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Socrates)
什么也不是。 苏格拉底之死,导致很多人认为民主存在问题。这也没错,任何制度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你反过来想,民主能够处死苏格拉底,难道其他制度能够幸免吗?在专制条件下就不是通过申辩的方式被处死了。而是直接无声无息就被死亡了。 其次,苏格拉底是有着很强的民主精神,最著名就是克里同里面,苏格拉底坚决不逃跑,服从法治。这不是被逼,而是自发地维护这个制度。 也只有雅典才能诞生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你能相信斯巴达可…
出圈,网络流行词,饭圈常用语,一般指某位偶像或明星知名度变高,不止被粉丝小圈子所关注,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变成真正的“公众人物”。后来引申到不限于人,事件和物品也可以“出圈”。——百度百科大概是有的,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罢了。 比如,伯特兰·罗素(1872—1970),一位在数学、逻辑学、哲学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公共知识分子。 比如,鲁道夫·卡尔纳普(1891—1970) ,一位致力于培养逻辑经验主义接班人的哲学教…
其实,当我们看完所有有关的文献,大致就知道了。 苏格拉底是一个这样的人: (1)他觉得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他终于可以和古代有智慧的人们在一起了,再也不用忍受家庭与城邦的生活了。 (2)他觉得自杀是一件无论如何不能做的事情,人是没有权利这么做的。 (3)他觉得雅典的民主无论如何是个令人讨厌的,他的意见总是被驳回。 (4)他知道雅典人也很讨厌自己,尤其和自己搞不清楚过的阿尔西比亚德斯出事以后。 (5)他知…
简单回答一下。 关于物自体,有人译作“物自身”,有人译作“自在之物”。 但其核心的思想,都指向那个“排除人类经验干扰”的事物自身或本身。 而这样的一种规定性,是对人类思维的排除,或者说是对人类实践的排除,而这个规定性的明确,应该是从康德开始的。 而这样一种对人类思维的排除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对思维的思维——再思, 而这样的一种再思,有人叫它是反思。 反思,它是一种纯粹的思维,这种思维所作的事情,…
这个吧,我觉得跟“民主制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下,一定要区分两个事情:判决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自愿赴死。 不能把这两个阶段等同,否则我们就只能简单的把这个事情当作是一个民主的问题来判断。 务必请所有答题的人注意,雅典的制度给苏格拉底留了退路,即便是被判有罪,他可以选择缴纳“罚金”而不是选择死刑——苏格拉底不是缴纳不起这笔罚金,就算他穷,但学生和朋友都许诺可以借给他。另外,即便在前一过程…
苏格拉底的反诘基本上是无懈可击的,就像现在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杠精去找茬一样。 如果尝试打破苏格拉底的反诘,苏格拉底也可以像杠精一样不断地反诘。 这种反诘虽然是无法打破的,但我们可以摆脱它。 参考《理想国》第一卷 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 “苏格拉底,你们见了什么鬼,你吹我捧,搅的什么玩意儿?如果你真是晓得什么是正义,就不该光是提问题,再以驳倒人家的回答来逞能。你才精哩!你知道提问题总比回答容易。…
一个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一个是:师儒相辩于学,曰孔子有言,则寂然不敢异同矣。 于是不用到清末了,就是宋朝的那些“大儒”,孔夫子非得提着剑把这些大儒拉出来挨个放血不可······· 实际上这个是相互的,就是,虽然我不能反驳孔子的话 但是,下边的人也不能反驳我的话 而且,孔子已经是死人了,我上边没人了 死人比活人有用 [图片] 朱熹圣人就说 老老实实回去研究孔夫子这句话是啥意思就行了 阐述啥啊?创新啥啊? 就跟…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话题,在我看来,柏拉图是我读过的所有哲学家中最迷人的一个。很难说阅读柏拉图的作品有什么“正确”的读法,我更倾向于用“妥帖”这个词。虽然说每个人阅读的方式和路径都不同,但总还是有一些阅读时的规则或方法是大多数柏拉图阅读者都认可的。我并没有通读过每篇柏拉图对话,但大致都还有些粗浅的了解,这篇回答仅仅提供一些我认为阅读柏拉图时比较妥帖的读法,只代表我目前的阅读经验,很有可能读书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