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火车出站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注意到纵横交错的几条火车轨道,这些轨道下面往往的铺着灰白色的小石头,不同的是,高速铁路的铁轨下面一般不会铺石头,这是为什么呢?
小石块常见于普通火车铁轨下方,它的学名是道砟,又叫道碴,铺有道砟的轨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砟轨道。在铁路轨道的进化史中,有砟轨道可以说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国工业革命中,为了运输矿石,1605年第一条木制轨道诞生,过了大约150年,铸铁轨道出现了。又过了大约一百年,1865年,钢轨取代铁轨轨道,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结构形式,并且轨道下方铺设碎石道床,有砟轨道出现了。
我国的普通快车轨道,基本都会铺设碎石。这也是继承了国际上铁路修建的先进经验。道砟用的碎石子都有哪些作用呢?这种用来建设铁路的小石头,说普通却又不普通,一般都是用的特级花岗岩,石质非常坚硬,铺设在一起,能够承载火车的重量,而且道砟采用的碎石子都是棱角分明的,彼此之间参差交错形成了一定的稳定结构。
这样在火车经过的时候,扛住来自纵向和横向的压力,防止火车的轨道和枕木受压陷入地面,起到很强大的抗压缓冲的作用。道砟铺开还分散了列车运行所带来的震动和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列车乘客来说体验感更好,道砟也会占据土地空间,防止杂草在枕木轨道周围生长。
另外,下雨天碎石子不吸水,能够很好的排除雨水,把轨道枕木和泥土隔离开,路轨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就陷入地面,而是稳定的存在于道床之上。等到铁路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也能更好的调整轨道的位置。说了道砟的这么多好处,铁路轨道还是需要经常维修的。
道砟虽然坚硬,整体结构比较稳定,但是日积月累,各自独立的碎石子还是会因为列车的重压发生移位,所以铁路需要定期调整路轨的位置。
又由于天气等原因,碎石会被损耗,泥土和雨水渗进道砟中,导致轨道面不平整甚至沉降,所以定期补充或者更换道砟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说道砟自1865年以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道砟不太适合承载高速铁路,首先就是因为列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会导致道砟飞溅,这对列车和轨道周围的居民区来说都十分危险,并且高速铁路所采用的轨道是将一段段钢轨焊接而成,是一体的结构,而普通火车则是将钢轨用铁路道钉联结而成。道闸与这样的轨道能够比较和谐的共存。
但高铁的轨道就不能采用道砟作为道床了,高铁行驶速度大大高于普通火车。如果道床不够稳定,会导致钢轨发生形变,甚至会有脱轨的危险。总之,高铁三大部分路段采用的是更为稳定的混凝土整体套装,能够保证较好的平顺度,保证高铁行驶的安全性,但是高速铁路就完全不会采用道砟作为道床吗?
在中国,高铁并不是全路段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床,因为这种道床修建起来成本较高,而且是适合高速行驶的铁路路段。在列车进站出站时的低速行驶路段仍然有采用有砟轨道的路段。放眼世界,大多数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都是采用无砟轨道,而法国是个例外。
法国的高铁道床仍然是铺设的基石。当然了,法国的基石经过特殊处理,用强力的胶水处理过,保证基石整体结构的稳定,所以加固后的铁轨上,即使是行驶每小时574.8公里的高速列车道床和列车都安然无恙。高速铁路的研发和修建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所谓高速,广义上认为是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以上成为高铁。但是过几年这个标准或许又会提高。目前我国普通运行的高铁轨道设计与普快火车的轨道设计理念是一致的。都是由道床轨道构成,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尝试改变列车和轨道的接触状况来提速。
比如著名的磁悬浮列车是以电磁力为驱动,使得列车与轨道之间无接触,悬浮摩擦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得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中国目前正在研制的真空管道悬浮技术,据称时速可高达每小时4000千米,这是十分惊人的,并且同距离能源消耗不到航天客运机的十分之一,而噪音、废气排放污染几近于0 ,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极低。感觉就像是“空间瞬移”的出行方式。不远的将来,这种出行方式或许就能在现实中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轨道的技术在不断创新,碎石子虽然不再代表铁路运行的先进技术手段,但是却象征着人们创新思路,不断优化铁路轨道的探索精神。未来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出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