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际铁路(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是一条连接
北京市
与
天津市
的
城际铁路
,是中国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中
环渤海地区
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1-2]
2005年7月4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初期运营时速350千米/小时;2015年9月20日开通运营延伸线工程。
京津城际铁路由
北京南站
经
天津站
至
滨海站
,全长约166千米,
设7个车站(其中1个暂缓开通),设计的最高时速350千米/小时。截至2018年8月,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行速度为350千米/小时。 截至2018年7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累计运送旅客2.5亿人次。
2019年12月10日起,京津城际铁路及延长线共涉及北京南、天津、天津西、武清、塘沽、滨海、军粮城北7个车站试点实施电子客票业务
。2020年1月29日,部分京津城际铁路列车停运
;2月1日起,多趟京津城际列车临时停运
2002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刘秉镰
在“京津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与建议”的课题讨论上,首次提出在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建设高速铁路。
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京津城际铁路被列入其中;同年10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政府联合确定了线路规划;
同年12月3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中国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讨论通过,京津城际铁路正式立项。
2023年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迎来15岁生日。从2008年8月1日中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已累计运送旅客3.4亿人次。
京津城际铁路
设计参数
线路参数
|
设计速度
|
350千米/小时
|
轨道类型
|
无砟轨道、无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正线间距
|
5.0米
|
最小曲线半径
|
一般路段7000米,困难路段5500米
|
最大坡度
|
一般路段12‰,困难路段20‰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北京动车段
|
电力供应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50Hz、25kV
|
|
京津城际铁路
沿线车站
序号
|
站名
|
里程(千米)
|
车站位置
|
隶属单位
|
1
|
北京南站
|
0
|
北京市
|
丰台区车站路12号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
2
|
亦庄站
|
22
|
暂不办理客运业务
|
3
|
武清站
|
84
|
天津市
|
武清区前进道上佛罗伦萨小镇
|
4
|
天津站
|
120
|
河北区新纬路1号
|
5
|
军粮城北站
|
140
|
东丽区军粮城镇新安路1号
|
6
|
塘沽站
|
160
|
滨海新区大连道2543号
|
7
|
滨海站
|
166
|
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新港路与金河道融义路交口
|
|
京津城际铁路
线路走向
京津城际铁路全线长166千米,设7个站点,线路自北京南站东端引出,沿
京山铁路
往东,下穿玉蜓桥沿南护城河至左安门后折向东南,再由亦庄开发区及永乐新城东侧的京津第二高速通道出京,直抵天津站。
延伸线工程西起天津站,自天津站城际车场东端引出,沿既有
京山铁路
,与
津秦客运专线
并行,经塘沽站,折向东南引入滨海新区商务核心区于家堡,东至滨海站。
京津城际铁路由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运输与管理工作。
京津城际铁路初期使用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
CRH2C
型动车组,及由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的CRH3C型动车组。
2009年4月6日起,京津城际铁路均改用
CRH3
型动车组列车。
201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全部更换复兴号
CR400BF
型电力动车组。
京津城际铁路
运行系统
京津城际铁路采用全自动电子控制驾驶系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运行。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最小发车间隔为3分钟,动车组列车运行由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发布列车运行信息,车载雷达实时接收运行数据和指令,传递给车载计算机,自动调整各列车间的追踪间隔,防止列车超速和冒进信号。当前行列车发生故障后,后面的列车能够直接得到信息减速或停车;当线路上出现异物或断轨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
京津城际铁路
运营历程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初期运营速度为350千米/小时,开行列车47对。
2011年8月,按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要求,京津城际铁路降速至300千米/小时运行。
2017年6月20日零时起,京津城际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开行密度增加。平日每周一至周四开行98.5对、周末每周五至周日开行108.5对。
2018年5月27日起,京津城际铁路一等座、特等座票价进行上调,票价调整不涉及二等座;
同年7月1日,铁路部门进行2018年第二阶段列车运行图调整,京津城际铁路共开行列车108.5对;同年8月8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速度正式恢复350千米/小时,
开行列车数量由108.5对增加至136对,且票价不变。
2019年1月5日,京津城际北京南站至天津站的26对高铁列车调整至天津西站始发终到,天津西站始发终到城际列车将达到35对,于家堡站更名为滨海站。
12月10日起,京津城际铁路及延长线共涉及北京南、天津、天津西、武清、塘沽、滨海、军粮城北7个车站试点实施电子客票业务。
2021年11月16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津城际铁路推出30日定期票、20次计次票两种新型票制产品,方便北京、天津两地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便捷出行。
京津城际铁路
客运流量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发送旅客635万人次,日均发送量则为4.9万人次。
2009年累计发送旅客1456万人次。
2012年累计发送旅客2278万人次。
2013年累计发送旅客2585万人次。
截至2014年9月29日,京津城际铁路累计运送旅客1.17亿人次,平均客座率达72%。
2018年上半年累计发送1486.2万人次。
截至2018年7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累计运送旅客2.5亿人次。
截至2023年7月,15年来,京津城际累计发送旅客3.4亿人次,从开通时的47对列车,不断扩容至目前最高128对,增加约2.5倍。
京津城际铁路
技术难题
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基为软土、松软土,天津段基岩在1000米以下。这类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强度低的特点,在这类土质上铺设无砟轨道,中国国内外没有成熟的经验。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中国技术人员采用封闭部分水井,减少或控制沿线地下水开采;桥梁增加桩长、桩径,采用可调高支座;轨道采取可调扣件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松软土地基地区的路基变形和桥梁沉降,满足软土地基以及区域沉降条件下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京津城际铁路途经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沿线经济发达,道路纵横交错,土地资源极其宝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铁路线路对城市的切割,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选,京津城际铁路广泛采用了桥梁替代传统路基,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87%,每公里桥梁平均节省土地44亩,仅此就节约土地1600余亩。
京津城际铁路
重点工程
凉水河特大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京津城际铁路的一座特大桥。桥梁上跨六环路和凉水河,全长21.563千米,共有648孔,最大跨度100米,最小跨度48米。
北京环线特大桥位于北京市,是京津城际铁路从北京南站跨越北京市区的桥梁。桥梁起自北京市区东城区左安门西约700米,向东南方向连续上跨二、三、四、五环路等城市道路,经过丰台区和朝阳区,在上跨通黄路之后终止于通州区台湖镇桂家坟村。桥全长15.6千米,最大跨度出现在上跨四环、五环的主跨,跨度均为128米;跨二、三环主梁跨度则为100米。北京环线特大桥于2007年10月13日合龙。
京津城际铁路
科研成果
2009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同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10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
2013年1月,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京津城际铁路拉近了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距离,放大了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对两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深刻改变了两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观念,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同时,作为中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不仅培养出一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和建设的探路人、先行者,还为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提供了技术积累和宝贵经验;再者,京津城际铁路以运行安全平稳、乘坐舒适快捷、消耗节能环保等优势,推动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