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申辩篇

这篇原名叫做苏格拉底的申辩。


1、第一次申辩

在开始,苏格拉底首先开始进行一段开场白,表达对方的控告是错的,是没有根据的。

他们是真厉害,几乎没说一句实话就能取得的这样的效果。虽然他们说了很多假话,让我为之倾倒的却只有一句——我是说他们居然警告你们, 听我说话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被我的雄辩所蒙蔽!他们真应该为这话感到惭愧,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缺陷一开口说话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他们说雄辩的力量,说的是真理令人信服的力量,那么我承认我是雄辩的;而如果不是,我只能说这些人很无耻。但是我这样的雄辩和他们的雄辩是多么不一样啊!你看,就像我刚才说的, 他们几乎没有说一句真话,或者不会多过一两句真话 ,但是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将是完全的事实,我不会像他们那样玩弄一些美丽的辞藻, 其实那没有一点趣味。我决对不会的, 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为我确信这是对的, 我也觉得像我这把年龄了,不应该在你们眼里看起来象个年轻的演说家似的,大家别指望我那么无聊!

在柏拉图、苏格拉底那里,诗人和智者的角色是一个负面的角色。诗人的目的是不考虑真假,不考虑真相。而智者只是贩卖精神食物的东西。而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抗两者的观点,就是知识、理念,哲学家是能够把握理念,认识到世界的真相的人。

接着,苏格拉底把原告分为两种,

其实一直有很多人指责我,那些原来指责我的人,他们虚假的控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跟现在的阿内图斯还有他的伙伴们比起来,我更怕原来那些人。

一种是早先的原告和现在的原告。早先的原告是那些看不见的对手,这些人不断散布对于苏格拉底不利的观点。

而现在的被告就是对面的三位,分别是美勒托(诗人代表)、阿尼图斯(政治家代表)和吕孔(演讲家代表)。这三位代表三股势力,这也是苏格拉底天天找他们麻烦的人,来揭穿他们其实并没有知识。

所以,苏格拉底对于控方进行辩护,他的目的在于,区分开哲学家和智者。

他们是原告,我可以总结一下他们的起诉书里面写的:" 苏格拉底是一个邪恶的人, 他有着不安分的好奇心,擅自研究天上和地底的事物,颠倒黑白并肆意传播他的邪说。 "这就是他们诉讼的内容

这里的起诉书的苏格拉底是一个智者的形象。

于是苏格拉底要展示他自己真实的形象,也就是哲学家的形象。

首先,苏格拉底的形象是散乱在各个对话之中,据说他早年曾经学习自然哲学,后来发现自然哲学之中没有心灵,也就是没有人的位置。所以后来他转向关于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研究。

其次,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不是智者。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收过费,而收费是智者的形象。在这里说没有收费,不是要占据所谓道德制高点,而是这里暗含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智者为什么要收费?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知识,然后我交给你们知识,你给我钱。但是苏格拉底则是自知自己不自知。

所以,在这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知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授给你的,那怎么收钱呢?

于是下面他开始申辩,他说,既然如此,那么有人就会说,难道那些传闻都是不实之词吗?难道他们是无中生有吗?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神谕,这个神谕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然后苏格拉底说,我没觉得自己最聪明啊,为什么神这么说。神是不会撒谎的。所以苏格拉底为了打破神谕,就试图找出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于是他找人辩论

找谁呢?就是上面的政治家、诗人和演讲家。

结果发现,尽管他们声称自己知道很多东西,但是经过理性的批判发现其实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最后他发现,神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最聪明呢?因为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

所以,智慧就是无知之知,

这种观点,不仅仅是苏格拉底这么认为,其实孔子也这么认为,在《中庸》之中有言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躲避。

这种无知之知,还可以跟美诺篇之中的美诺悖论联系起来。美诺质问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知道某个对象,我们就不必再去认识他。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对象,我们怎么能够认识他呢?

答案就在这里,就是无知之知,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那个对象,是因为对于那个对象不知,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样的知,能够内化外物于自身之中。无知之知,实际上才是绝对的真知。美诺悖论的答案就在他自己这里,当他提出这个悖论开始,他就已经知了。

所以,苏格拉底说,自己一生其实就在于实践神谕,他才是真正敬神的。因此对他的第一个指控无效。

但是,苏格拉底的神和雅典城邦的神是一回事吗?

这当然不是。苏格拉底的神,其实是一种理性神,换言之就是一种批判的精神。而这种批判,就是哲学的精神。也就是说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精神。

接下来,苏格拉底提出,自己的考察,吸引了很多富家子弟的跟随,他们喜欢听苏格拉底盘问别人,并且把苏格拉底作为榜样,结果触怒了很多人。于是大家就认为都是苏格拉底的问题。

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那些指控他的人,其实不知道苏格拉底在干些什么。

所以这是对于第一条指控的反驳。接下来他要对第二条指控反驳,第二条指控是说苏格拉底毒害青年。

苏格拉底对一个指控者美勒托说,

到这里来, 麦利图斯, 让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很关心青年人的进步是吗?
是的!
那就请你告诉法官,谁可以促成青年人的进步, 你一定知道
法律。
但是, 尊敬的先生, 我问你的不是这个, 我问你是谁, 是哪些人, 是谁知道这些法律。
陪审团, 苏格拉底, 这个法庭的陪审团成员。
你要说的是, 麦利图斯, 他们可以教化青年和促成他们的进步?
他们当然可以。
什么? 你是说他们中的一些人, 还是所有人?
所有人。
以神的名义, 你真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有这么多可以促使我们青年人进步的人! 那你说所有这些听众呢?他们也会促近我们的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吗?
是的, 他们会。
那元老院呢?
是的, 元老院也会。
那么也许公民大会成员会毒害我们的年轻人吗?或者你要告诉我他们也是能促使他们进步的?
他们也会促使青年人进步。
那你就是说任何一个雅典人都会提高他们,提拔他们, 只有我一个人例外, 只有我一个人在毒害青年, 这就是你的断言吗?
这是我坚决同意的!

也就是说,美勒托认为,民主制(这种民主制是没有个体自由为基础的制度)才是教导青年的东西。这意味着,政治和教育都是普遍化的,而不是由专门人负责的。

苏格拉底则认为,任何技艺都是有专家,这个专家才擅长技艺。

其次,恶人对于他所交往的人产生了坏的影响,而善人则产生了好的影响,这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在追求好。那么那些青年之所以选择苏格拉底,是因为苏格拉底是坏人吗?这当然不是了。

其次,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你们指控自己败坏青年,那么我到底是无意识地败坏还是有意识的败坏呢?如果他是无意识的,那么你们的指控无效。如果他是有意识的,那么这种败坏不仅败坏客体,也会败坏自己,可是自己可能残害自己吗?所以这个指控也是自相矛盾的。

而对于第一个关于不敬神的指控,苏格拉底认为,他们对自己的指控是把对于安那克萨哥拉(他是无神论)的指控搬到了自己的头上。

而苏格拉底则是承认有神的,并且奉行神谕。并且他还要推出神的存在,他认为,活动是可见的,通过神的活动就可以推出神的存在。

一个人可以相信人的存在, 而同时又不相信人的存在吗?…雅典人, 我希望他回答, 而不是等着不该他开口的时候打断我说话。 可不可能有任何人相信马术的存在而不相信世界上有马?或者相信吹笛子的技术, 却不相信吹笛子的人存在。 不会的, 我的朋友, 我会回答你和整个法庭, 因为你拒绝自己回答, 不会有人是这样子的。但是下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了: 一个人可不可以相信精神介质和神圣因素的存在, 而不相信任何半神人和精灵呢
但是如果我相信精神的存在, 我就一定会相信半神人和精灵的存在――不正是这样吗?是这样的, 如果我认为你的沉默就是默许的话。 现在告诉我精灵和半神人是什么?他们不就是神和神之子吗?不是这样吗?

然后,他向陪审团进行申辩,

雅典人, 我爱你们, 我尊重你们, 但我宁愿遵循神意而不是你们的意见, 只要我还有生命和力量, 我永远不会停止哲学思考和哲学教育, 我会用我的方式劝诫任何一个我见到的人,让他得到信仰
因为这是神的旨意呀, 我要告诉你们, 而且我确信在这个城邦再也没有过比我对于神的效劳更有意义的事了。因为我其他什么都不做, 就一天到晚告诉你们老老少少的所有人, 不要那么在意自己和财产,首先并且主要的要关注自己的灵魂。 我告诉你们,并不是金钱带来美德, 而是美德带来金钱, 以及其他任何对人类有益的东西 , 不管公事私事都是如此。这就是我的教义,如果这样的教义会毁坏年轻人的话, 那么我的影响确实是破坏性的。但是如果有人说我别人的不是这些的话, 那么他是在说谎。所以, 雅典人, 你们可以象阿内图斯说的或者不像他说的那样做, 但不管你们怎样做, 你们要清楚我不会改变我的生活, 就算为此而死很多次。

随后他提出著名的牛虻说

我这样的人, 打一个滑稽的比方来讲, 就是一只牛虻, 由神来赐予城邦的牛虻。我们的城邦就像一个高贵伟大的战马, 因为身躯庞大而行动有些迟缓, 你要经常刺激他一下他才会有活力。 我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城邦的牛虻, 一天到晚我都烦在你们大家身边, 鼓励你们, 说服你们, 责怪你们。 因为想我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第二个的, 所以我希望你们放过我。我敢肯定如果在你打盹的时候突然被惊醒你会觉得很不高兴, 你也许会觉得阿内图斯的建议很好,杀死我, 这很容易, 然后你们的余生中间就可以一直沉睡下去, 除非上天出于仁慈又给你们派来一只象我一样的牛虻。

他认为,即使判处他死刑,他们将会自己伤害自己,而对苏格拉底没有任何伤害。因为好人不会受到伤害,好人也不会伤害他人。

好人不伤害他人这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说好人不受到伤害呢?

麦利图斯和阿内图斯这些人是不能够伤害我的, 因为一个人能伤害一个比他正直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并不否认他们也许能杀死一个人,或者把他放逐, 或者剥夺他的公民权, 于是他自己, 当然也包括许多其他人, 会认为他已经伤害了这个人。但是我不会那么认为,象阿内图斯这样不公正的夺去一个人的生命的人,做这种事比受伤害更可怕。

对好人施加伤害和不义,真正受苦的不是好人,而是施加者。

然后他说,为什么自己不参与政治,不再公共场合提出意见呢?因为精灵阻止他。这里的精灵,仍然指的是理性

我就经常有这种奇怪的感觉,那是一个声音, 他总是在我要做一些事的时候告诉我不要去做, 但是这个奇怪的声音不会告诉我应该去做什么。我不从事政治就是因为这个禁止我去做。

哲学家应当服从的是理性,而不是理性之外的东西。

那么,理性为什么阻止苏格拉底参与政治呢?因为政治活动,如果看不到世界的真相,那么就是非理性的活动。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介入政治是威胁的,哲学家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他坚持真理,那么他就会被政治派别,无论哪一方都讨厌他。

苏格拉底接着说,自己没有当过任何人的老师,尽管他跟很多人对话,但是没有提供任何学说给他们。

因为我从没有教他们任何东西。 如果有什么人说他从我这儿听到过什么话我私下里跟他说而整个世界其他人都不知道的, 你可以肯定他说的不是事实。

然后他列举了很多人,这些人喜欢听他的对话。如果说这些对话对他们有害,那么控告苏格拉底的就是他们,而这些人并没有控告他。

事实正相反,因为他们所有人都会站在我这个据说在败坏他们的人这一边说话,为我这个"残害"他们亲人的人说话。



2、第二次申辩

最后以281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苏格拉底面对这个结果,没有感到意外,但是对他来说意外的是,两者相差如此之近。

理论上按照法律程序,他应该提议交钱了事,但是他认为自己投身于城邦的道德建设,不仅不应该缴费,还应该是城邦供养他。

至于在监狱之中度过余生,他也不愿意,因为无论他在哪里,总有青年跟随着他,最后他还是被人所驱逐。但是他不愿意放弃反思。

也许有人说, 苏格拉底你就不能闭上你那张嘴,老老实实找个国家住着不就得了,你不说话就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了。我确实觉得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很难让你们理解, 因为如果我说那是违背天意的, 因而我不能什么都不说的话, 你们不会相信我这么说是认真的。 如果我再告诉你们对一个人来讲最好的事情就是每天探讨美德的问题,每天仔细的考察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生活的 , 你们更是不大可能相信。

这里就出现一句名言,叫做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后来黑格尔称之为,叫做“实体性生活”(未加反思的生活)

最后苏格拉底表示,如果他要缴纳罚款,他只愿意交一米那

不过我想 一个米那 的钱我是付得起的, 这就当我提议的惩罚吧;柏拉图, 克里唐, 还有克里托布勒斯,我在这儿的朋友们, 让我提议三十米那,说他们愿意担保, 那好吧, 就是三十米那,惩罚就这样吧, 你们可以放心能得到这些钱。

这个话就激怒了陪审团,于是陪审团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3、第三次申辩

苏格拉底表示自己一生是幸福的,对于那些判处他死刑的人说,

这些话我是对判我死刑的人说的, 要对他们说的还有一句就是:你们以为我是因为说错了话才被判刑的,我是说, 如果我按照你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做所有该做的, 说所有该说的话, 我也许会被释放。 实际上不是的。导致我自己被叛有罪的并不是语言的错, 当然不是。只是我没有那么无耻去做你们已经习惯了的那些丑事, 哭啊,叫啊,抱怨阿,哀求啊, 所有这些事情, 像我说过的, 都配不上苏格拉底这个名字。 我认为面临任何危险的时候我都不应该做什么庸俗的,卑劣的事情,我现在也不会对我申辩的方式有所后悔。我宁愿按我自己的方式说话而被处死, 也不想用你们的方式说话而继续活着

并且他诅咒说

判我死刑的人们, 我想给你们一个预言,因为我快死了,这是一个人会得到预言的能力的时候。我对所有谋杀我的人说, 在我死后,马上, 比你们对我的惩罚严重得多的惩罚 , 就会降临到你们身上。

然后给予了一个忠告

如果你们以为杀死我就再也不会有人检验你们的生活的话,你们就完全错了。这种逃避的方式即可耻, 又不管用, 最简单和最高贵的对付指责的办法不是毁掉指责你的人,而是完善你们自己。 这就是我走之前给你们的预言, 谋害我的人们

而对于那些判他无罪的人,他认为,自己总是遵守精灵的指导,但是精灵今天并没有阻止他,所以他认为接受判决结果是对的,

然后他揭示了两种死亡观

因为死亡无非是两种可能情况之一:或者他就是空空的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 或者, 他就是象人们说的, 是灵魂的一种迁移, 从这个世界, 到另外一个世界。现在你想象一下有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就象一个人沉睡得连一个梦都没有的时候,那死亡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收获了,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一个选择,是愿意选那些无梦地沉睡, 还是他一生中其他的日日夜夜。

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死亡是后者,他死了以后,就能

如果一个人可以跟奥付卢斯,穆萨乌斯, 赫西奥德,还有荷马谈话, 怎样的代价他会不愿意付出呢?不, 如果真是这样子, 还是让我多死几次吧!

最后他说

所以阿, 我的裁决者们。 高兴一点看待死亡吧, 并且记住一个真理: 没有什么坏事会危及一个正直的人, 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他和他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被神所抛弃,我将面临得死亡也不是偶然来到的。
分别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而你们继续活着, 哪一条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

发布于 2021-04-17 16:0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