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 (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л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 彼得堡 医学院 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 医学博士学位 ,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1833年生于俄国的彼得堡,鲍罗丁自幼显示出对音乐和科学的才能,作有 钢琴曲 和长笛 协奏曲 。1855年毕业于彼得堡医药及外科学园,行医为业。1859-1862年在海德堡及其他地方学习科学,1862年被任命为医学院化学副教授。同年与巴拉基列夫相遇,后者说服他在继续科学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音乐。1872年创建了妇女医学校,在该校讲课直至去世。1867年他的 喜歌剧 《勇士》上演遭到失败,1869年他的《第一交响曲》上演,同年他的《第二交响曲》上演也 不成功 ,但在 魏玛 拜访了李斯特。1880年李斯特促成其《第一交响曲》在巴登-符腾堡的演出大获成功,鲍罗丁开始在国外出名。1869年他的朋友斯塔索夫建议以《 伊戈尔王子 》为题材创作歌剧。这一题材很投合鲍罗丁的 民族主义 精神,但脚本的困难再加上他的科学工作的干扰,创作进行缓慢,以致鲍罗丁的这一杰作未能完成,而是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完。1887年鲍罗丁在彼得堡去世,年仅54岁。他是“ 强力五人集团 ”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В Средней Азии》和两部 弦乐四重奏 ,为俄国民族 交响乐 室内乐 的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还有歌剧《 伊戈尔王 》《Князь Игорь》(自编脚本)。在他去世以后,这部歌剧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 只写 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乐曲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代表 俄罗斯军队 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乐曲一开始, 单簧管 和法国号依次 吹出 第一主题,而 小提琴 在高把位所走出的空八度的持续 泛音 表现出草原的广漠无垠与空旷寂寥。随后, 双簧管 吹出了第二主题,在原先的背景伴奏下,加入了 弦乐 的拨奏,仿佛是商队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声。当乐队以多种手法对两个主题进行反复展开时,结构大为扩展,力度也大大加强,在乐队的伴奏下,形成乐曲的高潮,随着乐曲的发展,两个主题由并置关系转而为融合,表现出军队与商队之间的融洽关系。最后乐曲渐渐归于平静,在 长笛 悠扬的旋律中结束全曲,表示在军队的护送下商队平安穿过草原,渐渐远去。
乐曲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和 木管乐器 在高声区轻轻持续地奏八度泛音,色彩凝聚而透明,创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 背景效果 ,在这个背景下,由单簧管和 圆号 相继奏出了俄罗斯歌曲的主题,其旋律轻悠宽广、辽阔空寂。随后,在 弦乐器 拔奏出马和骆驼的脚步音乐背景中,由 英国管 奏出了一支平稳、安详而迷人的具有古老东方情调的旋律。紧接着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单簧管加快速度再现了 俄罗斯风格 的曲调,这一主题在多次反复中渐渐增强力度,直至乐队全奏这一主题,使它显得庄严、宏大,气魄雄伟。之后,在草原辽阔的背景和马蹄声中,东方歌调多次反复,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随后是作者运用对位手法将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曲调巧妙地放在一起同时演奏,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 民族文化 的友好融合。在反复四次后,音乐逐渐减弱,商队已渐渐远去,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及其他片断在断断续续地再现,音乐越来越轻,最后乐曲在一片寂静中结束。
整部作品出现两个不同的主题旋律,第一个是一支俄罗斯民歌,第二个一支有点悲戚的东方风格的曲调。作品一开始主要围绕俄罗斯民歌展开,之后才出现另一个旋律。接着,俄罗斯主题不断反复着,改变调性、增强力度,当音乐力度逐渐增强并发展成乐队全奏(好象商队已经从远处走到听者跟前一般)。不多久,东方风格的主题又出现,并与俄罗斯民歌的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音乐逐渐减弱……完全消失。
乐曲一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空八度的持续泛音,描绘了草原的寂静空旷。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
大提琴 倍大提琴 拨奏着固定的 音型 ,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感到一支商队正逐渐走近。他们在俄罗斯士兵的保护下,好像十分安详、无忧无虑。英国管吹出的描写商队的音乐悠扬迷人,且具有东方特点,这就是乐曲的第二主题。
音乐由小提琴E音的持续音变成了合奏。马和骆驼的蹄声及俄罗斯民歌在进行中成和声的关系,接着,乐队以全奏来演奏出一支威武的 进行曲 。脚步声和蹄声融为一体,再一次响起了由大提琴伴奏、英国管演奏的悠扬迷人的带有东方特点的音调。接下去,小提琴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中提琴 和大提琴过后,出现了双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民歌,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东方式音调构成对位的组合。随后,音乐又在全奏中加以发展,表现出商队和军队间的融洽关系。在军队的保护下,商队安然地在草原上继续行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远方。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于1880年,这一年是 俄国 皇帝 亚历山大二世 即位25周年,当时筹划举行一个“ 俄罗斯历史 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画面的题材选自 俄罗斯 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成为世界名作。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部标题性的 交响诗 由俄罗斯曲调和东方音调两个主题变化、发展而成。宁静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音调相互交融、在草原上形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浓郁的俄罗斯 民族风格 、精致而极富诗意的抒情音调、严谨的结构、鲜明的 音乐形象 、绚丽的 管弦乐 色彩与民族民间生活场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