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史学家,《越绝书》主要编纂者之一
展开 1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著作编纂

播报
编辑
袁康作为《越绝书》主要编纂者,整合春秋至东汉期间吴越地区史料,完成该书的最终定稿 [4] 。书中首创'方志'体例,记载吴越历史地理、军事制度等内容,《吴地传》篇收录'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的记载,成为春秋淹城遗址最早的文献记录 [2]

学术贡献

播报
编辑
在《越绝书·宝剑篇》中,袁康系统整理风胡子提出的古史分期理论,将中国早期文明划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四大阶段 [3] [7] [9] 。其中"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论断,与现代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等玉器文明遗存形成印证 [3] [8] 。该理论突破西方三期论框架,强调玉器在礼制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 [7-8]

史学争议

播报
编辑
明代学者杨慎通过隐语解析,推定袁康与吴平为《越绝书》作者,此说被《四库全书》采纳 [4] [6] 。但南朝以前文献未见袁康记载,《后汉书》等典籍亦未收录其生平 。现代研究指出该书可能经战国至东汉多人增补完成,袁康的历史真实性尚存学术争议 [4] [6]

学派影响

播报
编辑
袁康被后世学者列为浙东经史学派的先驱人物 。《越绝书》开创的地方志编纂传统,成为东汉史学研究的早期实践范例 [4-5]

后世评价

播报
编辑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定袁康的编纂者身份,使该说法成为主流观点 [4] [6] 。当代考古学界高度评价其四阶段理论,认为该分类准确反映了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特征,特别是在解释玉礼器社会功能方面具有开创性 [1] [3] [7-9]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者指出,《越绝书》的编撰体系体现了东汉史学家对地方文献的系统化整理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