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我在公众号后台看到一位书友的长信息,她问我某某读书变现训练营是否值得报名,有没有拆书稿的写作格式等问题。

由于时间超时无法回复了,就写一篇文章来说说如何写拆书稿吧,希望对她有帮助。这类文章我虽不写了,但还记得基本写法,正好趁着周末梳理一次,也许对更多的人有用。为了表达更自然,在此我就以与第二人称对话的方式写下去。

所谓拆书稿,是指你读完一本书之后把精华内容提炼出来,写成 5-10 篇各自有明确主题且相对独立的文章。这些拆书稿合在一起是对一本书的精华解读,而散在各处也是一篇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它在读书变现方式中极受欢迎,写作难度不算大,投稿在不同的平台则稿费不一,单篇稿费一般在 1000-6000 元不等。

可能有人说了,像拆书稿这种写作文体看上去很 LOW,上不了台面还显得比较功利。其实想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稿并不容易,它需要写作者快速读懂读透一本书,善于总结和提炼、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功底,不是参考一两个套路依葫芦画瓢就写得好的。

比如有的人写书评,写作的广度和深度已超越了书评题材本身,甚至超越了书本包含的意义,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随笔或论文,如杨联陞的《汉学书评》;而有人写再平常不过的吃吃喝喝,也可以写得妙笔生花,如汪曾祺。

所以别看不上某一种文体,因为当你真的动笔写时才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倘若你一年写了上百篇拆书稿就一定看到自己的进步,它也倒逼你大量阅读。

在写拆书稿之前,你首先用快速阅读法,比如用《王者速读法》里的方法三十分钟读完准备拆解的书,了解书本大意之后再带着问题认真读一遍。其次是收集这本书的主要信息,包括豆瓣书评、读书笔记等。最后重点阅读序言,就了解了这本书的大体内容了。

一般来说,拆书稿常见的有七拆法和十拆法两种格式,后者更多一些。比如你计划把一本书分成 10 篇拆书稿,如何去拆分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按照章节拆分,主要适用于非虚构类。除了恰好有十个章节的书以外,多的就合并,少的就分解,根据实际情况拆分。比如瑞·达利欧的《原则》分为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三大部分,近 30 个小章节,只能把主题相近的章节合并,并挑出 10 个读者感兴趣的主题来写。

这里以「有书共读」为例,看看别人是如何写这本《原则》拆书稿的,写作者在每篇解读文稿内也列出了书本对应的章节:

瑞·达利欧传奇的一生拥抱现实,教你用五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那些活得漂亮的人,都做到了这一点35岁之前,必须要养成的好习惯人生每天都在决策,如何做好每一个决策?如何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成为人生赢家?如何做到「允许犯错」到「超越分歧」?比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如何管理和改善公司?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二种是按照页数拆分,适用于虚构类作品,尤其是不分章节的长篇小说。这种拆分法以自己阅读进度为主,在当天阅读内容基础上提炼出一个主题来写。比如「有书共读」里的《骆驼祥子》便是以页数拆分的,十篇拆书稿外加预告篇,共十一篇文章:

预告:大时代的小人物,命运谁主?乱世洪流里,每个人命运都将被裹挟(1-30)死里逃生不易,过美人关更难(31-56)虎妞纠缠不罢休,理想因现实而动揺(57-91)祥子积蓄再遭洗劫,走投无路重回人和(92-113)刘家父女彻底决裂,虎妞祥子另立门户(114-142)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的开始(143-162)四爷卖厂虎妞绝望,祥子买车重操旧业(163-193)病来如山倒,带来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194-237)虎妞难产一尸两命,祥子意志逐渐消沉(238-268)当人权买定离手,良知只是时代的牺牲品(269-286)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解读标题都是拆书人根据对应的主题来取的,它介于传统标题和标题党之间,既准确地表达出拆解部分的主题又有吸引力。抛开自媒体哗众取宠的标题党,拆书稿标题取法还是有一些套路的,只是痕迹没那么明显,否则容易引起读者反感。

关于如何取标题,我还是多说两句吧,毕竟一个优秀的标题可以向读者传达了文章的价值和完整的信息,也吸引更多的人打开文章阅读。比如我这篇文章的标题若改成:「手把手教你写一篇价值 6000 元的拆书稿,月入万元不是梦!」抛开内容质量不说,阅读量肯定不止这两位数,只是我假清高不屑于玩这种套路罢了。

既然你写文章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就应该想办法取爆款标题,厚着脸皮去模仿别人写过的标题格式,再结合自己的写作主题取出好标题来。如果你觉得当前的标题还有改进的空间,不妨多取 3-5 个,综合考虑之后选择最好的。

有了标题,就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了。而在写正式拆书稿之前,一般都有一篇解读预告,约 1000-1500 字,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讲故事或亲身经历引出本书;本书主要内容;介绍作者;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列出接下来解读的十个主题;结语,引出次日主题。

写完了预告篇,就是正式的拆书稿了,它的写作格式看似相对复杂一些,当你写几篇之后就慢慢熟悉了写作步骤,概括起来非常简单:

取好标题;写一两段吸引人的开篇语;写 2000 字左右的主体内容,至少写四部分;结语;

如果你投稿或发布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可在文末加入引起别人共鸣的话题,增加与读者互动的机会。在写作时需特别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只写一个主题,尤其在写主体内容的四五个部分时,千万不要写前后不相干的内容。一本书已经拆分为十个主题了,就没有在单篇文章里继续拆分的必要。

接下来我说一说在写拆书稿过程中,许多人容易陷入常见的误区,以至于写出来的文章没几个人读得下去,连自己在写完之后都不忍回看,这样的文稿无疑是失败的。

首先是摘录书本内容太多。有些文章摘抄一段写一段感悟,就像用白话文翻译《论语》一样呆板无趣,让读者失去了阅读兴趣,诸如此类的文章是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的,一般引用书本内容不超过全文字数的 10% 为宜,最好控制在 5% 左右。因为拆书稿不仅仅是解读,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增量,这一点相当考验拆书人的知识储备。

其次是写作风格过于书面化,写得一板一眼的固然没有一句出错,有的写作者甚至为了卖弄而用了生僻的成语,显得生硬和难读。这类拆书稿若是录制成音频,相信没几个人从头到尾听完。

再次是提炼的精华内容过多,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都写到了,可谓巨细靡遗。可惜有些作者为了炫耀自己的文笔和渊博的知识,总想面面俱到,却不顾前后几部分的内容是否存在关联,强行拉入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到头来只会增加写作负担。而干货过多,同样不可取。

因为在文章干货太多,信息密度太大反而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压力,倘若非长篇大论不可,最好以讲故事、用案例的方式让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以增加拆书稿的趣味性。

最后是没有明确的主题,写到哪算哪,选择的切入点宽而泛,读者读完之后不知道文章说了什么,完全没有戳中读者的痛点。这就导致读者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即使勉强读完也是一次不愉快的阅读经历,今后已不可能再读该作者的文章。

在文章写好之后,便是修改了。首先是检查标题是否足够吸引人,尤其在文章写完之后更容易发现标题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是文中选取的材料是否与文章主题相关,删除无关内容;第三步是检查文章段落是否有前后逻辑矛盾,及时调整过来;最后检查错别字。

如果你不是给平台投稿,而是写给自己看或发在公众号上,就选择自己喜欢读且有点难度的书,否则不值得你如此大费周章地写稿。

关于最后的发布,你最好在写完一本书的七篇或者十篇拆书稿之后再发布出来,因为在发布前你可以修改标题,段落等,让整体统一起来,也好安排每一篇文章之间的联系,不要写完一篇就发一篇。如果你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话,就相当于给自己留几篇「库存」,在下一本书读透之前你还有几天的写作缓冲期。

2020-03-22 阅读 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