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行营,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是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岳会议宣布撤销原有重庆、广州、西安三行营后另设的两个行营之一,程潜将军曾受命担任其主任,统一指挥北方战场。其正式成立的时间,为1938年12月21日 (一说1939年2月1日或1月10日),名字中的“天水”,亦即当时和今天都属甘肃所辖的天水这块地方,是个确凿的地理概念,有着人所共知的实在指向,只是行营的驻地,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设在西安而已。
现在大凡说及二战中日寇侵华这段痛史,说到程潜将军抗战期间的经历,都会提到这个行营,提到它的旋设旋撤和它“三•七”突遭寇机空袭的惨状。不少媒体或出版物上,尽管其中有些说法未必尽是,总体上却还不太离谱。但是也有个别媒体或出版物议及其名称来历的时候,公然声称当年程潜将军曾向西安“八办”中共代表林伯渠老如此解释其原因:“日本旗是太阳,我们行营叫天水,‘天水’可以淹没‘太阳’,抗日战争必将胜利。”其中尤以长安烟霞乡人《天水行营殉难将士墓碑注释》博文下列说法最为典型:
关于北方行营为何取名“天水”?程潜曾对中共代表林伯渠解释说:“日军的国旗是太阳旗,我们的行营叫天水,天水可以淹没太阳,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究其实,一则因为天水本北方名城,取义于此,二则此名中蕴涵中国古代“五行观念”。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日本地在东方,五行属火,天水在西,中国水源皆出于此方向,水克火,日本国旗既是太阳,那当然要天上之水来灭。这样取名,表示中国上下之坚定决心。
然而此说根据何在,则似不见有人指出,而其生动有趣的同时又明显有些滑稽的品相,却让人颇生疑惑和警惕。坦率以言,其中至少有如下几个问题,说不过去:
其一,此说见未见诸正规的文献记载,这是研究历史起码应考虑的问题,而其真实的情况究竟怎样,有这样的文献佐证吗?退一步讲,假如没有正规文献记载,可靠的口碑资料也行呀,但此说有吗?凭什么说得一本正经!
其二,作为临时军事办事机构,民国时期的行营,从1929年设立,到1946年改称行辕,前后有过武汉、北平、洛阳、郑州、南昌、潼关、武昌、四川、广州、西安、桂林、天水、昆明、汉水、东北、西北、重庆等十几个,而和天水行营同时设立的,还有桂林行营。如果说 “天水”二字可以如此解释,那么“桂林”二字又该如何解释?其他或前或后设立的那么多行营的名称,又该如何解释?
其三,以“天水”浇灭“太阳”,想象神奇而大胆,无如这一看就是“神”话,而战争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真刀真枪,刀下见菜,尤其是当敌寇的铁蹄踏上祖国的山河之后,成败一惟实力说话,怎么能将国家民族的命运,寄托在“神”话上面?!
其四,因为战局的变化,天水行营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40年5月(一说1941年8月)就撤销了。既然“天水”对“太阳”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何以要撤销它?是抗日战争结束了?还是“天水”对“太阳”失去了法力,或者当局不想再用“天水”灭“太阳”了?
所以,按照正常的判断,此说果真存在的话,也只能说是程潜将军和林伯渠老之间的一段笑谈,当作趣闻可也,将其视作天水行营冠名的真正原因则万万不可。事实上,据一丁《林伯渠贺程潜任天水行营主任》(载《民国春秋》1997年第6期)所述,当年有关此事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1939年2月1日,天水行营正式成立,蒋鼎文、胡宗南等均登门致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祖涵也登门访问。程潜风趣地对北伐时的老友林伯渠说:“日军的国旗是太阳旗,我们的行营叫天水,天水可以淹没太阳,抗日战争必然胜利啊!”林伯渠高兴地回答;“儒将出语不凡,真是妙语惊人!”两人开怀大笑。
从时间上看,这大概是最早公开谈论这件事情的文字了。不管前议说法是否得诸这篇文章,其虚妄与荒谬,都是不待赘言。盲目地将其一传再传,不仅把严肃的事情庸俗化了,将严酷的战争戏剧化了,也不免低估了程潜将军、林伯渠老及其这一代人的血性和智商,于原有笑谈之后,又留下新的笑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