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明天,你准备好了吗?

法律人的明天,你准备好了吗?

这两年常看到‘人工智能取代法官律师’之类的新闻,欧洲这边也常举办‘大数据+法律’、‘区块链+法律’之类的讲座。

一时心血来潮,检索了这方面的信息,结果马上就看到了LegalTech(法律科技)这个词,还发现了一本书:《明日世界的律师》(牛津出版社)。

作者Richard Susskind是一个英国律师。他在这本书2017年再版(第一版是2013年)的序言里说:

买这本书的中国律师很多。

虽然我国人口基数大,注册律师人数有30多万,学法律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但是能让书的作者如此惊叹,应该还有过人之处。于是我开始好奇中国的LegalTech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目前这个阶段,LegalTech正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生根发芽。

1.什么是LegalTech?

什么是LegalTech?简而言之就是法律和科技的结合,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法律服务中产生的问题,改进传统法律业态,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法律服务体验。

Stanford Codex 收录的LegalTech公司目录目前有1040个。它将LegalTech公司分为七类:

  • 法律电商(Marketplace Companies)
  • 文件自动化(Document Automation Companies)
  • 律所管理(Practice Management Companies)
  • 法律检索(Legal Research Companies)
  • 法律教育(Legal Education Companies)
  • 线上争端解决(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Companies)
  • 法律分析(Analytics Companies)

现实中很多LegalTech公司不局限于以上某一类服务,而是几类服务兼而有之。

2.中国的LegalTech现状?

2012年前后中国涌现了上百家‘法律+互联网’平台,采用电商的模式,将法律服务作为商品出售,比如 易法网 绿狗网 赢了网

Stanford Codex把法律电商列为LegalTech公司中的一个类别。但是严格意义上讲,‘法律+互联网’这种电商平台应该属于LegalTech的初期状态。

在这场角逐中,由于法律服务需求频次不高、产品难以标准化等原因,很多法律电商平台倒闭了。

然而,有的平台却抓住了机遇,逐步往细分领域切入,向法律和科技更深度结合的方向发展和努力,比如 无讼 百事通 法信

2015年前后,随着百度、阿里和腾讯(BAT)等开始布局LegalTech领域,中国出现了一批工具型应用的LegalTech平台。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平台:互联网法院; 电子签名+合同;法律检索+分析。

(1)互联网法院

互联网法院是Richard Susskind在《明日世界的律师》中极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司法模式。可惜这本书的资料只更新到2012年5月。不然他应该会提到中国在2017年设立的‘杭州互联网法院’。

杭州互联网法院 :2017年设立。中国和全世界第一家互联网法院,专门处理涉网纠纷案件。诉讼全程在网络上进行,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

(2)电子签名+合同

2005年,中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但是一直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直到2012年,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电子签名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供应商-- e签宝 --设立。

从2012年到2017年底,根据 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 的统计,中国这个行业的公司总共有34家,包括 上上签 领签 好签 等,大多已获风投资金。

比如,长势良好的 法大大 :2014年设立,提供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签署及 (区块链)存证服务

  • 2015年9月,A轮融资1500万元
  • 2016年12月,B轮融资6000万元
  • 2018年6月,B+轮融资亿元级别

美国同类公司 Docusign 于2018年4月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上市当日市值突破 60亿美元

(3)法律检索+分析

传统的法律数据库,比如北大法宝、中国知网等,是基于关键词检索,仅呈现检索结果。

新型的LegalTech公司则采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的语义检索,能对检索结果进行自动化分析,针对用户的法律问题呈现最相关、最有价值的法律回答。

目前中国这类公司中有两个被Stanford Codex收录:理脉和智融合科技。它们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地区唯二被收录的LegalTech公司。

理脉 :2015年设立,被Stanford Codex收录。利用语义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整理法律与商业领域的碎片化数据,并进行自动化识别、分类与专业分析。

智融合科技 :2017年设立,被Stanford Codex收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的知识产权数据进行智能融合、清洗、分析、挖掘等,通过虚拟助手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知识产权服务。

3.LegalTech的未来?

目前LegalTech在中国搞得如火如荼。

2017年底,包括北大、清华和法大在内的 多所高校 陆续成立LegalTech研究中心。

2018年2月,首届 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 Global Legal Hackathon (简称 GLH)举行。参赛团队要在51小时关门时间中,完成法律科技程序开发。

其中,中国广州、上海、香港赛区的冠军作品是这样的:

  • 广州赛区:法狗狗,一站式图片版权保护平台:项目结合了区块链+图像识别+流程化的版权服务技术,解决图片版权难以得到保护,被侵权后难以取证、维权的问题。
  • 上海赛区:TEEMO,基于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的个性化量刑辅助系统:通过加入知识图谱解决现有深度学习技术缺乏推理能力、缺乏解释性导致在法律行业可用性不强的问题,让量刑结果更准确,也更具说服力和解释性。
  • 香港赛区:Decoding Law,帮助读者理解法律的浏览器插件:它用机器学习的技术将复杂的立法起草分解为简单的语言,对无律师代表的诉讼当事人特别有用。

2018年8月, 三位法学学者 获得‘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司法专题任务)重点专项中的三项立项,经费总共8791万。

  • 东南大学-周佑勇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2324万
  • 四川大学-王竹:高质高效的审判支撑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3418万
  • 社科院-林维:内外贯通的审判执行与诉讼服务协同支撑技术研究,3049万

对了,获得首届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上海区冠军的队伍TEEMO也来自东南大学。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LegalTech在中国的发展的几点看法:

第一,LegalTech的发展处于初期状态。根据创新发展的S型曲线,科技的发展会经历先缓慢,爆发,然后再缓慢的过程。LegalTech还处在前期缓慢发展的阶段。

第二,现在距离AI代替法官、律师实现的那一天可能还很远。但是LegalTech的齿轮已经开始滚动了,极大改变法律人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是几年之内很有可能发生的。

第三,中国LegalTech市场尚未饱和。比如电子签名行业虽然已经有了三十多家公司,表面上看提供的服务是同质的,但是由于政府和大企业用户的要求复杂、差异性很大, 所以实际上竞争并没有很充分。

第四,LegalTech除了发展产品和服务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环是人。像现在已有的生物信息学专业(bioinformatics)一样,预测将来会出现一个教学生如何用代码解决法律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的专业(legal-informatics)。至少,修计算机双学位的法律学生会增加。

第五,法律服务产业的变革,除了LegalTech之外,其实还有其它苗头。比如‘资本+法律’(FinLaw),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很火的第三方法律资助平台,在中国的例子有 鼎颂 赢火虫 。有机会再专篇讨论。

Richard Susskind在他的书里写道:

法律人正站在十字路口,未来20年间的剧烈变革,将超越过去200年的总和。

法律人的明天,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于 2018-08-08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