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自幼爱好文学,192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他积极参加南开新剧团的演出活动,经常演出一些外国名剧,并且担任了《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1929年又转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读书。1933年在大学即将毕业时,他完成了酝酿于中学时期,历经数载方始杀青的处女作多幕剧《雷雨》。此作品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后,震惊剧坛,被誉为我国话剧史上的一朵奇葩。?935年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剧作《北京人》。1942年把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建国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曹禺故居座落在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23号、25号,该楼始建于民国初年,其整体面积为912平方米。前后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带阳台,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著名剧作家曹禺童年时居住的地方,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30年代轰动文坛的《雷雨》、《日出》等话剧名作就是在这里酝酿出来的。随着岁月的剥蚀,小楼已显得苍老了。目前正积极宣传,争取市财政拨专款或采取社会集资等方式,对其进行修复,并建立纪念馆。
曹禺主要戏剧创作:
1929 年 翻译外国剧本《太太》、《冬夜》
1933 年春 翻译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三幕话剧《最前的与最后的》。
1934 年 7 月 由郑振铎主编、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连载《雷雨》,署名曹禺。
1935 年 11 月 与张彭春先生合作,将莫里哀的《悭吝人》改编为《守财奴》。
1936 年 6 月 《日出》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本年,编写成独幕剧《镀金》。
1937 年 4 月 三幕剧《原野》发表。
1941 年 1 月 四幕剧《蜕变》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2 月《北京人》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2 年盛夏 根据巴金小说创作改编了四幕剧《家》。
1947 年秋 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任导演,由文华公司拍摄。
1952 年 6 月 12 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任院长。
1954 年 9 月 四幕剧《明朗的天》发表。
1961 年 与梅阡、于是之合写(曹禺执笔)的五幕历史剧《胆剑篇》在《人民文学》上连载。
1978 年 11 月 新五幕历史剧《王昭君》在《人民文学》上连载。
1984 年 5 月 曹禺和万方改编的《日出》电影剧本发表在《收获》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