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笔记168:读《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随笔
读《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随笔
本书为上海世纪出版公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全名为《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以意大利亚非研究院巴基斯坦斯瓦特考古项目所出资料为基础》,主编为意大利的多米尼克·法切那和安娜·菲利真齐,魏正中、王姝婧和王倩翻译。本书是一部研究犍陀罗艺术的微型百科全书,涉及其建造方式、制造工作、艺术风格、艺术构造的各个方面,对建筑、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纹饰、乐器礼器生活用具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归纳,值得阅读和翻阅。
第一章中即对犍陀罗艺术的加工工具和石材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我国之研究似乎更加偏向于解读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通过其形式的演变勾勒出其风格传播的路径及其对周围世界造成的影响,去年出版的一本《云冈石窟营造工程》是一本不错的关于云冈石窟营造过程的研究著作,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似乎之前关于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第二章为建筑,分为宗教、军事、民用、小品、墓葬等五种,我之前学习的内容和阅读的图册等内容基本上都是犍陀罗艺术中的佛教造像,偶尔见到其他设施,此处算是开眼了。本章中的建筑为实际的建筑和犍陀罗艺术图像中设计的建筑,其中对每种建筑样式的具体形制和部分名称进行了介绍,挺难记忆的,但是很有用,如果专门研究一定要记住。在图像一部分中,我看到来自希腊的莨苕纹在中亚变成卷草纹,这与中国北朝隋唐的大量卷草纹饰极为类似,应当是其发展而来。在器物介绍中向我们介绍了犍陀罗艺术中所蕴含的当时的社会器物资源,则与画像砖石、壁画等艺术形式有类似的功用。
总之,这是一本学习和研究犍陀罗艺术的不错的基础书籍,虽然不厚,但是较为全面。本书为亚欧丛书的第三本,第四本为《犍陀罗艺术探源》,对一些佛教寺院进行了调查发掘和研究,有时间可以看看。
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