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主题:
盛世得永享 祈福庆太平
我们的民族用文物证明的历史,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绝不缥缈。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在先人的手中都有灵性,跨越时空,送达至今。关键看我们有无能力去解释它们,让祖先的灵性变成我们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我们对于中华文化自信的坚定。
习总书记在提到
“
文化自信
”
时多次强调:
“
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
。
“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
。
此次展览依托观复博物馆藏品资源,提炼出的藏品历史文化价值,从多个角度表达了太平盛世为百姓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各种幸福感,意义重大,特别要注重展览的内容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
文化自信
”
不止是一句口号,要让它真正落到实处。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观复博物馆同仁精心筹划了此次特展,将其命名为
“
永享太平春
”
,以此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感恩和祝福。也希望每位观者,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因此感到自豪和荣耀,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一、展览缘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举国上下都在以各种形式庆祝新中国
70
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70
年砥砺奋进,
70
年春华秋实。为隆重庆祝新中国
70
岁华诞,观复博物馆推出
“
永享太平春
”——
庆祝建国
70
周年特展,展览将以独具特色的、有温度的形式为观众送上一份精神大餐。让如今安享太平盛世的我们,通过观看本次展览,能够从这些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精美器物中体味到强大富足的祖国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珍重来之不易的安定太平。
本次所展出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均为观复博物馆所藏。各种展品无论从设计图案,还是质量内涵,无论官作民作,都是上佳之选,器物图案多种多样,皆有
“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之美意。有以满绘蝙蝠飞舞的
“
洪福齐天碗
”
;有借海水、飞燕、荷花纹饰来表达美好寓意的
“
海晏河清瓷板
”
;还有通过百子婴戏纹饰象征人丁兴旺,生活富足的笔筒;以及更多以热闹的生活场景来表现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泰祥和,为古今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器物。
众多展品中尤以青花镂空
“
永享太平春
”
文字碗更加值得称道。这件小碗造型周正小巧,仅可盈握,其做工精细程度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上面以镂空方式制作金钱锦地图案,细若游丝,象征富足。碗身开光绘制云凤纹,云纹中部镂空
“
永享太平春
”
五字,犹如祥云托来;五字笔画法度森严,笔笔对应,有台格体风范。
此碗虽小,但无论设计、做工,还有图案寓意,无不体现出其当时的最高水准。而现在这件小碗再次为人们所珍视,是由于百姓对
“
盛世得永享,祈福庆太平
”
这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这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分不开的,也与
“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以追求和谐安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二、主要内容
展览共分为五个主题单元,分别为:
物阜民丰、安居乐业、文物鼎盛、风帆远扬、海晏河清
(一)物阜民丰
丰子恺先生曾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差不多同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中,同样也把人对物质的生理需求放在首位。可见对于物质丰富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最质朴的追求。所以古人才说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物质的极大丰富,商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饥饿问题,还让更多人能吃得好、穿得美、住得优,行得快。
回望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出现过多次盛世,留下了众多精美绝伦的器物,如金盘、铜炉、漆盒、玉壶等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盛世能与当下相比。今天的盛世不是某个人的盛世,也不是某个阶层的盛世,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今天的盛世才可称为一个真正的盛世。
(
二
)
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天下大同,是每个时代的追求,盛世的必须,民众心中最为企盼的生存状态。
孟子说: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根本在家
”
,家在国人心中首先就是要有个安定的居所。
“
家
”
字的形和义也充分地表达了这层含义:下边的
“
豕
”
字,本意是猪,此处引申为财产;上边的宝盖就是存放财产的房屋,遮风避雨的屋檐。
居之所,人所居。中华民族在刚刚摆脱蒙昧的原始态势时,就建立了居者有其屋的家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历史的证物中清晰可见,比比皆是。
眼前的这些器物,无论表现的是什么主题,背景或者场景一定是在
“
家
”
的氛围之中。尽管有的没有把房屋居室真的描绘出来,但你也能感觉到强烈的安居之态。
“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
,安其居而后才能乐其业。身心愉快的、没有生存之忧的工作,才是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源动力。
(三)文武鼎盛
在中国历史上,凡遇盛世必定文武全盛,缺一不可。文强武弱,国家则内忧外患;武强文弱,则战争不断。武,是外在基础的保障,生存图强之根本;文,乃内在精神之核心,昌盛繁荣之依赖。
简单说
“
武盛
”
就是军事力量的强大。
“
汉武盛世
”“
贞观盛世
”“
永宣盛世
”
包括离我们最近的
“
康乾盛世
”
,军事力量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军事的强大不仅让内部得到了稳定,更是有效地震慑了邻国,使其不敢有所觊觎。
当你看到这件永乐龙纹铁胄,就如同看见了明初的金戈铁马,武力之盛,不必言说。
这对乾隆八蛮进宝纹碗,同样也是实力的展现,番邦蛮夷,竞相俯首。
“
文强
”
更不必详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独中国的文明没有间断过。一件几百年前、一千年前、甚至更加久远的器物上面的文字,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理解。如果有一天,我们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
(四)风帆远扬
至少在汉唐时期,我们就曾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丝路。通过这两条丝绸之路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明相互交流,相互贸易,历经两汉、隋唐、宋元、明清,一直至今从未间断。这一路走来有高峰,也有低谷,这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帆船,虽起起伏伏,但依然破浪向前。
随着丝路的往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附着于商品之上,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文明也随之被带回了华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
互利共赢
”
的理念,在那时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汉代的彩色琉璃、唐代的长沙窑瓷器、宋代的香料、宝石,元代的青花与景泰蓝,明清时期的珐琅彩、画珐琅、红木家具,特别是各种精美的外销瓷器,最能体现文明交流碰撞的成果,中国纹饰外国式样,外国纹饰中国式样,应有尽有。
纵观历史,我们的对外交流虽然频繁,但是因为目的不同,并没有像其他国
家那样选择扩张和侵略。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怀着同样的理想,再次将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贯通,当年唐代的黑石号沉船、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以及眼前这些曾经的证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宝贵的经验,使我们依然可以勇往直前,风帆远扬。
(五)海晏河清
“
海晏河清
”
语出唐代诗人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
“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的句子。
“
晏
”
即平静;
“
海晏河清
”
意为:大海风平浪静,黄河由浊而清,借此比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每逢盛世,人们都会自觉地祈求社会的祥和太平,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点在当时器物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瓷板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纹饰取材大都经典、吉祥,海浪、燕子、荷叶、青花,从中各取一字,利用谐音表达
“
海晏(燕)河(荷)清(青)
”
,其巧妙与贴切,让人不禁赞叹。
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只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能够理解,看似雕虫小技,不足道也,却是我们精神物化表达的重要方式。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曾把
“
海晏河清
”
与
“
朗朗乾坤
”
两个词语并提,将传统文化的表述,重新赋予了时代新意,从而激发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展览主题文物介绍:
青花镂空
“
永享太平春
”
文字碗年代:明万历
青花镂空
“
永享太平春
”
文字碗,极尽工巧,胎薄一反常态,镂空展示技巧,吹弹可破,上手不敢用力,在满器镂空金钱纹中,设置五开光团凤纹,上端间有郑重镂空五字:永享太平春。
永享太平春是一句非常上口的吉颂语,它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心声,有一种天长地久的企盼;站在官民两个角度上,这句吉颂语都有妙不可言效果,它似乎平淡无奇,但又余音袅袅,让企盼成为现实的不可能瞬间变成可能。
借
“
永享太平春
”
办一个展览,是为祖国七十寿诞做的具体事情。分为物阜民丰,安居乐业,文武鼎盛,风帆远扬,海晏河清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与
“
永享太平春
”
有内在关联,五个部分串在一起,构成一幅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