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期末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目录:绪论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比如:要知道审美的本质的含义.]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比如:审美态度?审美感受?审美领悟?] 第三章 形式美 [比如: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第四章 技术美 第五章 社会美 [比如:社会美的特征.] 第六章 自然美 [比如:自然美的基本特性/代表模式.] 第七章 艺术美 [比如:审美共通感?]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
后面说的这个「美」,并不是与「真善」并列三位一体的「美」。 这个「美」也并非艺术、审美中的「美学」的「美」——那还是人的一种「评价」,譬如,断臂的维纳斯的那种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美——这些都是真善美的美的具象化延伸,是人们感受到这个美之后从而产生的产物——类似,一个作家写成了书,音乐家写出了旋律,画家画了出来。研究这些产物的学问,是美学。但是,不是美本身。(但另一面,客观上,很多美的产物,也可以…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美,是儒家仁义式的美。儒家提倡的“仁”,是作为人对于同类的一种近乎无差别的关爱。这种关爱是值得人们去歌赞和推行的,因为人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所以这也是人们对他人关爱的内生动力。这个过程,恰好就可以用庄子的这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图片] 那这个过程为什么可以上升到美的层面呢? 因为它是一种伟大而坚韧的善良。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真、善、美,往往关注得更…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以理性为基础,是善,真,美并立。善、真是美的基础,是条件,美是人类追求最高目的之一。在自然世界里有了善与真,美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 亨者嘉之会。所谓亨,是通达而化生万物之意,凡事或物处于亨通的状态时,就会无往而不利的。有利,有好的收获,人就会愉,就会悅,就会有高兴的表情,就会有美妙的感受,这就是兑卦的“象”。 嘉之会是众美的集合,“嘉”是大美…
[文章: 许渊冲(2008):知之好之乐之,求真求善求美] 许渊冲对真善美的理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就是求真,这是客观需要;好之就是求善,善既是客观需要,又是主观需求;乐之就是求美,美却只是主观需求,不是客观需要。客观需要不但是人的需要,而且是动物的需要,违反了客观规律,人和动物都会受到损失或者伤害,所以求真或知之是人和动物的最低要求,无知甚至会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求善与其说…
你的这个问题里提到艺术与哲学,是个很好的问题!学习哲学对艺术成就有着直接的影响,艺术创作需要灵感,但也需要支撑灵感的支架和表达艺术情感的途径,只有所为的“画感”是很难创作出好作品的,这就是为什么艺术需要学习,需要拜名师的原因,如果大家都靠感觉进行艺术创作,只留下艺术作品中个性部分,不管或抛弃共性部分,这样的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当下艺术界把艺术创作的高水准与艺术创作的个性化画了等号,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