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首发于 公路飞行
2017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销量反超特斯拉,计划在A股借壳上市,你们在路上见过它吗?

2017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销量反超特斯拉,计划在A股借壳上市,你们在路上见过它吗?

更新:结合了吉利入股奔驰、奔驰入股北汽新能源、中国2018年新能源车最新补贴政策等最新讯息


北京汽车:合资业务稳定 自主品牌巨亏

北京汽车集团旗下,有奔驰和现代两大合资公司,一直是集团销量、收入和盈利支柱。

尤其是这两年奔驰品牌的崛起,北京奔驰为北汽集团输送的利益占比越来越大。随着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3.93%的敲定,“北戴合”未来一定会是北汽集团下的利润以及技术发展的基础。

但一直依靠合资业务,不是长久之计。在发展自主品牌这件事情上,相比大部分国有车企,北汽一直有很强的决心和魄力。

2012年北汽购买了原瑞典高端汽车品牌萨博的技术平台并推出首款产品,还通过合资公司拿到了奔驰E平台高级轿车技术。

通过逐步消化这些收购、引进的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北汽最近两年在自主品牌商动作频频。

然而,结果却令人惋惜。

根据财报披露,虽然奔驰品牌的合资业务进展良好,但北汽自主品牌业务,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3.98亿元,减少至今年净亏损32.65亿元。

旗下自主品牌业务(北京、绅宝、威旺三个品牌)最初目标销量52万台,最终实际完成仅为25万台,同比16年大幅跳水40%。


北汽新能源:高歌猛进 四面出击

汽油车业务一塌糊涂,但新能源车方面,北汽风景独好。


1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亚军 & 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数据统计,北汽新能源车2017年销量排名全球第二,以微弱优势超过了硅谷网红特斯拉。

而且,其上升势头极为迅猛。2015年北汽新能源车还排在全球12名,16年进步到第5名,17年就冲到了亚军位置。

如果我们只统计纯电动车的销量,北汽新能源更是绝对的中国冠军。与竞争对手比亚迪和上汽纯电、插电两条腿走路不同,北汽在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上可谓孤注一掷。


2 不止于造车,正在下一盘大棋

北汽新能源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大型新能源车制造商。

虽然是传统大型车企孵化的子公司,其战略打法,颇有互联网初创汽车公司的神韵,可谓是霸气外露、野心满满。

在北汽新能源汽车这条业务线之外,另有三箭齐发。

北汽新能源计划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做延展:

  • 建成3000座换电站,取名擎天柱计划
  • 投资分时租赁业务,联手富士康打造GreenGo绿狗


此外,新的电动车子品牌ARCFOX也已推出首款作品。


3 资本市场的排头兵

从2014到2018年,中国掀起了新能源车创业浪潮。

无论是蔚来、威马、车和家、拜腾等从0开始的初创公司,还是由传统大型车企内部创业、孵化而来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等,在招兵买马的扩张中,各家都有一个未必明言、但人尽皆知的司马昭之心:登陆资本市场。

截止目前,尚无一家车企实现这一目标。


据报道,北汽新能源目前估值达288.5亿,可能借壳A股上市公司S*ST前锋(600733.SH )实现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电动车上市公司。

作为北汽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的戴姆勒集团,在月初刚刚确认了以6.3亿元入股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这一投资无疑是北汽新能源上市前的一支强心剂。带给大家的信号就是:随着中德双方的密切利益关联,未来北汽新能源一定会引入德国的高端技术甚至是新能源产品线。这将是对其估值想象力的重要补充。


是大踏步的前进,还是“大跃进”?

1 销量虽多,全靠A00

从2014到2017年,北汽新能源(上图黑色面积)份额提升速度迅猛。

但如果我们剖析一下具体的产品结构,会发现北汽新能源销量主要集中于入门级的A00电动车。

北汽新能源旗下,指导价在2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高端EU和EH系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有限。

这两款车2017年有限的销量中,过半集中在主场北京这个单一市场。


2 产品线虽长,核心竞争力不足

如果我们把北汽新能源与国内两家规模和内功公认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BYD和 @上汽荣威 进行对标。不难看到:

  • 北汽新能源的产品结构极度依赖A00微型纯电动车,而两位对标对手甚至暂时忽略了这个技术门槛低、利润率低的细分市场
  • 北汽新能源依靠纯电动车单条腿走路,比亚迪和上汽则是纯电和插电双条腿一起发展
  • 北汽新能源的单车零售均价(扣除补贴后,体现市场上由消费者认可的真实交易价值)仅仅只有BYD和上汽的三分之一左右
  • 政府补贴依赖度相当高,占到了营收的35-40%左右,大幅高于比亚迪和上汽

与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细分市场领先者比亚迪相比,北汽新能源在全国三大核心市场的表现很不均衡,严重依靠北京的主场优势。

而在北汽新能源的保留曲目——A00细分市场,仔细剖析在市场上热卖的原因,恐怕并非出于产品竞争力的优势,而是更猛烈的价格战。

「公路飞行」研究团队分析了国内销量Top5的A00新能源车。

通过对车身尺寸、电池类型&容量、补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北汽EC系列很可能是A00畅销车中,制造成本最高的一款。(采用较贵的三元锂电,车身尺寸和电池容量较大)

在制造成本最高(估算)、补贴与竞争对手一致的情况下,北汽EC的终端实际售价却是最低的。

如果北汽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成本控制能力”——事实上我们相信很难有——我们认为北汽新能源的A00畅销原因,主要是依靠促销补贴。

在北京,经过国家补贴、城市政府补贴、北汽厂商补贴(通过关联方卫蓝基金)、少许的经销商促销,消费者最终购入北汽EC的裸车价格,仅仅只有指导价的1/3左右,在5万左右。

也就是说,消费者为“这台车+京牌”支付的总价不过5万左右,远低于一张“京牌”的真实价值。

(我们可以假设京沪作为国内Top2城市,路权价值接近,但由于北京发放私人汽车牌照的额度小于上海,其单张牌照的价值应该比上海更高。目前上海车牌拍卖,在被政府强行压低的情况下,已接近9万。如果京牌可以自由交易,它的真实价值至少在10万以上)

目前在北京,购买北汽EC或者其它新能源A00车的消费行为,已经被补贴和牌照赠送政策严重扭曲,它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的精明投资,让老百姓趋之若鹜。

在网络上,人们亲切的把北汽EC称为“占号利器”——这充分说明,大家并不是在消费北汽EC,没有人关心这是北汽EC还是南汽EC,大家真正想要的,是宝贵的牌照资源。等数年之后,自己有实际换车需求的时候,可以再购入更心仪的、更先进的电动车,把EC的牌照置换过去。


「公路飞行」 团队旗帜鲜明的认为,目前国内的私人A00级新能源车市场,纯粹是一种政策催生的泡沫!


2017年,同比16年,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新能源车产品线,销量大幅腰斩,唯有A00级的EC一枝独秀,大幅带动了企业的营收增长。

一个不太好的信号是,补贴也在同步高速增长,补贴占比居高不下。

2018年的新能源政策对于小型、低续航里程的的纯电动车型显得“很不友好”。以300公里续航作为分界点来看,低里程的补贴力度大幅跳水,另外还有严格的能量密度以及能耗公式加以限制。以北汽EC为例,2018年的单车国补加地补要减少4万多元。即使北汽有所准备,并且可以立刻把续航升级到200公里,还是与原先的补贴额有较大差距。

缩水的补贴只有北汽新能源自己拿真金白银来弥补。回归理性的政策环境以后,北汽新能源的利润一定会被打回原形。

政府早就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到2020年就将结束。届时北汽新能源该如何保持企业业绩的可持续性呢?

3 估值288.5亿,是否合理?

北汽新能源公司,据报道估值已经达到了288.5亿,如果未来借壳上市,根据中国股市的规律,市值还会比这个数字高不少。

那么,这个估值是否高估?

我们可以从两个逻辑来分析一下。


逻辑1 看对标企业

长城汽车市值目前为1100亿,旗下哈弗、WEY、风骏三大品牌,均是国内细分市场的领军王者。

哈弗是销量常青树,现金奶牛。WEY是中国首个站稳15-20万价格区间的自主品牌,成长性和利润想象力高。风骏表现一般,但在总量有限的皮卡市场是统治地位。

北汽新能源目前的公开估值为长城汽车的25%左右。

如果我们粗略的把长城汽车的市值,按照哈弗60%,WEY30%,风骏以及其它10%进行切割,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目前北汽新能源的价值已经跟WEY品牌极为接近了呢?

上文已经描述了,北汽新能源虽然站在新能源车的政策风口上,但其依然存在产品档次偏低、依赖补贴、技术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而长城公司旗下的新高端品牌WEY在17年一鸣惊人,其品牌单车均价在人民币17万左右,实质上已经超过了日产、雪佛兰、现代等老牌合资车企。

WEY目前在终端市场订单火爆,价格坚挺。根据最新的产品规划和销售网络布局,18年销量有望突破30万台。(VV5和VV7预计可以达到20万以上,其余四款新车预计10万左右)

如果你是一名投资人,北汽新能源和WEY,孰轻孰重,你怎么看?


逻辑2 看业务成长性

创业公司的估值重点不是盈利,而是成长性。

我们来分析一下北汽新能源潜在的成长性基本面。

  • A00电动车的前景

C端:

汽车行业目前几乎能达成共识的一个判断,就是私人消费者对A00电动车的需求很弱。这个细分市场基本不存在!

这个共识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中国A00的燃油车几乎灭绝了。中国车市增长了好几倍,奇瑞QQ的销量比巅峰期下降了好几倍。

其次,美国是中国车市在全球相对较好的对标样本。这两个大陆型国家的消费者都偏爱尺寸较大的产品。在北美,A00细分市场的燃油车毫无存在感。

第三,正如上文提到,目前在北京出现的A00电动车私人消费,背后的实质原因,很可能是消费者把这些车看做“占号利器”,这种投机型需求是不可持续的。

第四,目前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A00纯电车在政策刺激下销量占比较高,其它国际市场的A00都不受待见,包括众所周知的偏爱小型化汽车的日本和欧洲。

B端: 分时租赁场景

目前重兵布局A00电动车的车企,其实都明白靠私人需求是没多大机会的。(用北汽EC这种电动汽车,在个别省份充当老年代步车使用,摘下车牌不上保险不怕罚单,这种奇葩的违法性需求,我们暂时不做讨论)

大家只有把销量诉求,投射到分时租赁上。期待共享单车的风口过后,共享汽车的风口将会到来。

雷军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这个道理非常好,可惜现在知道的人太多了。

以致于,这次风口来没来、什么时候来,还不知道,猪已到齐。

北汽新能源、知豆、众泰、上汽、东风,等等等等,不管是之前做没做A00电动车,未来有计划进入这个市场的车企,已经不下15家。

事实上,分时租赁的天花板是有限的。就像目前的共享单车,起势的时候自行车工厂全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红红火火。而一旦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开始对共享单车的投放进行总量控制后,自行车生产线瞬间硬着陆,刚刚拉起来的产能,利用率瞬间崩溃。

  • 私人电动车需求,主要中高端市场

在中端市场(15-30万),北汽电动车目前技术储备和产品实力,不及BYD、上汽等传统车企。未来包括威马、小鹏在内各路新军也会杀入。

在高端市场(30万以上),北汽尚未涉足,这个领域目前由特斯拉、宝马、腾势等品牌占据。上汽、蔚来、拜腾将加入战局。

北汽近期推出了新品牌,ARCFOX,放话要做高端电动车子品牌。

但从其首款作品Lite,除了外观、内饰的设计创新之外,核心技术与EC一致,暂时看不出高端子品牌的支撑力。


  • 面向国际市场出口

出口估计市场向来不是中国汽车国有汽车品牌擅长做的事情。

在国有品牌当中,只有上汽依托其并购的MG品牌的历史基因,在开拓海外市场上较为积极,已经布局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地。

无论是一汽、北汽、广汽、东风在国际乘用车方面,建树历来不多。


  • 奔驰的电动车技术

虽然奔驰入股北汽新能源一事已经定局,但未来奔驰的电动车技术、产品、品牌是否会和北汽新能源产生关联还是未知数。

奔驰旗下的全球战略电动车产品线,EQ系列,已经公开宣布,确定导入北京奔驰合资公司(即目前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奔驰燃油车产品线的公司),而非北汽新能源。

另外一边,吉利持股戴姆勒9.69%并成为其最大股东一事,一定会让北汽新能源在奔驰的内心排名再下滑一个顺位。对比90亿美元股份收购,戴姆勒的6亿人民币投资可以说不值一提。

换句话说,队伍里已经有一个老大哥,现在又新来了一个有实力的明星球员,北汽新能源能捞到什么样的出场顺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回顾一下:

  • A00级别电动车的私人需求疲弱,分时租赁需求上限有限
  • 中高端私人纯电动面临激烈竞争,北汽新能源难言优势
  • 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的潜力有限
  • 奔驰入股对于北汽新能源的贡献价值,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奔驰的新能源资源一定会优先布局在北京奔驰合资公司或者是吉利身上


更多文章:


最后,跟各位亲爱的读者做一个评论区小调查:

你居住在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例如:上海/河北/湖南


你在马路上见过北汽的电动车吗?

A 见过,经常见到

B 见过,极为偶尔

C 完全没见过


请回复 居住地+A/B/C 到本文的评论区,我们将抽出三位热心读者,赠送小米充电宝。

祝大家2018年,电力十足!


2018年大年初七,第一天开工,公布一下结果:

根据小范围的评论区互动,共收到43位有效参与的评论反馈:

不难看出,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地区的影响力最高,所有人都表示经常看到。

在另外三座一线城市,大部分人认为北汽新能源偶尔可见。

在其它地区,大部分人完全没见过或者偶尔看到北汽新能源。


有奖互动规则是:选中符合要求的评论中的第8个,第18个和第28个。

中奖d朋友是: @想做半SOHO @青春ss @zidian257

我会发私信给三位,请告知邮寄方式。


「公路飞行」研究团队,专注汽车领域的商业、创新和投资。

每周为大家带来一篇原创深度文章,希望跟少数人分享有价值的观点。


联系方式

知乎: @一苒

微信公众号:公路飞行


更多 @一苒 的文章:

  1. 中国电动车创业浪潮:是革命还是泡沫? Vol.1 传播
  2. 我们花了一周时间,将蔚来与特斯拉、比亚迪对标,告诉你5个重要发现
  3. 两种哲学:凯迪拉克CT6 PHEV与特斯拉Model S
  4. 解读北美《消费者报告》2017年度汽车品牌排行榜
  5. 特斯拉是不是史上最大的泡沫?——反驳《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上)
  6. 特斯拉是不是史上最大的泡沫?——反驳《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中)
  7. 特斯拉是不是史上最大的泡沫?——反驳《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下)
  8. 长城、荣威和吉利的三国演义 | 本土品牌升级的三种姿势
  9. 扮猪吃老虎的性能家用车,为何会有人买?
  10. 一苒游记 芬兰见闻录:为什么芬兰那么富有,中东难民却避之不及?
  11. 丰田为什么不做一款20万元级的MPV?
  12. 人到三十岁,什么能提升你的安全感?
  13. 识别键盘侠的十种方法
编辑于 2018-03-31 11:04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