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经热情洋溢地在《巴黎圣母院》中花了近四千字描写了巴黎圣母院以及他的“建筑学说”。 他认为: “伟大的建筑,如同高山一样,是多少世纪的产物。 艺术发生变化,而建筑物往往还在保留原样。

某种意义上,教堂就是一部鲜活的西方建筑史。而当现代建筑大师们面对这些历史活化石,如何继承和颠覆,如何平衡古老的规则与现代感,如何在经典建筑范式之下再现经典?来和INTERNI一起,领略建筑和艺术大师们的教堂作品,引发你更深层的思考。

马蒂斯教堂

皇冠级 的作品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一生以色彩为生,在他眼中似乎没有不可打破的色彩审美,但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一生中唯一的建筑作品,却是 一座纯白色的房子。

这间落成于1951年的教堂用群青蓝瓦砖装饰,外墙上有马蒂斯标志性的木棍碳棒墙绘作品。

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是整个建筑的灵魂所在。

这些彩色玻璃窗由群青蓝、祖母绿和云雀黄组成。阳光透过玻璃窗,呈现出柔和的色彩,投射到对面墙壁的壁画上。斑斓的色彩与黑白色调的壁画,达到了一种神秘而奇妙的平衡。

祭坛背后的彩色玻璃窗,绘满了一种长满针刺、形状椭圆、根茎粗大的仙人掌,蓝色的花朵在不断绽放着,呈现出生长的力量。马蒂斯将其称为“the tree of life”,生命之树。

马蒂斯生命的最后两年,几乎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的作品依然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喜悦。马蒂斯曾经说过:“我唯一的信仰就是对创造性的作品的热爱,对创造的热爱,还有伟大的真诚。我创作小礼拜堂的唯一目的就是完全地表述自己。它让我有机会用形式和色彩来表达自己。”

与光线 对话

光之教堂改造于1999年,体现了安藤在自然与建筑间构建的哲学框架,光可以像混凝土结构般定义并创造新的空间感。光之教堂代表着建筑的双重性,即所有的存在中,二元的本质——虚实、明暗、动静。共存的差异使得教堂剥去了所有装饰,空留一个纯净朴素的空间。光与实体的交汇凸显了人们内在的精神与世俗意识。

形式上来看,安藤的光之教堂是极简主义的,散发出的建筑纯粹感源于细节。钢筋混凝土没有一丝与建造过程无关的装饰。

混凝土的浇筑和成形方式使其在自然光下发光。安藤在东立面放置的十字架让从清晨至白天的光渗透进来,将室内混凝土墙去材质化,从一个黑色体块变为一个发光的盒子。这与安藤除光之教堂以及其他多个项目中类似,他对光线与混凝土的掌控有一种超现实的效果,在感官上去除了材质,由暗至明,从而延展出空间。

安藤忠雄认为:“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

无法归类的

建筑 之美

朗香教堂(Notre-Dame du Haut)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职业生涯最吸引人的建筑之一。它位于巴黎东南方不远的朗香市的一座小山的林地之间。朗香教堂的现代感如此具有“欺骗性”,以致它看起来并不符合柯布西耶实用性的审美理念,亦或是国际风格中的任何一种。它更像坐落在场地中的一尊雕塑,无法归类的特性使它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从样式上来说,它是非常复杂的;然而,从设计功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它却相对地简单:两个入口、一个讲坛及三个祈祷室。朗香教堂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朝天卷起的曲线屋顶,形态模仿了飞机机翼的曲线,看起来如同悬在建筑之上,因此屋顶与墙体之间有一个10厘米的空隙,这使得缕缕天窗光线得以进入。

风琴 教堂

在哥本哈根郊外的山顶上,有一座由600万枚黄砖组成的表现主义经典建筑。1921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块黑麦田,现在是丹麦最大,最令人难忘的教堂之一——格鲁特威教堂(Grundtvig's Church)。它由丹麦建筑大师詹森·克林特(Jensen Klint)设计,是为了纪念一位19世纪著名的丹麦牧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赞美诗人格鲁特威而建造。

它的外部墙体造型模仿了丹麦传统乡村房屋和教堂的外墙,入口大门节节上升的设计酷似一座巨大管风琴的管状样式,因此被昵称为“管风琴”教堂。

在空间上,它是典型的十字形大教堂,圆柱将中殿与两个两侧的过道隔开,利用高耸的拱门和窗户来让空间充满光线。轻盈和通透是这座“管风琴”教堂的特质。室内空间层高极高,两侧层层叠叠的高大立柱和拱券从近到远形成了细密的视觉竖线,强化了空间感。

安东尼奥·高迪

巴塞罗那 的地标

圣家族大教堂(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简称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设计。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以独特的形象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

圣家堂的建造始于1882年,一年后年仅31岁的高迪,担任工程负责人并把原先设计的新哥特式教堂,改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

整体设计以大自然为灵感,如洞穴、花草、山脉、动物等。 高迪曾经说 呆板的直线属于人类,而灵动的曲线属于上帝。 整个大教堂完全是以抛物线、双曲线、椎体、螺旋体构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

圣家族教堂外挂群组雕像的创作,区别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各国教堂外部艺术创作。作为史诗一样的赞歌,在建筑外部就开始调动人们的情绪,提前铺垫和完成入口处心灵上的洗涤。 教堂 内部 仿佛爬满自然生灵,植物、洞穴、绵延山脉 与高迪醉心的自然相符。

迷恋色彩的高迪选择在建造圣家堂时采用灰暗的石头,只有当一缕缕户外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在教堂内划出一道道七色彩虹的时候,人们才会明白,高迪是将色彩交给了自然光。

整个建设进展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1926年高迪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设计都未在高迪生前真正建成。

“诞生立面”建于1892 - 1930年, “受难立面”建于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于1978 - 2000年,“荣耀立面”还在建造当中,教堂有六座高塔还没开始建造。高迪很清楚,铸造一个城市的生命是需要时间的,当有人质疑他,何时才能够完工时,“我的客户(上帝)是不会着急的”,他曾笑着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