知道该背些什么东西,考前复习资料绝对是学霸们的秘宝(嘻嘻嘻,我靠这些资料敲了基友几顿饭,哈哈哈哈),所以,还是自己努力做一个学霸吧。
3.毕业论文
好好学习、不挂科,三年半过去,得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了。 理工科的同学们可能更侧重于实验项目,有成果了,论文自然就有了,起码有个明确的盼头。而法学的孩子们啊,可怜得哟,苦巴巴地看书码字写论文,文献充足的领域吧,难以创新,有创新性的领域吧,文献不足,难以论证。

而且,写出来了,还得担心法律法规一变,前功尽弃 。我就有一次,花了两个月,cuan了一篇论文,正看着高兴,忽然出了一个新的司法解释,直接论文一大半就没用了!我忽然就能体会那些农学学生辛苦培育的油菜花被人摘了、学天文的学生研究的小行星忽然爆炸了是一种什么感受。那是一种很痛很痛的领悟。
本身大家不是每个人都是致力于做学术的,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原本不怎么抓查重( 不知道查重率是什么的同学,请你好好保持此刻的无忧无虑,给你一个苦笑 ),学术要求也不高,多亏了我们敬爱的 翟博士 (皮笑肉不笑脸):

5%的查重率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此只能被我写成“一部我国环境保护及治理的基本法,即新《环保法》”,具体条文只能被改得不像人话,再放到注释下(特么的居然有传言说,注释也得查重,应该是谣言)。
二、性格篇
1.性格上,更加注重沉思,较少冲动任性
可能这个评价不适用于所有学法学的人,但挺适用于我的。
想当年师兄我也是个敢(无)爱(知)敢(无)恨(畏)的奇男子 ,刚入学和院长叫板,说他瞎说,还搜集了几十篇论文,想要和他争个输赢,彷佛自己是个superman。我也曾幻想过登上人生巅峰,商海浮沉,搅弄风云,乘风破浪,恨不得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看不起中规中矩的公务员、老师之类的岗位。你说我喝了太多鸡汤?呵呵,我当年喝的是估计是金戈。

后来,到了法大读研究生,一开始特难受,觉得那些条条框框不适合我,我事要办大事的人,咋能被这些束缚手脚,就各自碰瓷,找老师讨论问题,后来是导师训了我一顿, “你的问题是什么,回去把现实给我弄清楚再来跟我讨论问题!”
比如,法律的意义是什么呢?真的只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已?从前,“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现在,法明确具体且不可随意变更?自然法学派认为法的正义客观存在,一定存在一些什么东西,法律是依靠那些精神价值制定,法甚至与文字一样,应该是一种神迹。

人一旦沉思,就很容易变成思想者,一旦沉下心来思考,心里得浮躁就慢慢祛除了,越到后面,思考得越多,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和惹人厌烦,能够做到第一部分我说的“好学与谦逊”之后,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 。
“沉思是改变一个人性格的最大利器。——沃·兹基硕德”
多年学习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1)遇到问题,(2)冷静思考,(3)剖析问题的构成要件,找到核心争议焦点(即我要解决的问题);(4)再找寻已有规则中我能利用的部分(即已有解决问题的基础和条件);(5)制定应对方案(即解决问题方案);(6)确认其必要性和可行性;(7)(坚持)贯彻落实
变得很理性,也很谨慎,比较少情绪冲动,一般都是冷静解决问题,喜怒不表于色 。不得不说,这种冷静与谨慎也很容易局限一个人,会被人骂“冷血”和“冷漠”。
2.风险控制和权利意识变强
“天,你的劳动合同拍照了没有?你怎么能不拍照呢?”
“天,你这个电话这么重要,怎么不录音?”
“天,你这个合同都不看完,就直接签?说不定合同有漏洞,你还能告他!”
“天,你到底是有多单纯,保证人和担保人是不一样的!什么字都签?”
“天,你钱多了烧得慌?那家公司底层资产已经那样了,投什么投!”
“天,你没有planB吗?”
“事先说明,这个事情我只是建议,不承担事后一切责任!”
“事先说明,本文一切观点仅个人观点,不承担相关责任!”
“这是我的权利!!!!!!!!!”
是的, 以前大大咧咧的我,现在基本十分讨厌“未知的风险” ,因为“未知的风险”极有可能会导致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会导致工作返工,会导致很多节外生枝,因此, 我习惯于排除、控制风险,以及在日常生活注重自我保护 。于是,直接体现为
爱情观,“这个人一看就不靠谱,与其浪费感情,不如不要开始”
事业观,“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不要投入太多”
生活观,“这些极限运动,还是算了,我只想安静地活着”、“这些事情很重要,需要从始至终留好证据,万一进行诉讼,我有几分胜算”

“其实风险控制和权利意识的觉醒背后,是一种对自我的爱护。而人一旦自爱过多,爱人的能力可能就会减少,共情能力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强了。从前我会为了许多事情哭泣,现在,我会为很少的事情哭泣,不是说事情不重要了,而是我变了。——海氏·沃·兹基硕德”
3.一种玄妙的使命感
任何一门专业学到最后,内心都会有一种使命感 。法学的使命感会更强,你的手上可能是内心的和社会的正义,可能是某个人的自由与财产,可能甚至是生命 。
学法确实会让人更加倾向于自我保护,对于很多事情共情能力并不太强, 正如见惯了生死的医生可能不会再因为你被截肢而大哭,因为比你惨的人有太多太多。
学法,你会见到人生百态,会与黑暗面对面,你会发现人生和社会真的没有那么美好,背叛、欺骗、暴力.......对你来说,或许杀人放火可能会是常见、家暴虐待可能会是小菜、欺诈破产可能没什么感触。

你需要变得坚强,拥有独立的思考和灵魂,拥有看穿人生艰难之后的英雄主义。
愿你红尘归来,还是往日少年。 ——沃·叶布挚道水硕德
我们不该将道德和法律相混同,不该将个人情绪融入到对于事实的判断之中,但,我们仍然是人,哪怕不再会经常哭泣,但还是需要有一种玄妙的使命感, 你需要是正义的,你需要做一些正义的事实,至于,什么是正义,我无法回答你,因为我也在努力回答我自己 。

哈哈哈,我都开始相信信仰的力量了,可能人啊,真的需要有些信仰,当你真的带着理性和学习的精神去读国家政策方针,好像,真的很多事情就不太一样了。
三、生活篇
1.其实我们都是张益达
我刚读法学的时候,这部戏还不火,后来何以琛出来之后,我一度认为我毕业了能成为他。

高富帅,痴情种,能力强,分分钟人生巅峰,以至于我跟打了鸡血一样,好好学习,直至实习进了法院,加班整理卷宗,实习进了律所,加班伺候甲方爸爸,才知道, 绝大多数人都是张益达,为了过司考(法考)、拿个律师证没日没夜的学习,住(比他房间还小的)出租房,房间里很多泡面,苦追诸位女神而不得,倒霉连连,被人轻视,被人欺负 :

学法还真的是挺苦逼,(不过,好像学啥都苦逼),为了过法考,考了两次,每次都是高强度几个月,每天啃书,每天想着码字,期末月的时候更是要人老命。其实说老实话, 法学这个专业只要你能力强,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你这一生可能都得不断提升自我,真正懈怠不得, 不然,很快就会被人抛在身后,(话说好像其他专业也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我实习的时候带我的合伙人,说自己不久才回归律师行业,就感觉自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了,法律居然连诉讼时效都改了,自己原来擅长的领域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而互联网、金融纠纷、房地产纠纷等等已经和若干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叫人感慨。
我觉得吧,张益达就张益达吧,做一个逗逼努力的普通人,也很好。
2.提前迈入养生行列
额,话说,张益达有一点比很多法学人强很多,嗯,那就是头发:

为了护发,真的每个90后都费劲了心思,有抹生姜的,有用霸王的,有吃药的,有攒钱植发的,恨不得把自己的头发当宝贝一样,学法的孩子更是如此。

可能因为我搜脱发的帖子比较多,现在给我推送的广告都是各类植发医院了
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我都心痛得无法呼吸,都不知道还能挺几年。(一不小心就要哭出来了)
3.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好像跟学法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本来喜欢干什么,学法之后也还是喜欢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学法之后还是不喜欢干:
日常:





四、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走出去,多体验
1.社会活动——法院实习、法律援助志愿者、普法志愿者、科技馆志愿者
法学交叉性和社会性很强,正如上文所讲,我深觉每个法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而这些东西大多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社会大众,所以,请以一个平等和谦逊的心态去学习。

我还记得,我本科参加了很多普法志愿活动,许多人过来咨询法律问题,包括知乎上也有很多小朋友问我很多看似很小孩子的问题,但是他们确实有他们的烦恼,而解决他们的烦恼是法律的价值所在, 我觉得,以一种谦逊好学的态度多观察社会、人群,融入其中,从实际社会生活中、普罗大众中了解问题,思考背后的法律问题,所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能学习些什么,需要学习些什么,才更有利于成长。
(当然功利一点,也因此拿了几个优秀志愿的荣誉,就不放出来了)
2.宣传部——团委与学生会
很多人觉得学生会都是官僚主义,比如干事给部长干什么什么事情,开一些什么毫无意义的会,然后还有各种勾心斗角什么的, 我必须承认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且不是少数,许多小朋友一挂上“过来人”的所谓“学生干部”头衔,就有些装着大人模样飘上去了 ,但我仍旧觉得一棍子打死学生会组织就有些偏颇了。
我本科在宣传部干了两年,一年干事一年副部长。干事那一年虽然也认为学长学姐们喜欢摆资历,欺负人,太严苛,好在虽然我不服气,但是也认真忍着改了。 我学会了写新闻稿、写公文、做海报、剪视频、ps等等技能,还有怎么与各个部门沟通、怎么和行政老师们相处,虽然有些已经忘了,但对我真的很有帮助。

尤其当我真的当上副部长之后,开始带干事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大一的时候是多稚嫩,也知道了当我任务没做好,学长学姐们帮我收拾烂摊子,帮我跟老师解释,其实我才是被包容被忍耐的那个(哈哈,不过后来我也成了那个会唱白脸、然后帮学弟学妹们收拾烂摊子的X峰师兄) 。
所以,不要太排斥,诚然集体组织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堪,但,你真的会遇到很多很好的人,不要因为刻板印象就错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3.其他——创新实践班、缙云湖畔、辩论队
哈哈哈,我还是校级一个人文创新实践班的班长,类似于一个 人文社科学习的兴趣小组 ,有各个专业的老师来上课,很有意思,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他们会从管理、艺术、数学各个不同专业出发,学到很多。

因为喜欢写作,就加入了一个缙云湖畔的文学社,可以写文章发表,一篇几十块,算是勤工俭学加上爱好。辩论队是我的一个遗憾,因为听说要自己买正装,而且自己口齿和逻辑其实不算很强,就放弃加入了,现在想想,应该要好好去体验一番才是。
我觉得人生在于经历,也就这么一遭,勇敢地去争取,去体会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吧。
五、日常总结(这也是养成习惯了,哈哈)
1.在学习方面,不再那么无知无畏,知道了“学海无涯”,也知道了虚心求教,保持好学的态度,努力地写论文。
2.在性格方面,不再冲动暴躁,更加沉稳,注重思考,不喜欢风险,知道好好保护自己,虽然共情心少了一些,但是还是保持一份柔软于心底,也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少年之心,做一个正义的人,做一些正义的事情。
3.在生活方面,唉,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好好快乐地去烦恼大家都有的烦恼,好好爱护自己的头发,爱护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日子,我导有言,“好好开心地过好每一天,你这辈子就是快乐的一生啦”。
4.送给大家的也是这样,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生活,爱护自己,爱护他人。

给大家比心~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问题如下:
公交车上,小明看见小偷偷了一位女士的包包,灵机一动,说:“妈妈你包掉了这位叔叔帮你捡起来了。”
小偷尴尬笑了笑把包还給了她。下车的时候,那位女士拉看小明下车。小明急了说:“她不是我妈妈。”乘客们都笑看说:“这孩子又调皮了。”
然后小明被卖刭外地挖煤,小明努力工作,得到了煤光板的赏识,一年后煤光板重疾而亡,把家产传给了小明。
小明为了感谢当初拐卖他的女士,四处打听才找刭那位女士,并从一个乡路边红灯区把她赎了回来,请她大吃一顿,然后卖刭了生意更好的东莞。
晚上,小明收刭电话,母亲已经病危,最后透露小明是从人贩子手里头买的,留下一丝线索就撒手人寰。
小明几经艰苦找到生母,结果就是东莞那个,生母表示当年第一次拐卖小孩被公安通缉,一个煤老板收留了她,和煤老板有了小明后,被老板正室发现,偷偷将小明卖给人贩。
而知道真相的小明已经和煤老板女儿有了孩子。
尴尬悲痛时,做了鉴定却发现老板女儿和他没有血缘关系,小明高兴之余,和自己孩子也做了鉴定,结果孩子和小明不是父子,最后小明发现孩子和煤老板才是亲子关系!
问: 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几次违法犯罪行为?涉嫌什么罪名?如何量刑? (本题30分)#转#(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