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剧《罪夜之奔》(The Night Of)?
128 个回答
***有剧透***
建构一个电视剧,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物。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好故事,最终极的目的,是塑造人物,而不是故事本身。故事尽管重要,但是相比于人物(角色),依然是第二位的。
好的故事,或者说经典的故事,你可以忘掉很多细节,甚至整个忘记,但是人物(角色)你是忘不了的。
请你复述整个《西游记》的故事?恐怕很多人不能,大家也就能记住一些所谓的桥段和情节。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孙悟空的 形象与性格。你或许说不出来,但是你心里一定有。谁能记得《上海滩》里面许文强是怎么借助聂仁王的实力除掉冯敬尧的?恐怕没人记得住吧。但,许文强和丁力,你是不会忘记的。
借助这么一个小例子 就是要说明,人物比故事重要。故事是为了塑造人物,而不是反过来,人物是为了完成故事。许多野心勃勃,但是总归失败的 片子,都是犯了这个毛病:人物为了故事。
虽然,《The Night Of》的故事相当的牛逼,但其实,这部剧的具体故事,我相信隔了三五个月我就会忘记,但是我不会忘记里面的人物。因为,她确实塑造的很成功。
如何塑造一个好的人物,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话题。但是,如果一定要简单地说,确实需要遵循某种『模式』。了解了这一点,来看看三段式的推演过程:
人物(角色)的关键在于:性格( Character)。性格塑造的关键是:选择(Choose)。那么『选择』如何给出?道德困境(Dilemma)。
连起来看就是 Dilemma→Choose→Character。
事实一再证明,『经典角色模式』是必要的,也是一切好故事和好的人物塑造的起点。
一般来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所谓的『人物塑造模式』,古希腊神话里面已经基本全有了。 看看这位:
这是古希腊神话里面的西西弗斯。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西西弗斯( 希腊语 :Σίσυφος;又譯西緒弗斯、薛西弗斯等),是 希腊神话 中一位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在西方语境中,形容词“西西弗斯式的”(英语:sisyphean)形容“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任务” [1] 。
实际上,《The Night Of》里面很多角色的塑造,都是来源于这个经典模式:徒劳地与命运对抗。
我们来看男主角John Stone。他从给妓女小偷大几百块钱的小官司到穿上皮鞋西装,再到经历社会焦点大案的做大律师一般的结案陈词,虽然赢了,但是还是回到带着一身脚气湿疹 回到自己的公寓,还是接这种烂活;Box警探,他像沙威一样锲而不舍地要把Naz Khan办成铁案,却最后发现真相远不是如此;检察官Weiss,经过无数次看似辉煌的庭审,最终发现自己徒劳无功;Naz Khan,虽然终于获得自由,却发现自己又要面临新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这部剧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样的设定:不管是主观还是被迫,都带着强大和坚定的信念,试图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到头来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个人的命运根本不是自己可以争取的,一切都是命运之手……
这并不新鲜,仿佛所有具有强烈写实主义的影视作品,无一不充满了这种宿命论。而就是这种宿命论,造就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角色,如此之真实,如此之触目惊心。因为观众能够敏锐的意识到以下内容:
所有我在屏幕上渴望看到的东西,都不过是内心的虚幻;而银幕上给与我的东西,尽管不那么美好,但是却有极度的真实。银幕不再是一个光鲜的虚幻世界,而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其实我们很熟悉。
每次我看这部剧的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遇到了这种问题,我要怎么办?而 最终,让我不寒而栗的是,我就很有可能如同剧中的人物一样,徒劳地去争取美好生活,但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美好』。
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要 面临『道德困境』,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两难选择』。接下来,就是每一个角色要面临的『选择』。选A还是选B,都很难做出判断,但是你一旦选了,就体现了你的性格。
律师要在赚快钱和为理想中间做选择;检察官和警探要在『办成铁案』和『寻找真相』中做选择……最终,律师选择了放弃一次赚快钱混日子,做了一次 光辉夺目的结案陈词;检察官在最后一课,选择了遵从良心…… Naz最终还是要选择『狱中的幸福不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还是外部世界的『自由,但没有尊严的生活 』。
每一个选择,都是性格的一次体现,量变到质变,最终完成角色塑造。
剩下的,就是各种细节的设定。这对于美剧来说,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套路和模式的,但是由于强大的选角能力,即使是套路的,但又让人信服。
好的电视剧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是这样的。你可以想象著名的『蛊毒』:有一个小罐子(故事架构), 然后放进来各种毒虫(角色),由于这些毒虫各具特点,又生生相克,所以一旦放进封闭的空间中,根本无需任何指引和可以安排,这些角色就会自相厮杀起来(情节纠缠),最终会有一个结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赢家通吃,剩下一个最厉害的毒虫……(故事结局).
这个例子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无需外界的指引和干扰,角色自动发生纠缠。这就说明,你的角色是活的,是新鲜的,是有生命力的。否则,你的角色就是死的, 没有生命力的————不断需要编剧强行用格各种情节去推,去设定,最终还是一团糟。
大多数不好的剧,都是这个毛病:角色活不起来,因为没有足够的特点和特色。彻底沦为编剧手里的棋子。
尽管这部剧显得十分压抑,尽显人性与社会中的种种无奈和冷漠真相。但是有一句台词还是值得记录的:
『二十年后,你站在镜子面前,看着镜子里的陌生人,你完全不认识自己,y……当一个人有机会拯救自己的时候,却做出了错误决定……』 第八集。
不得不说,不管编剧导演如何地想告诉观众,现实非常不美好,或者法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甚至是一个笑话,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是值得的。
这就是所谓的温暖。只有体验过冰冷的人,才知道温暖是怎么回事。不滚烫,不热辣,但是能让你知道她并不冰冷。这种感受更难能可贵。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因为剧情。显然编剧导演,并未刻意地,肆无忌惮起来,甚至是过于卖弄地告诉你所谓的『真相』或者『冰冷现实』,我知道很多剧就是这样:无所谓真凶,无所谓正义,根本没有对与错,有点只有立场差异……这么写故事,确实很酷,也很牛逼,远超了一系列还在沉迷『真凶是谁』、『迟到的正义』之类的鸡汤剧。
所以,Naz没有真正的自由;家庭也没有真正的摆脱困境;Stone重新穿起来凉鞋;Box和Weiss追逐的『真凶』未必是真的凶手;拥有理想的小律师Chandra被迫离开律师岗位;监狱之王Freddy还是继续生活下去……
但是,此剧依然不是这样。也不想停留于此。
当检察官Halen Weiss在庭上慷慨陈词的时候,警探Box愤而起身离开,因为他们俩都知道,目前还有一个重大的疑凶被刻意忽略了。看见Box离去的背影,Weiss虽然勉强完成了诉讼过程,但良心还是备受谴责,这也是为什么她最后选择放弃上诉的理由。
老实说,扮演顽固不化的体制人物,最终还是有人性上的耸动和温暖,这是本剧最好的东西。
所以,当最后那只可爱的小猫出现在Stone家里的时候,我沉沦的心,一下子还是有些温暖和湿润。
野性可以被呼唤,破镜无法再重圆。
谢邀。
这是我心中今年最好的罪案剧。在一个虚构的基础上,它理性,有逻辑,冷眼旁观,不献媚。做得甚至比改编真实案件的一些美剧还要好。
好莱坞的罪案片已经越来越不追求情节的离奇夸张,不夸大罪犯的穷凶极恶,律师的神通广大,和警察的料事如神。越来越不追求情节的离奇夸张,不夸大罪犯的穷凶极恶,律师的神通广大,和警察的料事如神。广播剧《Serial》的大火,《纽约灾星》《制造杀人犯》等纪录片的横空出世,就代表了这样的潮流。
在这样的大潮下,改编已经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案件延续至今的知名度,让今年艾美奖的大户《The People v. O. J. Simpson: American Crime Story》天生就拥有了逻辑性和真实感。
《罪夜之奔》早在2012年就被立项,那时好莱坞还没有开始流行真实的罪案剧风格。思路超前于时代的它改编自 BBC 的《司法正义》,但有大量的原创情节,是 HBO 在神剧《火线》与《监狱风云》后,又一部着眼美国司法体系的力作。
立项之初,主创团队就云集了大量奥斯卡奖与艾美奖得主,并在2013年拍摄了试播集,获得了 HBO 正式的预订。但不幸的是, 领衔主演之一的 James Gandolfini 在2013年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导致这部剧的开发被搁置和调整,直到今年的七月,这部剧才接档《权力的游戏》,与观众见面。
担任本剧制片人、导演与编剧的,是大名鼎鼎的《辛德勒的名单》的编剧 Steven Zaillian,他还曾担任过大卫·芬奇执导的《龙纹身的女孩》制片人,也曾是多部奥斯卡提名电影的编剧,比如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点球成金》和小李子主演的《纽约黑帮》。这是在大银幕已经颇具盛名的他第一次开发电视剧集。
本剧的故事,围绕一个叫 Naz (Nasir Khan)的男青年展开。扮演他的,是今年大红大紫的英国影星 Riz Ahmed。他不仅出演了最新的《谍影重重5》,也会在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衍生电影《Rogue One》中出演。其实,此前也曾参演过多部独立电影的他,绝不是新人演员。
而在本剧中,他扮演的是一个学业优秀,性格随和的学生。他为自己大学篮球队的队员做课业辅导,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人讨厌他,但也很难想象会有谁特别喜欢他。故事的一开始,他意外地被队友邀请参加派对。
本剧的另一个主角律师 Stone,是一个靠为性工作者和毒贩工作为生的潦倒律师。Stone 的脚患有严重的湿疹,作为律师的他为此不能穿皮鞋,并随身携带一根筷子挠痒用,这算是剧中一个让敏感的观众比较反感的点。
Stone 本是由艾美金球双料最佳男演员,《黑道家族》的主演 James Gandolfini 扮演。Gandolfini 不幸辞世后,接替他的本是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但后者也因档期原因放弃出演。最终的主演,就变成了金棕榈奖电影《巴顿·芬克》的主演 John Turturro。得知了这一点之后,我会忍不住联想每一幕有 Stone 的场景如果由大佬气质的 Gandolfini 出演会是什么感觉。
除了两位领衔主演外,很多重要的角色也随着剧情的深入逐个出场,并获得了不少的戏份,其中之一的,就是 Michael Kenneth Williams,这已经是他在《火线》与《大西洋帝国》后,第三次出演 HBO 剧集了。
《罪夜之奔》的摄影也值得一提。奥斯卡奖获得者 Robert Elswit 担任了2013年试播集和第一集的摄像。《纸牌屋》第二季的摄像 Igor Martinovic 则为《罪夜之奔》拍摄了四集。 和《纸牌屋》一样,《罪业之奔》没有使用近来很流行的那种摇晃的手持摄像机的伪纪录片的拍摄方法。 这让《罪夜之奔》的场景拥有了和《纸牌屋》一样强烈的剧场感,不少对白也因此显得韵味十足。同时,观众也能像在《纸牌屋》中感受华盛顿 DC 一样,也能真切地感受纽约这座城市。
以下将是对第一集前半段剧情的介绍,如果你已经决定要看这部剧,就可以避免剧透,看完回来再看我的评论了。
故事的第一集的开头,本该去派对的 Naz 被朋友放鸽子,只好偷开父亲的出租车前往,但不知道怎么打开 “off duty” 灯的他,意外地载上了一个女孩 Andrea。他和她一起嗑药,来到了她的家,两个人发生了性关系,然后他一觉醒来,发现女孩已经惨死在自己的床上,血迹溅了一墙。这像极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宿醉》的设定。而慌张中离开的他,将一把带着血迹的刀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也吵醒了对面街的邻居,并违章转弯被警察抓住。他甚至在最后时刻拒捕,让所有不利的证据都指向了自己,成了残忍强奸并杀害女孩的唯一嫌疑人。
和《制造杀人犯》里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指控被告,但被告依然被定罪不同,《罪夜之奔》里,一开始就有大量的证据指向被告,让观众不得不揪心 Naz 怎样才能为自己脱罪。
而律师 Stone 也正好在这时登场。但他显然不是什么优秀的大律师,只是在警局刚刚处理了一个性工作者客户的案件。他在那里看到被关押的 Naz,和他懦弱无助的眼神,以为这又是什么小的案子,可以趁机赚一点代理费。于是主动地向 Naz 提出代理他。当他听说 Naz 是因为 “cut a girl” 而被关押时,他以为 “cut” 只是 Naz 伤了别人一刀,而不是穷凶极恶的犯罪。虽然他看上去充满同情心,但观众也会怀疑:他真的能帮助 Naz 吗?
这一集中逐个登场的人物各个特点鲜明。除了 Naz 与 Stone,那位“温柔的野兽”探长 Box 也很有魅力。在 Stone 出现前,他几乎让急着证明自己无辜的 Naz 提供了一切他想要的信息。
第一集的叙事也十分流畅,其中黑人女警官在 Box 描述案件的背景声里搜出 Naz 身上的刀,Box 诱供 Naz,以及 Naz 与 Stone 的第一次见面,都是很精彩的场景。这一集成功地吸引了我。也得到了评论家们的大量好评。
而在第一集后,故事的视角开始不断扩张,从警局,到法院再到监狱。随着视角的扩展,司法系统中不同位置人的视角被逐一展现。《罪夜之奔》集合了《监狱风云》,《火线》,《秩序与法律》,《Serial》,《女子监狱》甚至《傲骨贤妻》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元素。比起一般的罪案剧,它更冷静,更细致,更朴实,它不会干干净净地让案件被调查,谜团被揭开,荡气回肠地让律师去大显神通,去为无辜的被告脱罪。这种不传统的做法,会让观众始终怀疑 Naz 是否真的能脱罪。
在这部剧里,每个人都在犯错误,而且在接二连三地犯下错误,但这些错误又都往往情有可原。在这一个又一个错误之中,纽约司法体系很多不为人知的脆弱与漏洞被揭示。这些揭示是冰冷的,客观的。在这些揭示之中,观众开始去理解,去思考,这也成了本剧的最大乐趣之一。
剧透预警
以下将剧透第一集之后的剧情以及结局。建议大家在看完之后再回来阅读。
第一集之后,《罪夜之奔》开始展开线条,司法系统里的检察官 Weiss 被引出,而系统中另一端的 Rikers 监狱的生活也被展开和放大。
而剧集的第二个亮点,发生在第四和第五集。
第四集里,Naz 得到、接受、并最终拒绝了检方提出的认罪协定。在这个过程中,众人对此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代理 Naz 的大律师 Crowe,代表着大部分律师的态度:不追求风险,尽量减少损失。从一开始就告诉 Naz 他如果选择庭审结果的悲观,劝说 Naz 同意她与检察官协商认罪。
在这个过程中,她似乎也在说服 Naz,接受自己罪恶的一面。Naz 后来在监狱的改变,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讽刺的是,Crowe 在说服 Naz 父母时,理由是自己有丰富的庭审经验,但她却明显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庭审。
睡在 Naz 旁边的室友,则认为 Naz 应该坚持清白,但最后发生了的事证明他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部分人似乎都认为,Naz 应该接受这个条款。因为从检方获得的证据来看,这个认罪条款带来的15年刑期简直像上帝送来的礼物。
Stone 并没有被编剧设定成传统美剧中那种落魄但执拗的律师,否则他一定会坚持说:“一定不要接受认罪!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帮你清白地出去”之类的话。他劝 Naz 接受条款的理由颇为动情:“I'd kill to be 35 again”。35岁是 Naz 接受条款后可能被释放的年龄。
有趣的是,Stone 在这一集里也面对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他的一位医生扔掉了另一位医生开给他的药,而他的药剂师又让这位医生新开的处方显得极不合理。
而 Naz 的家人在得知 Naz 准备认罪后,则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儿子是杀人凶手。
唯一真心奉劝 Naz 如果清白就一定不要接受这个协议的,是女律师 Chandra,她的形象就此被建立起来。此前的她只是作为一个族裔和 Naz 父母“足够接近”的人,帮大律所说服 Naz 父母选择他们的代理的工具,几乎没有参与到真正的辩护工作中。
认罪前的众生相,已经足够深刻,但这一切都没有最后法庭上的一切震撼人心。
在纽约州,一个人的认罪,必须先回答一系列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的回答都意味着自己将放弃某项权利。当检察官 Weiss 问道:“你的认罪是基于基于你有罪的事实吗?”,Naz 回答 “Yes” 的时候,我的心已经要沉到谷底了。
在这之后,他必须口述自己犯罪的过程,对一个清白的人来说,这是个过程显然是无比痛苦的。但如果你是一个雇不起好律师的人,这又几乎是你最后的救命稻草。其中的挣扎可想而知。
看过《制造杀人犯》的朋友都知道,不只是审判期间,即使在一个人被宣判定罪之后,如果他依然坚持自己无罪,那么他就很难获得提前释放和减刑。而对于谋杀嫌疑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枯坐监狱终生。
但对于一个清白的人来说,承认自己有罪,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但坚称自己的清白,又要复出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的代价。一个人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让他复出无比巨大的代价,即使他其实是无辜的。
在美国,95%的案件都是以被告达成认罪协定,而不是陪审团宣判来结案的。司法体系有它的简洁精确,也有它车轮碾过众生时的冷漠无情。
如果说是 Crowe 律师说服 Naz 认罪让 Naz 接受了自己恶的一面,那么睡在他旁边的狱友泼来的婴儿油+热水则激发出了这些恶。第五集的亮点就在于此。监狱开始改变 Naz。他开始殴打狱友并毫无负罪感,开始凭借 Freddy 的保护来无视别人,他剃光了头,开始帮狱友偷运毒品(而且做得明显极了)。然而这一切的改变,竟然是 Naz 能获得的最好下场。
接下来,《罪夜之奔》的亮点,就是庭审阶段了。真正精彩的庭审,是从第七集 Box 和 Katz 医生的出庭开始的。在经历了一些列对 Naz 不利的证人,以及 Chandra 极其缺乏经验的交叉盘问之后,医生 Katz 的出场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局面。而观众也都一定喜欢上了这个睿智,机敏,而且七十岁还可以爬树的老头。
而 Box 则更是这一集的主角,事实上,之前的好几集,他都可以说“消失了”。在退休的这天同时上庭作证,被 Chandra 质问,让 Box 在自己的退休 party 上的落寞显得更加强烈。老道的他其实几乎没有让 Chandra 在盘问中占到太多便宜,但 Chandra 的盘问却让他确定了心中的疑点,也让他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第七集的最后,Naz 协助 Freddy 杀死狱友兼“同事”,他走下台阶脚步轻快面无表情。也许 Andrea 的死真的和他无关,但监狱里的他也已经真的变成了一个协助杀人的凶手。加上之前他与 Chandra 的那个让很多观众不适的吻。导演让很多观众都彻底失去了对 Naz 的同情心。而故事的悬念也被推向了顶点。
最后的第八集更像是一部电影,曾和 Naz 相遇的目击者 Trevor 的出庭过程,有种对剧集压抑气氛的喜剧释放。律师 Chandra 对 Andrea 继父有力且清晰的盘问也让 Naz 的不利形势进一步缓解。一切似乎都在朝对 Naz 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故事从 Chandra 决定请 Naz 上证人席开始转折。她对 Naz 的私人感情让她的判断力开始偏差,也让她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糊涂。她不但做出了为 Naz 携带毒品这种出格的事情,甚至连她为 Naz 准备的证词也出现了重要的逻辑漏洞。
Weiss 的对 Naz 的盘问,则堪称整个庭审阶段逻辑最清楚,最有策略,最精彩的一节。此前没有向任何辩方证人提出问题的她,先通过询问两个人性行为的细节打乱 Naz 的方寸,然后直指 Naz 此前证词的漏洞。最后甚至让 Naz 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杀了 Andrea。
Weiss 也揭示了此前 Naz 从未被表现的一面:Naz 一直告诉别人自己很喜欢 Andrea,我们也相信 Naz 只是出于慌乱而离开,但他的确没有选择去救 Andrea。即使是在监狱改变他之前,他也只关心自己。扮演 Weiss 的演员 Jeannie Berlin 在这一场戏的演技也十分出彩。
在庭审结束之后,到全剧结尾之前。值得一提的,不只是 Stone 的湿疹大爆发,也不只是他的那段总结陈词。而是 Stone 在得到光盘后提出的 mistrial 被驳回。
2014年红遍美国的广播剧《Serial》,与本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出生的穆斯林中学生 Adnan 在证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定罪的故事。而十几年后,Adnan 的案件获得重新审理的机会,就是因为法官认定十多年前 Adnan 的辩护律师深受职业与健康危机的困扰,并没有积极并没有积极地有效地为进行 Adnan 辩护。比如她甚至没有请能提供不在场证明的证人出庭。(这篇答案选自我专栏关于《罪夜之奔》的文章,而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Serial》, 点击这里查看 )
相比之下,其实 Chandra 与 Naz 接吻并产生感情,看上去也很严重。法官对 mistrial 的不予考虑,甚至以略带威胁的口气训斥 Stone。似乎验证了之前 Crowe 在辞职前对 Naz 说的,他在约定好认罪的法庭上当场反悔,会彻底让法官站在检方的一边。
第八集的最后,从法庭到 Stone 家的一系列场景串起的结尾,安静又有力地构成了全剧的最后的一片亮点。
陪审团向法官表示自己无法达成全员一致,但原因并不是一般情况下有一两个不愿改变意见的死硬分子,而是平票。这一结果就足够出人意料。
你会以为陪审团会被重新选取,而 Naz 是否会被定罪也会成为一个悬念持续到下一季。检察官 Weiss 却在这时放弃了进一步的诉讼。她脱掉职场的高跟鞋,像个开始享受生活的人一样,穿着舒服的运动鞋从法庭离开。
Naz 重获自由,但他连和 Freddy 连告别的机会也没有。有的只是永远无法离开监狱的 Freddy 失去自己的“独角兽”后向沙袋发泄的背影,和那本让人终于明白了其中意义的《野性的呼唤》。
Box 就像老兵,他拒绝死去,只愿慢慢消逝,哪怕是当学校的保安。Weiss 对他说让我们一起去捉那个会计吧,我不由得为 Box 感到欣慰,尽管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件事的结局会是什么样了。
重获自由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但在监狱门口接 Naz 的,竟只有他的父亲一个人,两个人明明在拥抱却让人觉得无比孤单。
Naz 的生活,他的家庭已经彻底改变了。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失去了曾经的工作。而静悄悄的家庭晚餐,尴尬的母子关系,也在一直提醒着观众,被打碎的生活再也无法破镜重圆。
在自己熟悉的社区,Naz 再也不像在第一集里那样如鱼得水。所有人依然会觉得他是凶残杀死一个女孩,让社区蒙羞的杀人犯。而那个在派对当晚放了他鸽子,导致他开走出租车并引发这一切的朋友走进小店,他们的对视似乎意味着事情不可能就这样了解。
Stone 告诉 Naz 一切会过去的,“人总要负重前行”,他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但那次劝 Naz 认罪的话也是。
监狱改变了别人对 Naz 的看法,也改变了 Naz。他已然染上了毒瘾,并坐在他和 Andrea 坐过的地方吸毒。从他吸食的方式看,他染上的并不是可卡因,而是毒性更强,更难戒除的海洛因。毒品带来的幻觉让我们闪回到了他和 Andrea 来到这里的场景,你会真的相信 Naz 不止一次说过的,你会相信他真的很喜欢 Andrea。
Stone 也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和 Naz 不同,他的生活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改变。他的湿疹,他的顾客群,都还是老样子。他离开前的那则保护动物的广告,让我们以为他会去领回那只猫,可他离开后我们发现,猫早就被他领了回来。猫横穿镜头,让人想起第一集里 Naz 父亲站在街上望着空空的车位发呆时,横传过镜头的那只猫。
我突然想到,Stone 的湿疹似乎好了一点,我又想起了他去急救室时,医生问他最近是否压力过大。 我觉得,曾短暂治好他湿疹的,也许不是叶先生开给他的那些奇怪的中药,而是那只让他没有压力的猫。
————————————————————————————————————————
本文节选自我的专栏“漩涡”。
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圣狗子”,在没有《权力的游戏》可看的日子里,我会在那里每周发布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我也会向你推荐我喜欢的美剧、电影以及一切和流行文化有关的东西。有时我也会在写写自己关心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