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雍正时期,出了一位风流探花郎——梁诗正,不仅文采斐然,更是习得一手好书法,后来去了尚书府,教导皇子,其中就有后来的乾隆皇帝。
作为曾经的老师,乾隆皇帝十分认可梁诗正的书法,乾隆皇帝曾钦点他编纂重要文著,更是让梁诗正为自己代笔,相传乾隆皇帝很多文件都是梁诗正代笔的。
梁诗正在京为官时,时常喜欢组织一些半官方的书法交流活动,后世因此而称他为“书协官员”。因为梁诗正从事的是编纂工作,有时为了快速书写,而练就了一手精湛的行书。因此梁诗正最擅长的就是行书了,他笔下的行书,字体劲健,神形兼美,字形略方,点画纤细一些,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一股宫廷之美迎面而来。这书法才叫养眼!
清朝时期的书法家李元度曾说: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晚师颜(真卿)、李(北海)。”王昶说到:公常言,往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适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
《诗话》称赞梁诗正的应制诗“庄雅雍容,自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专家苦吟不过如是。”“公(梁诗正)则以稳惬胜。枚速马工,各擅能事。”当代书法大家启功老师,在创建启功字体时,都曾向梁诗正学习过。因为对比启功字体,你会发现,无论是用笔、结体还是章法、书风,都十分相似,更甚者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的相似。
很多人疑惑,启功老师为什么会取法于梁诗正?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启功的书法学习历程,会发现两人的书法学习历程,有一些相似之处。梁诗正初学柳公权,又受赵孟和文徵明的书风影响,后来又涉猎颜真卿和李邕法帖。启功也是如此,对柳体用功最深,后来也取法文徵明与李巢,因而底子是一样的。
后来再学习一下梁诗正的书法,能够相似,是自然而然的事。梁诗正的行书俊逸劲道,潇洒俊逸,被称为“清朝最美行书”,百看不厌。
商品引导语:今天墨品风雅为大家带来字帖《梁诗正书法集》,喜欢打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