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共有八大统一王朝——秦、汉、晋、隋、唐、元、明、清。
我们将目光投向“隋”。隋朝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高,甚至能与当年的秦并称。
但其实,杨坚之所以能完成统一,真得感谢一个人——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
宇文邕为杨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本人亦有“千古一帝”的潜质
,深受百姓爱戴,只可惜,老天爷也爱他,把他早早收入了天堂……
一切,只为了这一天
572年3月18日,长安城,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宇文邕坐在殿内,春风吹在他的脸上,像是抚摸着这位长安城内的天之骄子。
他的堂兄宇文护,今天要回长安了,宇文邕坐在殿内等候,按照惯例,兄弟二人今天要一同去拜见太后,给她请安。
见到堂哥后,宇文邕焦急地对堂哥说:“兄长,你可算回来了!能否请你帮个忙?”
随后,他从怀里掏出一篇《酒诰》,递给宇文护。
《酒诰》是当年西周统治者灭掉殷商后所写,大意是说:以纣王为首的殷商贵族,整日酗酒成风,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周公担心重蹈历史的覆辙,故而,在卫国宣布全民禁酒的规定。
那么,宇文邕把这《酒诰》给他哥,是何意?
宇文邕接着说:“太后现在年纪大了,却还爱喝酒,喝完还爱发脾气。我每次劝她,她都不听呐!还望兄长一会儿能劝劝她,到时您就借古鉴今,给她读一读这篇《酒诰》,让她明白喝太多酒的危害。
此文出自《尚书》,乃当年西周周公所作。”
宇文护拿过来,一看,是宇文邕亲手抄写的,觉得这堂弟挺孝顺啊,便答应了。
兄弟二人走进大殿,宇文护在经过一番礼节性的寒暄后,就开始劝谏太后少喝酒的事了。
他拿起《酒诰》,认真读了起来,但他万万没想到,他所读的这几句话,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几句话——随着一声重重的击打声,他倒在了地上。
当他想要用力扭过头时,太监又拿着刀过来砍他了,幸好这太监胆子小,被吓破了魂,他左砍右砍,加上宇文护闪躲及时,没被伤着。
但总有人胆子大,
卫王宇文直,紧接着冲了出来,给宇文护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再次确认宇文护断气后,
宇文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
这一天,我忍了整整12年!”
时间再倒回16年前,556年,西魏重臣宇文泰病逝,临终前,他将权力移交给自己十分器重的侄子——宇文护,让其接掌国政。
谁曾想,接下来,
宇文护
竟开始了他的
“屠龙”
之旅:
557年,他将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先废后杀
,拥立叔叔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为帝,自此,西魏灭亡,北周建立,宇文家族也实现了从权臣到皇族的华丽转身。
但独孤信、李远等四位老臣,对宇文护私自掌权的行为很不满,便暗中谋划想除掉他,都被宇文护先下手为强,杀了个干净。
不久,宇文护升任大冢宰(北周宰相),一时权倾朝野,这也引起了羽翼渐丰的宇文觉的忌惮,随后,
宇文护又“照方抓药”,把欲夺权的皇帝宇文觉先废后杀
,拥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帝。
560年,还是相似的剧情,
不甘于自己的傀儡地位而奋起反抗的宇文毓,也逃不过被杀的命运。
至此,短短三年,宇文护达成了
“废三帝,杀三帝”
的“史诗级成就”,真乃史上最狠权臣。
宇文毓死后,接下来,就轮到宇文邕了,他是宇文泰的四儿子。这宇文护是一点都不想篡位,只爱玩“架空”,他又拥立宇文邕为帝。
所以,当宇文邕坐上龙椅后,其境遇可想而知,稍有不慎,他就要去追随三哥和大哥了。
不过,
宇文邕和两位哥哥很不同,他是很愿意当傀儡的
——只要是堂兄的主意,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无脑同意即可。他看起来好像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两位亲哥是被宇文护所杀。
但这一切,只是看起来而已
,就如同572年3月18日这一天的长安,看起来也很普通一样。
在吸取了两位哥哥的前车之鉴后,宇文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两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方面,为了躲避宇文护的猜忌,
他必须对这位险恶的专政者,隐藏自己内心的愤恨,表现出百般顺从之态,放任其胡作非为
;
另一方面,
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蓄势待发。
隐忍十二载,一切,只为了这一天。
而当这一天过后,当春风再一次吹在宇文邕的脸上,他感到无比的舒心。
今晚可以庆祝,但明天,改革必须开始。
除掉宇文护,只是他雄心壮志的一部分罢了,宇文邕想做的,还有很多。
放奴仆,兴水利
宇文邕所处的时代,
南北对峙,而北方也被分裂成了北周和北齐
,北齐由高氏家族统治着。
实现整个华夏的统一,是宇文邕最大的梦想
,所以对他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能否统一北方。宇文邕深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使北周成为一代强国,也能为今后东伐北齐奠定物质基础。
因此,
改革,刻不容缓
。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释放奴仆
。
自东汉分裂以来,群雄割据,时局动荡,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统治者选择掠夺人口,来扩大统治基础。掠夺人口为奴,还有蓄奴的风气,在南北朝时期也尤为严重。
从565年到578年,
宇文邕先后六次下令释放奴隶,并赐予他们平民户籍。
这一举动,对削弱奴隶制残余,
解放生产力
,促进社会经济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宇文邕看来,要想加快经济建设,就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关键一环。
他下令,
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但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那些恢复自由的奴仆便能派上用场了,当然,他们现在劳动是有“工资”拿的,所以奴仆的积极性很高。
就这样,那些
荒芜之地瞬间变为了良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能翻上几番。
加强对军队的建设与控制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农民,空闲时训练,有战事时从军打仗。
当时的北周兵权,散落在各个将领手中,且征兵对象十分狭窄,所以为了今后对付北齐,宇文邕必须
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
首先,
他将军权收归中央
,宇文邕便成了军队唯一的最高统帅。
其次,
扩大府兵的征兵对象
,将征兵范围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兵源一下子就被扩大了。
同时,
府兵皆为侍官户籍,享有比平民略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不用缴纳赋税。这项既提高社会地位,又提高经济待遇的政策,使均田农民踊跃参兵
,出现了“夏人半为兵”的盛状。
何谓“夏人半为兵”?
出自《隋书》的记载,夏人,指关中和陇山地区的当地汉人,当时的关陇,差不多近四百万人口,也就是说,除去老、少、女子,起码有上百万的人去当兵了。
以前,很多军队主帅都爱说“我领百万之师,前来讨伐”,但那都是自称,吓唬敌人用的,实际上少很多,但像上面关陇的这种情况,那可是实打实的百万之师。
不过,很显然,这百万之师,更多是胜在数量,而非质量。但不管怎么说,
宇文邕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
灭佛运动,步步推进
说到这项举措,估计有人要皱眉头了——佛教乃我国第一大宗教,如此神圣,为何要灭?
但这是现在高度文明的科学时代,放在以前那个封建时代,尤其南北朝时期,佛教是好是坏,还真得一分为二,辩证来看。
正如杜牧的那句名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人从中读出了杜牧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也有人读出了他的慨叹,这份慨叹,来自统治阶级为了四处建佛寺,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佛教当初传入中国,其初心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抑或避世的场所。
但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有些人眼中,佛教倒成了好吃懒做的借口,因为
僧侣是不用承担劳役和赋税的,所以有大量平民遁入空门。这使得国家税收大幅缩减,经济也严重衰退,本该劳动生产的人,现在全在“阿弥陀佛”了。
况且,大量土地被用来修建佛寺,导致这些土地都被宗教组织所控制,这一点也在严重侵蚀着国力。
综上,灭佛,势在必行。
早在以前的北魏太武帝时期,就有过类似的灭佛运动,当时那叫一个惨烈——无数的僧尼被杀,国家也因此遭受动荡。
但颇有明君气质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不会不知道此事,他明白:以佛教之地位,灭佛绝非易事,必须慢慢来,若没处理得当,只会适得其反。
宇文邕的计划是:抬高儒教、道教的地位,来控制佛教过度的发展。
时机不久便来了。
有一位从佛寺还俗的僧人,上书宇文邕,
显然这位僧人在佛寺并不开心,他说,
那佛教乃西域之教,应当废除
,而立中国土生土长之教——道教。
众多佛僧听闻此言论后,一时间,纷纷坐不住了,群起而攻之。
宇文邕
见状,表示大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于是
特地召开会议,让道教、佛教人士,再叫上儒教的,大家一起面对面表达观点。
宇文邕的这个举措,其实早在他杀掉宇文护的5年前,就慢慢实行了。显然,那时的宇文邕,已经提前开始部署“灭佛运动”了,并以年为单位,步步推进。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内,
类似的“佛、道、儒大型辩论会”经常举办
。直到最后,那个宣布结果的人出来了——在
宇文邕
亲政后的第二年,
他宣布:从此,儒教地位最高,道教排第二,佛教第三。
僧人们听到结果,强烈表达着不满。宇文邕统统回复:你们自己佛教争不过人家,就该接受结果。
最后,大概在半年之后,
宇文邕下诏,全面禁止佛教的传播。
当然,他不像北魏太武帝那般凶残,
他没有杀掉任何一个僧尼,只是强制他们还俗。
就这样,
数以百万的僧人回到民间,投入生产或军队,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层面,都大大提升了北周的国力。
大一统,近在眼前
那么,北周的“邻居”——北齐,这几年如何?
如果把北周的发展比作一辆驶入大一统的列车,那么北齐的这辆列车,是往反方向开的。
大致有三点将北齐带向了覆灭:
1.
北齐统治者
不像宇文邕那般清醒,他们
过度迷信佛教
,将其视为一种来自西域的神奇之术,以保自己永世之权力。
当时,
北齐
总人口差不多两千多万,而出家人足足占了1/5,由此一来,
400多万的人不用劳动、缴税,国家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
2.国家收入虽少了,但皇宫里的
皇帝却更奢侈
了。与宇文邕同时期的北齐皇帝共两位,父子俩堪称一昏、一暴。
父亲武成帝高湛,整日贪图享乐,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
,贵为天子,却殊不知,自己一直被那佞臣所摆布。
3.
而到了儿子继位后,儿子竟搞起了民族歧视
,不仅
杀光了汉族大臣
,还大肆修建宫殿,导致那些百姓,尤其汉族百姓,确切说是奴隶,活得苦不堪言。这一切,都使得民族矛盾与斗争空前激烈。
说到奴隶,各位是否还记得,北周的那些奴隶们,现在过得可是美滋滋,他们不仅劳有所得,还恢复了自由之身。
所以,这就是天差地别。
而当宇文邕认为万事俱备,可以伐齐了,这种天差地别立刻体现在双方的军事实力上——
仅仅两仗
(第一次还是宇文邕生病才撤军),
北周便将北齐给灭了。
自此,
宇文邕顺利统一了北方,北周也成了华夏大地最强的国家,以南陈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而拿下北边的突厥更是小菜一碟。
此时的宇文邕,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了,可以说,只要不出意外,他就将实现自己大一统的梦想!他的功绩,也将比肩秦皇汉武!
然而,意外还是来了,
他最终败给了自己的身体。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这位伟大的帝王,
在北伐突厥之前病逝,年仅36岁。
10年后,一个叫杨坚的人,替他完成了梦想,统一了中国,隋唐时代拉开了大幕。
也许,这就是命。
宇文邕虽英年早逝,在位时间也很短,但
他的名字,值得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