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旅途中的茄子  ·  go ...·  1 年前    · 
爱运动的口罩  ·  pymongo - Mongodb ...·  1 年前    · 
古装服饰科普----褙子

古装服饰科普----褙子

今天小编想科普的是褙子~

没错,就有这个。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褙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追求质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褙子的样式特点


褙子在明代被称为披风。衣襟直立相较于胸前垂下,多为窄袖,衣长一般到大腿下或者膝盖下,两侧开衩,是极受欢迎的一种常服款式。

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

褙子一般对襟,两侧从掖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其寓意人行走之时背应挺直,以扶正人的脊背和身体。

褙子的缘由

关于褙子的名称,宋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背子’。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

褙子原为身份较低的妇女穿着,但因其穿着行走方便,所以发展到宋代以后,上至后妃命妇,下至平民女子,皆喜穿着。宋以后更逐渐演变成为常礼服的一种,是宋代妇女的典型服装。男子一般则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褙子?披风?

关于褙子和披风是不是一样东西,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现在有很多看法。小编收集各方面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

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曾说过:“褙子,即今之披风也。”换言之,明清时代的披风,就是宋时的褙子,所以明清时期的披风和褙子其实是一样东西。

而明朝以前的披风,其与褙子是有一定区别的

明朝以前的披风

将披风与褙子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披风和褙子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襟款。但是两者其实大有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 就领子而言,褙子是通领,直白来说就是,领子直接到底。而披风不通领,领子在中间就会断开。

2. 就长度而言,褙子的长度是既可及地又可及膝,但是披风一般只到膝盖。

3. 就袖子而言,褙子的袖子有大小袖,披风的袖子一般是中等宽度,长度也比褙子的短,可以露出里面的衫袖。

4. 最重要的一点,褙子是直筒的,上下是一样的宽度,而披风是收腰修身的。




好啦,今天的古装小课堂就到此为止~大家要记笔记哦。

发布于 2018-10-12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