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 江南西路 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 抚州市 ,一说为南昌市 进贤县 [59] )人。中国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55]
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以 神童 召试,赐 同进士出身 [5] ,任 秘书省 正字 。累迁至 知制诰 翰林学士 。因为人慎密而受到 宋真宗 赏识。 宋仁宗 即位后,他建议 刘太后 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学,一度升至 枢密副使 ,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 应天府 。其后仍被召回朝中,历任 御史中丞 三司使 参知政事 等职。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历二年(1042年)自 知枢密院事 进官 集贤殿大学士 同平章事 枢密使 ,正式拜相。两年后因事罢相,带 工部尚书 衔出知 颍州 ,移知陈州、许州、 永兴军 、河南府等地,累封临淄公。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因病自请入朝,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 司空 侍中 谥号 “元献”,世称“晏元献”。 [55-56]
晏殊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 应天府书院 ,邀请 范仲淹 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 五代 以来,天下 学校 废,兴学自(晏)殊始” [35] 。晏殊工诗善文,尤以 的成就最为突出 [55] 。其词擅长 小令 ,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 冯延巳 的影响,与 欧阳修 并称“ 晏欧 ”。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平生所作诗文据传逾万篇,今仅存《 元献遗文 》《 珠玉词 》;又编 类书 类要 》,存宋以前古书极其丰富。 [56]
全    名
晏殊
别    名
晏元献 晏同叔
同叔
谥    号
元献
封    号
临淄公
所处时代
北宋 中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南西路 抚州 临川县 [55] [59] (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一说为南昌市进贤县)
出生日期
991年
逝世日期
1055年2月27日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扶持应天府书院,培养大批人才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而夙慧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是 江南西路 抚州临川县( 至道 三年改道为路,暂按路说)人。他从小聪明好学,七岁就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 张知白 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 [4] 景德二年(1005年),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 殿试 ,他神色不惧,很快完成答卷,受到 宋真宗 嘉赏,赐 同进士出身 [4-5]
据《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宰相 寇准 歧视江南人,想打压晏殊,真宗说:“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 张九龄 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 [4] (但《湘山野录》记载寇准在应天府时,对晏殊极为赞赏,与该说不同 [6] )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臣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为秘书省正字,留在 秘阁 读书。 [57] 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得到 直史馆 陈彭年 的称许。 [5]
景德三年(1006年),晏殊被 召试 于中书,事后转任太常寺 奉礼郎 [7]

慎密得器

晏殊塑像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因真宗东封 泰山 ,晏殊被调为 光禄寺丞 ,再任 集贤校理 。因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满,就被召回任职,随真宗前往 太清宫 祭祀。随后奉诏编修宝训,“同判太常 礼院 ”。不久,因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未被允许。后调 太常寺丞 [9]
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第六子赵受益被封为升王,晏殊被选为升王府的 记室参军 ,再迁为 左正言 、直史馆。同年九月,赵受益被册立为皇太子,改名 赵祯 ,晏殊也迁升为 户部员外郎 ,兼 太子舍人 ,赐金紫。不久后又任 知制诰 、判 集贤院 。许久后,相继被调为 翰林学士 ,充任 景灵宫 判官、 太子左庶子 ,兼判太常寺、知 礼仪院 [8] 真宗每次向晏殊征求意见,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真宗,真宗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9]
乾兴 元年(1022年),真宗驾崩,赵祯即位,即宋仁宗。仁宗少年嗣位,由嫡母 刘太后 听政。宰相 丁谓 、枢密使 曹利用 想独揽大权,朝臣议论纷纷,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这才使此事了结。事后,他得以升任右 谏议大夫 兼翰林 侍读学士 ,刘太后认为他是仁宗在东宫时的旧臣,便额外加恩,授官 给事中 、景灵宫副使,判吏部 流内铨 。后参与编修《真宗实录》,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进升为礼部侍郎、知 审官院 、郊礼仪仗使,再迁 枢密副使 ,自礼部侍郎转授 刑部侍郎 [10-12]

获罪外贬

后因反对授幸臣 张耆 为枢密使,晏殊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曾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10] ,于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 宣州 ,数月后改知 应天府 [13] 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 [14]

再入中枢

此后,晏殊再度获召入朝,拜官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天圣七年(1029年)二月,改授兵部侍郎、 资政殿学士 翰林侍读学士 秘书监 。仁宗特意赐他绣癋,用来表示特别的恩宠。 [38] 此外,晏殊还奉命主持了天圣八年(1030年)礼部的 贡举 [15-16]
明《唐宋名臣半身像册》中的晏殊像及题字,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60]
天圣九年(1031年),晏殊升任 三司使 。后第二次担任枢密副使一职,尚未正式就职,又在 明道 元年(1032年)改拜 参知政事 (副相),加 尚书左丞 [15-16]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将要拜谒太庙,有人建议她身穿 衮冕 前往。太后咨询晏殊的意见,晏殊举出《周官》后服一节加以谏阻。 [17] 三月,太后逝世,仁宗亲政。当初,晏殊曾受命撰写仁宗生母 李宸妃 墓志文,里面说李宸妃只生了一个早夭的女儿。刘太后死后,仁宗得知生母的真相,同时向宰臣出示晏殊所撰志文,欲追究其责任,虽经宰相 吕夷简 的劝解,晏殊仍被外放为 礼部尚书 、知 江宁府 ,旋即改知 亳州 ,后带 刑部尚书 衔徙知陈州。 [18-19] [36] [51] 后来,晏殊重新被召入朝,任刑部尚书兼 御史中丞 ,第二次担任三司使一职。 [19]
宝元元年(1038年),割据西北的党项首领 李元昊 称帝,建立 西夏 政权,并出兵陕西,战事不利,边情告急。晏殊分析形势,奏陈四件加强军备的要务:撤消内臣监军,使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他的建议为仁宗所采纳。 [13] [20]
康定 元年(1040年),晏殊被迁知枢密院事,同年九月加检校 太傅 ,正式担任枢密使。 [37] 后加拜检校太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晏殊以刑部尚书、 集贤殿大学士 、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 [21] [22-23]

晚年生活

晏殊
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晏殊遭谏臣 孙甫 蔡襄 弹劾,遂以 工部尚书 出知 颍州 。其罢相的罪状包括在谏官反对 欧阳修 出为河北都转运使时故意不许、调动官兵来修自己的府邸以及对西夏过于软弱等,还可能有李宸妃墓志的旧账及八王 赵元俨 临终前对仁宗说晏殊“名在图谶”等因素。 [24] [52-54] 后又以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相继知 陈州 许州 等地。六十岁时,他以户部尚书、 观文殿大学士 出任 永兴军 (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充任一路都部署、 安抚使 。后调知 河南府 西京留守 ,转拜兵部尚书, 勋阶 进至 开府仪同三司 、上柱国,封临淄公(食邑一万二千户,实封食邑三千七百户)。 [25-26]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开封府医治,待痊愈后再出京供职。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每隔五日觐见仁宗一次,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 [27]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前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说:“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正月二十八日(2月27日),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28] 。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 辍朝 两日;赠官为 司空 兼侍中,赐 谥号 “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27] [39]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政治

晏殊
宋仁宗刚刚即位时,由其嫡母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29]
宋夏战争 爆发后,晏殊时以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去监军,不以阵图授诸将,使诸将对敌时能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 [13]
晏殊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 范仲淹 孔道辅 王安石 等均出自其门下; 韩琦 欧阳修 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又能识富弼、 杨察 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 [40] 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时称“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43]

文学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55] 晏殊的词作,吸收了 南唐 花间派 ”和 冯延巳 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冯煦 蒿庵论词 》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 [3] [31] 中国古典诗词专家 叶嘉莹 认为,晏殊在词史中地位主要是承先启后,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和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词坛的繁荣,即“临川(晏殊)珠玉继阳春,更拓词中 意境 新”。 [47]
一方面,晏殊词大多为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晏殊也是北宋专攻 令词 并以此名世的第一人。 [2]
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宋词》特种邮票中的晏殊《浣溪沙》 [55]
另一方面,晏殊词风格温润秀洁,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他善于捕捉瞬间情景,即景传情,构造缠绵悱恻的情词,多有继承南唐的风格和形式,尤其受到冯延巳词风影响较大,学习冯词的明丽与疏朗,脱去了花间派的脂粉气,多所创新。 刘熙载 《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代表作有《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 [2]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3] [31] 近代学者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属于“第一境界”。 [32]
  • 诗文
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为天下所宗”;他还创作了上万首“闲雅有情思”的诗歌,其诗则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 [3] [31] 宋祁 《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48]

教育

晏殊任地方官时,极重视书院的发展。他大力扶持 应天府书院 ,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 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1043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 庆历兴学 ”。 [13] 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30] ,并非虚誉。 [14]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曾致尧 :“晏奉礼他日贵甚,但老夫不及见子为相耳。” [44]
  • ①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1]
  • ②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1]
晏殊
刘挚 :“我仁祖之初,亦以盛年嗣服,用李维、晏殊为侍读,冯元、孙奭为侍讲。惟兹数人,皆名儒宿德,极天下之选。” [42]
脱脱 阿鲁图 等《 宋史 》:
  • ①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 悁急 。善知人,……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35]
  • ②殊、籍、随、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晓法令,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然籍终至绌免,随数遭谴斥,何其才之难得也。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 [35]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不敢越职

据晏殊自述,他在担任知制诰时,曾被误宣入禁宫内。当时宋真宗已经病重,出示一纸文书给晏殊,其中是除拜一些大臣的诏令。晏殊奏道:“臣是 外制 ,不敢越职。”真宗点头同意,召来翰林学士 钱惟演 (翰林学士被称为 内制 ,辖此事),晏殊又奏陈:“臣担心此事泄露,请留宿在 学士院 。”到第二天早晨宣麻发往宫外,其内容与昨日所见大相庭径,晏殊深感惊骇,但不敢向外人说。 [45]

质朴不拘

晏殊入朝时,正逢承平之际,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宋真宗忽然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何,转天上朝复命,真宗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真宗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真宗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眷宠日深。 [57]
晏殊做宰相时,女婿富弼做枢密副使,他便请求辞去所兼枢密使职务,宋仁宗没有允许,他受到仁宗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为人刚简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有一次,一个盗贼潜入晏殊家行窃,被抓获后,被晏殊施以搒击,直到昏死后才将其送官,结果刚被扶到开封府门,盗贼便因伤重而死。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 [41]
晏殊生活俭朴。尽管早已显贵,却仍保持清廉、简朴的作风。 [41]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亲属

晏殊亲属(部分)
关系
姓名及生卒年
简介
高祖父
晏墉 (835-891)
唐懿宗 咸通十年(869年)进士,官终江南西道观察判院,并定居高安。
高祖母
王氏(839-895)
生平不详。
曾祖父
晏延昌 (861-926)
举家徙居临川。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曾祖母
张氏(861-930)
后赠陈国太夫人。
祖父
晏郜 (891-971)
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英国公。
祖母
傅氏(894-963)
后赠许国太夫人。
父亲
晏固 (944-1013)
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秦国公。
母亲
吴氏(946-?)
封唐国太夫人。
兄长
宋仁宗时曾任殿中丞。死后赠 金紫光禄大夫
弟弟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赐进士出身,早逝。
元配
李氏
工部侍郎 李虚己 之女。或早逝。
继室
孟氏
屯田员外郎孟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
王氏
建雄节度使 王超 之女,封荣国夫人。
长子
晏居厚
官至大理评事,早逝。
次子
晏承裕
一作晏成裕,曾任尚书屯田员外郎。
三子
晏宣礼
曾任赞善大夫。
四子
晏崇让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及第。 宋哲宗 时累官知颖州。被认为是晏殊诸子中唯一“能守其家者”。
五子
晏明远
曾任大理评事。
六子
晏祗德
曾任大理评事。
七子
晏几道 (1038-1110)
宋词 婉约派 代表人物,与晏殊并称“ 二晏 ”。曾任开封府判官等职。
八子
一说为晏殊第九子。曾任太常寺太祝。
长女
晏氏(?-1087)
嫁同平章事 富弼 ,封周国夫人。
次女
晏氏
嫁三司使 杨察
据欧阳修《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载,晏殊共有六女、十二孙。
(表格参考资料 [1] [34-35] [46]
二晏世系表 [46]

交游

姓名
与晏殊的关系
张知白 (961-1028)
安抚江西时发现晏殊的才华,以“神童”名向朝廷举荐他。
陈彭年 (961-1017)
晏殊在 秘阁 读书时陈彭年奉诏“视其学”,对晏殊多有称许。
王钦若 (962-1025)
晏殊常“以文翰游于”王钦若馆舍中。
钱惟演 (962-1034)
晏殊任三司使时曾求牡丹于时任洛阳留守的钱惟演,钱惟演以诗附花赠予晏殊。
杨亿 (974-1020)
在晏殊十二岁时杨亿曾为其 延誉
吕夷简 (979-1044)
二人长年为同僚,互有诗文唱和。宋仁宗亲政后,吕夷简曾进言营救晏殊。
范仲淹 (989-1052)
晏殊知应天府时,延请范仲淹兴办府学。范仲淹守边有难时,晏殊加以援助。二人终生为友,范仲淹始终“以门生事之”。
张先 (990-1078)
曾为晏殊幕宾,并为其《珠玉集》作序。
宋庠 (996-1066)
宋庠及第时晏殊为编排等第者。曾学习晏殊诗法,与他有诗文及书信往来。
宋祁 (998-1061)
宋祁及第时晏殊为编排等第者。曾学习晏殊诗法,并颇得其器重,关系十分亲近。
梅尧臣 (1002-1060)
在陈州与晏殊有多首唱和诗,此期间创作的拟古诗也可能受到晏殊的影响。
文彦博 (1006-1097)
文彦博曾为晏殊幕宾,晏殊为其父撰墓志铭。
欧阳修 (1007-1072)
晏殊对欧阳修有提携之恩,欧阳修深为感激。二人有诗文及书信往来,但晏殊不喜欧阳修 [58]
韩琦 (1008-1075)
得到晏殊不少的帮助。
邵亢 (1014-1075)
在颍州团练推官任上深受颍州守臣晏殊器重。
韩维 (1017-1098)
韩、晏两家渊源颇深。韩维曾为晏殊在颍州、河南的幕宾,二人有诗文唱和。晏殊死后,韩维撰文痛悼。
王珪 (1019-1085)
王珪曾为晏殊幕宾。
苏颂 (1020-1101)
苏颂曾为晏殊幕宾。
王安石 (1021-1086)
在王安石及第时晏殊对其极其赏识。
傅尧俞 (1024-1091)
晏殊任西京留守时称赞时监西京税院的傅尧俞为宰相之才。
表格参考资料 [49]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晏殊浣溪沙词意“小园香径独徘徊”,戴敦邦绘
据《 东都事略 》记载,晏殊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 文献通考 》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传者惟《 珠玉词 》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 宋六十名家词 》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31]
现代对晏殊词集的整理有唐圭琼《全宋词晏殊词》,吴林行《珠玉词》,柏寒《二晏词选》,王瑞臣、元心《珠玉词笔注》,张草纫《二晏词笔注》等;诗文方面主要见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著的《 全宋诗 》(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著的《 全宋文 》(存散文53篇)。 [3]
晏殊词作选摘参考资料: [33]

影视形象

播报
编辑
喻恩泰饰演的晏殊
1989年电视剧《 一代名臣范仲淹 》:孟元饰演晏殊;
2020年电视剧《 清平乐 》: 喻恩泰 饰演晏殊。 [50]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文忠集 》卷22《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1]
宋史 》卷311《晏殊传》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