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后来他的儿子朱见济夭折,之后就没有立太子,如果重新再立朱见深,于谦就不会坐视不管。坐视不管?怎么管??当时代宗皇帝快死了,他没儿子。皇位要么还给英宗要么给前任太子(英宗的儿子),因为宣德皇帝只有他们两个儿子,其他藩王血缘就太远了而且太后会同意?所以代宗皇帝一死,皇位回到英宗一脉这是整个朝廷的一致意见,于谦打算单挑天下?

明知必死,还不出手,原因就一个,爱子民,重社稷,轻君王,那一晚,就是他的石灰吟。 京师保卫战绝对改变了中国历史,太重要了,每去西湖必去于谦墓。于谦能带兵抗得住乜先的数万蒙古铁骑,如果想置石亨等人于死地,易如反掌,当初石亨等人从土木堡弃军逃回就应治罪,于谦忠诚善良反受小人之害,愚忠悲壮之果。

每听到于谦的故事,都是两眼泪,大明忠臣啊?按兵不动,慷慨赴死,以报大明王朝,以此名垂青史!个人认为于谦是想死,也不怕死。敢去也先接太上皇。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老头去虎穴,不是想死是什么?迎回来自己得到了什么?朱祁钰做的不好,要么杀了哥哥全家要么对哥好点感化他。这样做让人恨又给人机会翻盘。

夺门之变时,明代宗只有29岁,虽然身体不好,谁说到了必死弥留之际,史书记载夺门之变后,朱祁钰已经好转了,最后莫名其妙猝死,于谦当时身为内阁主宰,怎么可能在朱祁钰还没死的时候,作出如此荒唐的决定,退一万步说,朱祁钰真的快死了,于谦也完全可以自己亲自复辟英宗或拥立朱见深继位。这才符合常理!

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文臣首领是王直。百官首领是徐遁。 这两人都非常支持代宗上位。 但是,这两人都没有出头。而是忽悠了当时还是户部侍郎,并不算高官的于谦出头。 两人的借口是,才华不及于谦。 王直前后都是那么牛气的人,徐遁状元之才。才华不如于谦? 无非两只老狐狸,让于谦顶岗而已。 当然,于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从三品侍郎 直接到一品兵部尚书。进入明朝权利核心。 同样,夺门之变后,于谦被砍了。可王直徐遁都活了,只是罢官。徐遁后面还起复了。

这是因为无论于谦反不反抗,都无济于事,因为满朝文武都支持英宗复辟,反抗不过多增伤亡,不反抗则在青史留名,这也是文人最在意的。为什么满朝文武都支持英宗复辟,都反对景泰帝。第一,景泰太苛刻英宗,英宗前期宠幸宦官,造成土木堡之变,但是被也先俘虏至北方蒙古,吃尽了骨头,然后回宫后遭到景泰帝百般虐待,在满朝文武看来,已经赎其罪,普遍对英宗非常同情,第二,景泰登基八年却无嫡系,仅仅只有一个于谦,这在朝堂上非常孤立的,第三,景泰本身无子嗣却又病重,一旦驾崩,按照朱元璋的皇位继承法,皇位又会重新英宗或者英宗子朱见济的手上,但他们谁也不会感激景泰帝,因为英宗被他百般虐待,朱见济太子位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满朝文武不会为了景泰帝去得罪未来的皇帝,所以满朝文武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利益攸关上,谁也不会去支持景泰帝的,夺门之变,顺风顺水,就是这样的,这跟于谦是否反抗无关。

宁可身先死,不愿留骂名。先为国而后忠君,那个时代能有这种思想而且这么干的人真的了不起。拥立朱祁钰为帝,而后拥立周见深为太子,于谦难道不知道一旦朱见深上位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种无私即使现在的人都很难理解吧。出差到杭州,专门去祭拜这位英雄,作为读书人他的成就堪称无可挑剔,估计连岳飞与他相比也甘拜下风,从他被杀,明朝就应该灭亡了,后面的东林党争先恐后的投降也不令人奇怪,对于清朝我感觉除了剃头留辫子外,整个历史比明朝要强的太多,至少没有把那个英雄杀死的事情发生,技术辛丑时八国联军要求处决董福祥时,慈禧都没有答应。

谁告诉你于谦没有准备? 为什么夺门之变军队进入后宫。景泰帝第一句话是问是不是于谦造反?自己想想为什么? 于谦刚整顿京营,手头是有一支可靠军队的。 可说实话,他打仗真不是石亨对手。他根本没料到石亨会靠百余家丁直接奇袭紫禁城。 石亨之前一连圈举动,把于谦所有目光都集中到城外。于谦以为他要靠城外忠于石亨的大军。 于谦根本不是没有任何举动。而是完全失算。

于少保是忠臣,忠的是大明皇室,并不是某个皇帝。朱祁镇被俘时,他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与孙太后一起立朱祁玉为君,破了也先的诡计。朱祁镇被放回来囚禁八年,于少保也没有上书让朱祁玉杀掉朱祁镇,可见他內心是光明磊落的。但他没有意识到人心险恶,以至被冤杀真是令人心痛。说手握兵权为何不干涉,因为他是忠臣,如出兵就有造反之嫌了。所以他绝不会这么干,这点和岳飞一样,两位少保,两位忠臣,同被冤杀,死后还葬在一起,也算缘分吧。

我认为这正是正人君子之所以能做到的。无论是英宗还是代宗,都是顺应时势而被推上帝位的,帝王之间的是非曲折做臣子的无法干预和评论,谁都有优势,谁都有错误。英宗错在盲目用兵,导致被掳,失去皇位,差点亡国。代宗失。于谦能干而正直无私.却又有文人的迂腐愚忠。英宗被放回来已失势,以于谦的权势声望应该进言代宗。借代宗之手暗除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回来的英宗对代宗和于谦来说都是个很危险隐患)。结果两人都政治迂腐幼稚,而吞生命后果!

明朝最没帝王之才的皇帝当属明代宗…明英宗之弟朱祁钰,却被文官集团的代表于谦扶上帝位,无非就是他好操控,能按文官们的利益来!甚至朱见深被废太孑之位也被文官集团默许,就是怕英宗系孑孙上台清算他们!可朱见深被立太孑继承代宗之位可是代宗被立位为皇帝的条件之一!不然朱祁钰排队也轮不着他当时皇帝!孙太后也不为答应于谦擅立外藩为席!英宗夺位后对其弟和文官集团及于谦最恼恨的也是这一点!可以说这帮道德婊无耻之极!所以英宗捣毁代宗陵寝不让其入墓穴并废帝号,随后清算大批支持代宗废立朱见深太孑地位的文官集团,可谓英明之举!

于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没私心,一切以国家为重。拥立代宗,说服代宗迎回英宗,坐视英宗复辟,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实于谦在代宗病危之际是否可以主动建议代宗归位英宗那?可能于谦觉得这样对不起代宗,所以放弃了吧?于谦又不是领兵大将他如何手握重兵,就算他有调兵之权,没军中大将之令他也调不动一兵一卒,石享拥有京城防守最高将领,他如何调兵,命令是层层下达,越级是很难调动的,夺门之变他根本管不了。

民族英雄于谦,在历史书本上只字未提,人们只记得他年少时所做的石灰吟,可能有的人连石灰吟是谁写的都不知道。而于谦墓,也多是外国友人前来祭拜,王阳明是大多日本人的偶像,在世界各国都有儒学院 在中国确实封建复古的代名词。中国天天说要打造文化强国,弘扬民族文化。但中国文化是啥?民族文化是啥?

于谦不是不管,他知道也管不了,他虽为兵部尚书,但他整天处理的是政务,石享是领兵大将部下都是他的死忠,根本不会听从于谦,袁世凯部下清廷都调不动就是列子,民国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在撤退时开会,各军师长都不听他,他只能管住自己的一百多卫队,所以有些事官大也不一定都能管住。

先不论是否知情这点在史书中无明证,即使知情不出手也没错。于谦与其他大臣主张复立沂王等于认可英宗复位,可见他们都没有认为复位对自己不利,明代士大夫骨子里是维护礼法大义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比如武宗,不会谋立外藩。于谦,是大忠大勇,只为社稷,不虑己身,人格高洁可谓千古第一人。 朱祁钰,时也,命也,上天把皇位给了他,却让他唯一的儿子早夭。不该如此固执,重病难起时就该顺应历史,重立见深为太子,如此既能全其生前身后之名,也能为大明保全忠臣于谦,悲乎,惜哉!

朱祁镇,任性却又保有祖宗的骨气,在先輩创立的大明盛世里恣意妄为,终酿大祸。但被俘后仍能保持帝王的底线骨气,这也算他前半生唯一无愧朱氏先人之处。对于帝位,亦是命也,时也。然杀于谦,为其最大之败笔,是为彼时帝王之心所累,未能超脱通透。即时晚年幡然悔悟,然忠良已沒,大错已铸。 悲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