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v means it’s official. Federal government websites often end in .gov or .mil. Before shar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make sure you’re on a federal government site. The https:// ensures that you are connecting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and that any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is encrypted and transmitted securely. As a library, NLM provides access to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clusion in an NLM database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of, or agreement with, the contents by NLM 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Learn more: PMC Disclaimer
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2023 Jun 15; 25(6): 612–618.
PMCID: PMC10321421

Language: Chinese | English

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Application of a low copper diet guidance based on food exchange portions in children with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陈 盈香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100144

Find articles by 陈 盈香

邱 正庆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100730

Find articles by 邱 正庆

孙 静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100730

Find articles by 孙 静

李 杨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100144

Find articles by 李 杨

杨 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100144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100730
corresponding author Corresponding author.
李杨 ,女,教授。Email: moc.anis@3143gnayil
Li Y ,E-mail: moc.anis@3143gnayil x ¯ ± s )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M P 25 P 75 )]或范围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治疗前后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于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如不同时间点24 h尿铜的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一般资料

30例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8岁(范围:2~18岁)。确诊时长中位数为9.5个月(范围:4~120个月)。13例患儿24 h尿铜控制不佳,其中包括4例(13%)使用螯合剂治疗维持期尿铜>500 μg,9例(30%)单锌治疗期尿铜>75 μg。30例患儿家长中,母亲25例(83%),父亲5例(17%);家长年龄(39±6)岁(范围:26~55岁);教育背景:大专以下学历14例(47%),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53%)。患儿性别分布、营养状况、用药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见 表1

表1

3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

项目 例(%)
性别
15(50)
15(50)
学龄期/青春期患儿营养状况 a
消瘦 2(12)
正常 9(53)
超重 5(29)
肥胖 1(6)
学龄前期患儿营养状况 b
消瘦 1(8)
低体重 1(8)
生长迟缓 2(15)
正常 9(69)
用药情况
仅单锌治疗 13(43)
青霉胺+锌剂 16(53)
二巯丁二酸胶囊+锌剂 1(3)
相关并发症
肝脏损害 30(100)
肾脏损害 7(23)
神经系统损害 3(10)

注: a示参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 25 及《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26 判定学龄期和青春期患儿的营养状况;b示采用Z评分法判定学龄前期患儿的营养状况 27 。学龄期/青春期患儿共17例,学龄前期患儿13例。

2.2. 患儿低铜饮食管理情况

30例患儿中,2例(7%)患儿接受过来自医生的低铜饮食健康宣教,3例(10%)患儿家长咨询过专业的营养师。23例(77%)患儿目前的饮食由家长完全管理,6例(20%)患儿与家长共同管理饮食,1例(3%)患儿自我管理饮食。仅1例(3%)患儿在确保每日食物中总含铜量不超标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多元化(多元化指谷薯类、蔬菜、水果、肉蛋类、豆类、乳类等都有涉及);28例(93%)患儿遵循低铜饮食原则,只吃含铜量低的几类食物。

2.3. 干预前后患儿24 h尿铜水平的变化

在原有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干预前1周及干预8周、16周、24周后的24 h尿铜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32)。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干预8周、16周、24周后的24 h尿铜均较干预前1周下降( P <0.05);干预16周和24周后的24 h尿铜较干预8周后下降( P <0.05);干预24周后的24 h尿铜较干预16周后下降( P <0.05)。见 表2

表2

不同干预时间患儿24 h尿铜的比较

时间 例数 24 h尿铜
干预前1周 30 177(74, 333)
干预8周后 30 74(56, 272) a
干预16周后 30 75(43, 234) a,b
干预24周后 30 64(37, 249) a,b,c 8.797
P 0.032

注: a示与干预前1周比较, P <0.05;b示与干预8周后比较, P <0.05;c示与干预16周后比较, P <0.05。

M P 25 P 75 ),μg]

2.4. 干预前后患儿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在原有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干预24周后,患儿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较干预前1周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见 表3 。16例患儿(53%)在干预24周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

表3

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 M P 25 P 75 ),U/L]

时间 例数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干预前1周 30 105(43, 197) 78(37, 115)
干预24周后 30 40(31, 68) 36(30, 45)
Z -3.97 -4.21
P <0.001 <0.001

2.5.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低铜饮食知识得分情况

干预前,24例患儿家长(80%)根据食物中含铜量决定该食物是否可以食用,如100 g食物中若含铜量超过0.5 mg则禁止食用。仅6例家长(20%)知晓低铜饮食中每天摄入食物的总含铜量不超过1 mg。干预前,13例患儿家长(43%)低铜饮食知识答题正确率<60%。低铜饮食指导干预8周后,患儿家长低铜饮食量化概念部分得分、高铜食物的选择部分得分及低铜饮食知识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见 表4

表4

干预前后低铜饮食知识得分的变化 ( x ¯ ± s ,分)

时间 例数 低铜饮食量化概念部分得分 高铜食物的选择部分得分 低铜饮食知识总得分
干预前1周 30 2.2±0.8 8.8±1.9 11.1±2.2
干预8周后 30 3.2±0.6 12.8±2.0 16.1±2.2
t -5.57 -12.04 -12.90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30例饮食控制情况差的HLD患儿,包括13例(43%)因为饮食控制不佳导致尿铜控制一直不好的患儿,28例(93%)患儿饮食结构单一,日常只吃含铜量低的几大类食物,如奶制品、蛋白、浅色蔬菜等,还有13例患儿家长(43%)低铜饮食知识答题正确率<60%。

30例患儿低铜饮食管理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过分限制食物种类导致饮食单一,家长对低铜饮食的认知缺乏,存在理解偏差。仅1例患儿在确保每日食物中总含铜量不超标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多元化。HLD患儿面临着生长发育的问题,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患儿在低铜饮食的同时,需兼顾营养均衡。合理的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 28 - 29 。医务人员应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如何在低铜饮食的基础上保证膳食的多元化。24例(80%)患儿家长根据食物中含铜量决定该食物是否可以食用,如100 g食物中若含铜量超过0.5 mg则禁止食用。这说明患儿家长对于低铜饮食存在理解偏差,只是单纯地区分高铜低铜食物,对于食物量的考虑欠佳。铜的摄入量除了和食品原料的铜含量有关外,也和进食量直接相关,即进食量越多则摄入的铜越多。医务人员应纠正患儿家长的知识误区,教会他们如何量化低铜饮食。

24 h尿铜检测是HLD诊断的重要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体内铜沉积的多少 30 。正常情况下,铜的摄入主要来源于食物。通常,铜的摄入量远远超过人体对铜的需求。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套完整清除过剩铜的机制,使体内铜处于平衡状态 16 。但HLD患者由于体内铜转运障碍,摄入生理需要量以外多余的铜不能排出体外,过多的铜除了在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沉积外,也有一小部分从尿中排出,导致尿铜增高。本研究显示,在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后,患儿在干预8周、16周、24周后的24 h尿铜明显低于干预前1周,且4个时间点之间尿铜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铜水平主要受药物剂量和体内铜量的影响 31 ,在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患儿每天摄入食物的总含铜量(1 mg以下),减少了外源性铜进入体内,从而降低了尿液中铜的排泄,患儿24 h尿铜水平下降。

HLD患者由于 ATP7B 基因突变导致铜转运蛋白ATP酶的功能缺陷或丧失,铜在肝脏过量沉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5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可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肝脏转氨酶的变化能提示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在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后,患儿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干预后,患儿及其家长了解了如何量化低铜饮食,以及纠正了以往的饮食误区,控制并减少了饮食中铜的摄入,保证每日食物中的总含铜量不超过1 mg,减少过量的铜在肝脏内的沉积,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健康相关行为的知信行理论模式认为知信行是3个连续的过程,首先对基本知识正确认识,然后建立起积极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科学行为 32 。本研究发现,干预8周后,HLD患儿家长的低铜饮食知识总得分由(11.1±2.2)分提高到了(16.1±2.2)分,说明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低铜饮食知识水平。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干预前,研究者使用低铜饮食知识问卷调查了HLD患儿家长的低铜饮食知识水平,并在饮食干预的过程中针对家长的困惑和知识薄弱环节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提高了其知识水平;其次,本研究中大部分患儿家长的教育水平较高,研究者对患儿家长进行低铜饮食知识的问卷调查及饮食干预引起了家长对低铜饮食的重视,家长后期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医务人员等方法自行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低铜饮食知识水平。

本研究制作了含铜食物交换表及铜食物交换图谱,其作为针对HLD患儿低铜饮食可量化、操作性强的工具,为HLD患儿低铜饮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可使HLD患儿的24 h尿铜水平下降,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患儿家长低铜饮食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无法评价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铜饮食指导干预对该类患儿长期预后的影响,建议今后延长随访时间观察长期效果。此外,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获取的样本代表性欠佳,建议今后的研究可扩大调查范围以增加样本量。饮食和营养在HLD患儿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可进一步针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肥胖)和肝损伤程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开展更为细致的个体化饮食指导。

基金资助

北京协和医院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专科提升计划(2022-PUMCH-B-078)。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 儿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89-390. [ Google Scholar ]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等. 关于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 [EB/OL](2018-06-08)[2022-11-1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806/393a9a37f39c4b458d6e830f40a4bb99.shtml .
3. 肖倩倩, 范建高.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21, 29 ( 1 ): 79-82. 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01018-00559.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2021, 54 ( 4 ): 310-319. DOI: 10.3760/cma.j.cn113694-20200826-00661.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 .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22, 30 ( 1 ): 9-20. 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11217-00603.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6. 孙锟, 母得志, 高亚, 等. 儿童疾病与生长发育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0-44. [ Google Scholar ]
7. Rivard AM. Dietary Copper and Diet Issues for Patients with Wilson Disease [M].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8: 63-85. [ Google Scholar ]
8. Adachi Y, Ogimoto T, Moriyama K. An examination of mineral content ratios of food for copper-reduced diets for Wilson's disease: scatter plots estimation based on standards tables of food composition in Japan [EB/OL]. (2020-03-06)[2022-11-10]. https://jglobal.jst.go.jp/en/detail?JGLOBAL_ID=202002268199272245 .
9. 陈大为, 张敏.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新进展 [J]. 传染病信息 , 2019, 32 ( 2 ): 158-161. DOI: 10.3969/j.issn.1007-8134.2019.02.016.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0. Baranovsky AY, Belodedova AS, Fedorova TF, et al.. The new aspects of clinical nutrition at Wilson disease: actuality and perspectives [J]. Vopr Pitan , 2019, 88 ( 4 ): 12-17. DOI: 10.24411/0042-8833-2019-10036.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1. 刘钊, 刘英华, 薛长勇. 肝豆状核变性营养治疗1例 [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2011, 32 ( 9 ): 978. DOI: CNKI: 11-3275/R.20110314.1712.001. [ Google Scholar ]
12. 姚蕾, 吴斌, 王晓平, 等. Wilson病的食物治疗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 2012, 29 ( 6 ): 13-15. [ Google Scholar ]
13. 潘耘, 吕丽君, 黄坚芳. 驱铜药物联合饮食管理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 [J]. 广西医学 , 2014, 36 ( 8 ): 1186-1187. DOI: 10.11675/j.issn.0253-4304.2014.08.58.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4. 周玲燕. 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护理研究现状 [J]. 护理研究 , 2016, 30 ( 27 ): 3337-3339.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7.004.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5. Russell K, Gillanders LK, Orr DW, et al.. Dietary copper restriction in Wilson's disease [J]. Eur J Clin Nutr , 2018, 72 ( 3 ): 326-331. DOI: 10.1038/s41430-017-0002-0.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6. 苏祖斐. 实用儿童营养学 [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8-55. [ Google Scholar ]
17. 周雪莲, 赵正言, 沈明, 等. 肠内营养粉剂(AA-PKU1)对0~1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14, 29 ( 20 ): 1539-1542. DOI: 10.3760/j.issn.2095-428X.2014.20.007.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8. 裴晶晶, 王冉, 郭冰冰, 等. 41例苯丙酮尿症患儿饮食治疗效果评估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20, 28 ( 7 ): 780-783.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553.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19. 史波英, 吴静雅, 施萍. 手测量法则食物交换份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18 ( 4 ): 446-4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4.023.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0. 陈秋月, 孙忠, 吴蕴棠. 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生成食谱的膳食质量评估 [J]. 营养学报 , 2015, 37 ( 3 ): 297-299. DOI: 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15.03.022.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1. 高群, 刘杨, 王宇. 以食物交换份法为基础的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 2017, 14 ( 20 ): 44-45.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0.017.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2. 鲍云非, 王红, 王晋伟, 等. 慢性肾脏病病人3 d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的探讨 [J]. 护理研究 , 2019, 33 ( 7 ): 1198-1202.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19.07.026.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3. 方跃伟, 罗雯斌. 从科普角度比较“食物标准份量”与“食物交换份”的适用性 [J]. 中国健康教育 , 2021, 37 ( 4 ): 328-331. DOI: 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1.04.008.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4.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二册) [M]. 6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5-10. [ Google Scholar ]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 : WS/T 456-2014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 Google Scholar ]
2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4, 25 ( 2 ): 97-102. DOI: 10.3760/j.issn:0254-6450.2004.02.003.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7. 王淑霞, 杨振宇, 王杰, 等. 中国2002年和2013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21, 29 ( 6 ): 655-65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81.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8. 张娜, 朱文丽, 张曼, 等.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解读 [J]. 中国学校卫生 , 2022, 43 ( 6 ):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2.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29. 杨月欣, 苏宜香, 汪之顼, 等.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17, 25 ( 4 ): 325-327. DOI: 10.11852/zgetbjzz2017-25-04-01.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30. 陆怡, 刘晓青, 王晓红, 等. 24小时尿铜用于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再评价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10, 18 ( 1 ): 49-53. DOI: 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0.01.012.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31. 梁秀龄, 李洵桦.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7-26. [ Google Scholar ]
32. Cleary A, Dowling 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Ireland to the concept of recovery in mental heal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J]. 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 , 2009, 16 ( 6 ): 539-545. DOI: 10.1111/j.1365-2850.2009.01411.x. [ PubMed ] [ CrossRef ] [ Google Scholar ]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